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水平,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水平,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张瑞辉 1,徐恒 2,麻蕴馨 3

巴彦淖尔电业局 015099

摘要:乡村电气化指标是指电能在乡村的普及程度,以及在农民生活以及农村经济中的应用程度。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乡村电气化,如今的乡村电气化已经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在不断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今天,在农村大力发展电气化事业,兴建各种农村电气化设施,既是一项政治纲领,同样是一件巩固农业基础,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能够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农业全面现代化。本文将对我国农村电气化发展历程总结的基础上,结合电气化在我国农村的具体应用,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气化;振兴农村;农村经济

一、我国农村电气化发展历程

20世纪60年代,原能源部农村能源及电气化司委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组织进行《农村电气化标准》的起草工作,并与1991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最初由通电率、供电保证率、用电水平、电网与电源建设、电压合格率、县独立电网频率合格率以及设备完好率6个考核标准进行考核[1]。并在1997年基本实现了覆盖了农村地区。根据相关的统计报告指出,短短六年时间,我国农村用电的服务范围已经超过90%的农村地区,超过80%的农村人口能够正常使用电器,而且农村用电质量和用电水平都有着显著提提高。而后对农村电气化标准进行了调整。

截止今天,我们农村电气化的建设已经先后经过了3个不同的过程:在无电地区实施通电工程,解决农民用上电的问题;在小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在大电网延伸覆盖的地区,进行电气化建设。随着我国不断推行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占比,电力在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发展新农村经济等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已逐渐成为转变农民观念、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推动我国社会整体进步极大助力。与此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对电力使用率的提高、依赖性的增强,又推动着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19年初,电网企业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的意见》[2],要求全面实施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落实。

二、农村电气化是发展现化化农业园区的必经之路

电气化具有机动灵活、可靠稳定、低费用、效率低等诸多优势,在如今的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渐取代以柴油为原动力的农业机械,成为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如播种、喷药、浇灌、收割等全流程的生产活动中,电气化的占比越来越高。部分地区已经完全依赖电力进行各项生产操作,因此电气化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电气化实现温室大棚的精准控制

现代化农业生产已经不再受限传统的春种秋收,而是摆脱原本的季节耕种方式,建设能够一年四季生产水果蔬菜的现代化控温大棚。在现代化控温大棚中,利用电气化温室自动控制系统对温室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以及土壤水分等一系列的环境参数进行采集、监测,并根据既定好的参数对不适宜的环境因数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自动化调节温室环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3]。其优势不言而喻,既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改善品质,从而实现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电气化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灌溉

传统农业模式中的灌溉方式一般利用柴油机带动水泵运转,将水牵引上来,从高处利用势能对农作物进行补水。这种方式不但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容易使土壤养分流失,造成土壤板结。而随着我国农村电气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利用电气化变频水泵可以对水的流量、浇灌时间等一系列因素进行把控,不仅大大节省了水资源的浪费,保持土壤的营养成分,还能够实现自动化的精准灌溉,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三)电气化实现对农作物的精准施肥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施肥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耕前撒肥,另一种是生长过程中追肥。在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主要是依靠人为主观判断施肥量和施肥时间。因此,如果多施会造成土地污染,破坏土壤结构层,少施肥又会达不到效果,从而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依托大数据的合理分析以及电气化的不断普及,精准施肥技术也成为现代化农业的一大特征。精准施肥技术能够根据土地的各种因素因地制宜,在运用其他多种技术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对肥料的使用量进行自动调节,达到精准施肥的目的,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也避免了上述问题的出现。

三、加快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有关建议

(一)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断调整电气化发展之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农村电力市场发展空间。因此在满足我国农村对电力日益增强的需求和不断加快的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借鉴和吸收一些国家在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探究分析日本、美国、法国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建设电气化农村的发展历程,对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各自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4]。充分学习较为发达的国家在农村电气化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例如地域辽阔,用电密度落差大等问题,改进我们现行的农村电气化发展可行之路,是其更具有中国特色。

(二)继续深化农村电气化规划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地位

在我国如火如荼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农村电气化规划是能够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且优化农村地区资源配置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同样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有利的保障[5]。因此,各地区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尽快将农村电气化规划纳入其中,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从而在新农村规划落地实施中能够明确目标,将建设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手中,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从而最大程度保证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三)积极拓展农村电网建设投融资渠道

实现农村电气化的最重要渠道就是加快农村的电网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电网依然比较落后,无法满足新农村的建设要求。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工程的实施。通过出台的相关优化政策以及积极争取政府在相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解决部分农村电网建设费用不足的难题,从而解决制约农村电网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而全面促进我国农村电网建设的有序、健康的推进[6]。针对贫困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因地制宜制定扶贫措施并保证实施,着力推动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电网建设投融资体制。

四、小结

综上所述,无论是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还是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都需要可靠、充足的电力供应。同时,农村电气化也是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因素,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最大保障。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的大力建设,我国农村用电市场的发展前景也越发地广阔。因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加速发展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电力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应在借鉴国外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因地制宜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等途径,积极做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持续推进乡村电气化水平全力服务乡村振兴[J].农电管理,2020,5(9):3-4.

[2]本刊编辑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乡村电气化[J].农村电气化,2019,4(5):12-13.

[3]赵贤龙.推动农村电气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J].农村电工,2020,4(9):8-8.

[4]常鸿,王斌.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助力甘肃乡村振兴[J].农电管理,2020,4(2):50-52.

[5]陈付军,钱成刚.浅谈新电气化示范县建设[J].农村电工,2020,322(2):14-15.

[6]刘卫东、李民、赵冠、吕辉、田崇翼.以乡村能源互联网建设为引领的乡村电气化提升工程实践研究[J].农电管理,2020,301(1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