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9
/ 2

关于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分析

霍斯婷

身份证号: 44068219850530****

摘要: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想要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以及更大的发展平台,往往都会走上市融资这一道路。但相比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上市融资不仅要付出高额的融资成本,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融资风险,如信息泄露、股权争夺等。针对这种情况,民营企业必须要权衡上市融资的利与弊,以便挑选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鉴于此,本文将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作以探析,以供同行业者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利与弊

引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企业在迎接发展机遇的同时,面临着诸多挑战。各种政策的放开,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为众多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市场中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想要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致力于自身核心优势的挖掘。但由于自身资金的不足,很多民营企业都会通过上市融资,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知道,上市融资虽然能有效的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知名度等,但还有可能会引发很多的风险问题,使企业陷入危机。所以,上市融资是否对民营企业有利?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弊进行研究,具有十足的必要性。

  1.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处

    1. 解决资金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民营企业已经发展为国家的经济支柱,影响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大多都是自主创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但要知道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其不断的投入资金,由于原始资本积累的不足,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无法达到常规发展的要求。对于大多数民营企业来说,其发展与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不过这种联系也会时常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就会有资金供求问题的发生,这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而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股票的发行,可使企业在合理或较低的成本范围内获得巨额的资金,从而解决资金短缺的窘境,实现较快速度的发展。

    1. 改善企业机制

根据我国《证券法》相关要求,若企业要进行股票的公开发行,就需要制定与之匹配的行政及法律规定,在相关监管部门审批通过之后,才能予以实施。企业上市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艰难蜕变的过程。之所以说其艰难,是因为要将企业自成立以来的制度、产权、股权、财权等进行全面的梳理、重造和规范。通过对经营结果和财务数据的合理分析,能够得出企业是否处于规范经营的状态,是否具有可持续的发展潜力。从创业板开板至今,绝大多数企业IPO被否主要涉及成长性、独立性、财务和规范运作方面等问题。规范运行问题,包括内部控制、合法合规、资金占用、治理结构、资产权属等。在主板和创业板两个发行管理办法中,均对发行人“规范运行”问题进行了专门规定,主要围绕公司治理结构、董监高任职资格、内部控制制度等内容。规范运作也是历年发审委关注的要点之一。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因此,作为即将上市的民营企业,首先需要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流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对企业原有的经营模式、制度以及流程等进行重造,以便做到经营管理的流程化、规范化。同时,企业经营的各项结果应对公开披露信息的要求予以充分满足。鉴于以上情况,很多民营企业在上市过程中会遇到动力与压力的双重体验。当民营企业成功上市之后,会变为公众化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在相关部门的监管以及中介机构的辅导下,企业的经营管理将会更加规范,信息也会更加公开透明,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大有好处。

    1. 享受优化政策

众所周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会享受到国家很多的优惠政策,甚至有一些地方政府会将地方经济与上市划上等号。为了鼓励地方民营企业能够成功上市,地方政府往往会给予其一定的用地指标以及其他地方性优惠政策。与未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就是,上市公司在税收方面被收取的比例要低得多,一般会低10%左右。鉴于这种利好,很多民营企业都迫不及待的想要上市,以便能够享受到政府政策以及资金上的扶持。

    1. 提升企业知名度

在经过极为严格的上市审查之后,民营企业便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以便募集所需资金。相比于其他宣传,这种方式所获得的影响力更大。虽然存在某些发行股票的公司在上市之后仍有虚假行为,为自身带来负面效应,但从总体上来说,上市企业代表的是我国企业的实际水平,在成为公众化公司之后,通过上市企业信息披露这一环节,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一跃成为了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企业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不说,还会为其带来良好的商机以及更多的合作者。倘若企业一直能够严格遵循各种制度条款,合理合法经营的话,那么企业的商誉以及其股权价值都会不断上升,这必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

  1. 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弊处

2.1 企业控制权转移风险

民营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资金,上市融资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而上市就必须将原有的有限责任公司转变为股份制公司,且股东需要符合法定人数。而这就意味着原有民营企业的经营者,可能要从一人或两人转变为多人股东共同控制的模式。简单来说,在企业成功上市后,民营企业决策者或高层领导人原有的控制权会被进一步稀释,或者发生转移,也就是说新股东会接替原有股东手中的部分控制权。并且,在股票上市之后,民营企业内的决策权也会向资本市场发生转移。自此以后,企业的每一项决策将会跟股票的涨幅息息相关。再加上上市公司受证券市场治理结构的规定,要求上市企业必须进行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立。如此一来,董事会与监事会便拥有了对企业各项决策的绝对话语权和监督权。总而言之,企业上市之后,其控制权将会有转移的风险,继而这种风险也会迁移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上。

2.2 商业机密泄露风险

就现阶段来看,很多的民营企业,其发展的根本都是自身所独有的核心技术。在企业上市成功之后,很多的股东、投资者以及公众会要求共享企业内的商业机密。就以最基本的财务信息来说,上市后的民营企业,将会被定期披露财务信息,这样很有可能使企业的一些商业机密公布于众,进而为企业带来无法预知的负面影响。同时,对于尚未披露的审计部分,一些受利益驱使下的审计机构,可能贩卖给其他竞争者关于该企业的财务信息,最终导致企业财务信息泄露,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另外,很多想要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使上市的目标得以实现,往往会将企业财务以及管理问题作暂缓处理,一旦这些问题被公开,则会导致企业的财务弊端、管理弊端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而这将严重阻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2.3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主要指企业在成功上市之后,若股票下跌将会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不稳,从而引发的经营风险。一般来说,在上市后,企业股票的涨幅情况会受到众多投资者的关注,其会根据浮动的股价来推断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便作出相应的决策。当股价下跌,大多股东可能处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减持股票。债权人也可能中止对企业的贷款。同时,相应的供应商以及消费者也会产生一定的信任危机。以上情况的发生,将会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加剧,企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3、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文对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利与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民营企业在进入资本市场之前,应对自身的情况以及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充分的考量,在权衡利弊之后再作出最终的决定,以确保自身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琴. 上市民营企业融资约束理论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2019-03.

[2]郝俊华. 安阳市民营企业融资瓶颈探析.高等教育学,2016-06.

[3]陆云芝. 对拟上市企业降低上市犯错率的细节探究——基于创业板IPO被否原因分析.商业会计,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