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智慧水土保持发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智慧水土保持发展研究

王思敏 童盼 张璇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导致环境被严重污染,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资源不足等问题愈发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水土保持的方式来减缓水土流失。本文主要对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的意义与路径,希望能够为实现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智慧;水土保持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水土保持有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要求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以此来促进水土保持提质增效,符合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对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智慧水土保持发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1水土保持工作现状

        第一,之所以自然环境会影响水土流失,造成经济损失,是因为我国气候多样复杂,自然环境容易受到气候影响,另外地理位置独特,地震频发。第二,部分区域生产水准落后,无度开垦土地及森林资源,导致水土严重流失。第三,对于水土保持工作来说,水资源污染严重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对工作实施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任重道远。

        2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保护功能

        2.1减少自然灾害

        大量数据显示,森林能够大量吸收太阳能日温差较小,夏季可以削弱高温,冬天可以减弱严寒,冬暖夏凉。同时,森林由于绿植较多空气湿度相比正常空气的湿度大约要高20%,有助于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加快植树造林,减少自然灾害。在发生洪涝灾害时,可以减弱水流速度,从而降低灾害影响。

        2.2对土质进行改善

        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改善土质是其中最有效果的方式之一,通常人们使用一些方式来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例如建造防护栏、防护林等,这些措施极大的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质。另外土地可以吸收落叶等腐烂之后的物质作为大树的养分,从而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质量,不仅减少水土的流失,还改善了土壤中有机物质流失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生态环境。

        2.3净化空气

        净化空气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的工业排放物对空气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几乎无法避免,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工厂的工业污染物质排放量较大,导致个别地区的空气质量完全无法达到标准,因此需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科学的管理。随着如今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开展,这对于空气净化有很大的益处,并且还改善了周围的生态环境。地球的主要碳库是森林,不仅可以释放大量氧气,还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净化空气的主要方法是植树造林,同时森林还可以通过吸收空气中是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所以,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能够净化空气,促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2.4涵养水源

        人类的生命之源就是水,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维持人类生活的基础物质。但是目前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这一重要问题无法忽视。因此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成为我国保持水土工作的重要课题。之所以森林有涵养水源的能力,是因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其根部会吸收地下水分储藏水分,同时在发生洪涝灾害是,森林能大幅度减缓水流速度,不仅能降低灾害影响,还能吸收水分,在枯水期避河流干涸。因此,科学的退耕还林保持水土能够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2.5防风固沙

        沙尘暴是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没有植被遮挡破坏力极强。为发挥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的基本功能,需要我们合理科学的进行树木种植,利用绿植减缓自然风力的风速,从而防止风尘天气的产生,保护地表资源。干旱地区采用耐寒耐旱的绿植,能有效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效率,有助于恢复生态,而且灌木根部不仅能稳固土壤颗粒,还能转化固定沙土,有效防止土地荒漠化。
3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智慧水土保持发展对策

        3.1加大制度的革新与优化力度

        首先,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的保护与治理,水土保持委员会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加强对长江上游和黄河中游的水土保持,让水土保持工作得以顺利地进行与实施。其次,制定健全、完善的泥沙管理制度。泥沙问题历来是水土保持中的首要问题之一,泥沙问题具有庞大而复杂的特点,但是还没有与之相对应的专门管理部门,对泥沙的治理问题呈现出了分散化的状态,相关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对健全、完善的泥沙管理制度,真正从源头将问题彻底解决。最后,建立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主动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功能核算工作,实现“对保护者给予合理的补偿,对受益者进行科学的收费”,以此确保智慧水土保持健康、长期的发展与运行。

        3.2监测评价系统的建设

        首先,督促水利部门与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共同完成监测评价系统的建设。同时,对于破坏水土保持发展的企业与部门要加大力度对其监管与处罚,让人们看到监测评价系统的科学性与权威性。其次,对于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要分期、分批、有计划地进行,不可盲目进行治理,真正实现水土保持监测全要素覆盖。同时,对水土保持监测网进行不断的优化与革新,使其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服务于水土保持工作。最后,发展水土保持不单单是个人与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全社会、全人类都应重视的事情。因此,要呼吁全社会加入防止水土流失的工作中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提高参与防止水土流失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加强对土地流转的监督与管理,真正将土地使用难、维护难的问题彻底解决。另外,要加强智慧水土保持新设备、新材料的研发与引进,加快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智慧水土保持发展的步伐。

        3.3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经济落后区域通常只关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措施匮乏,对水土保持工作及生态环境保护毫不重视,为了增加经济效益大量开发土地资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呈递增趋势。需要政府把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援助给到这些落后地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引入相关人才来协助完成水土保持工作,还要给足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资金,进而可以通过人为因素使得生态环境可以恢复。城市方面也要为环境建设做出贡献,绿植种植率要大幅度提高,加大城市的绿化面积。
        3.4有关机构配合完成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不是一个单一的活动,为了改善水土流失、防风固沙,恢复生态环境的目的,它必须要相关机构高效配合。水土保持工作不仅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间也要很漫长。另外,工作人员为了获取外力帮助,要及时同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并打好配合,对于当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并对于产生的错误加以改正。合作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进而改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平衡。

        结束语

        水土保持工作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要更具智能化与集约化,提升水土保持建设能力,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与我国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符合,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百凤,张乃畅.开发建设项目智慧水土保持系统建设初探[J].西北水电,2018(6):20-23.

        [2]朱清科,马欢.我国智慧水土保持体系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5(4):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