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占道施工区域交通组织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浅析 城市占道施工区域交通组织 设计

续志国

13262319800921****

摘要:道路施工会对其周边区域的通行状况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道路施工期间,针对相应的交通影响范围,以安全与畅通为重要目标进行科学的交通组织规划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展开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从目的、原则、策略、措施等方面分析论证,系统论述了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规划与设计。

关键词:占道施工;交通组织;安全保障措施


一、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目标和原则

(一)规划设计目标

由于施工影响,现状道路交通平衡被打破,交通组织就是通过道路时空资源的重新分配,使车辆在整个研究区域的路网上有序运行,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现状道路资源,使车辆绕行时间最短;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小施工造成的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影响。因此,交通组织方案的研究必须从路网分流着手,结合临时道路管制措施和紧急情况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充分协调了交通与施工的关系。

(二)规划设计原则

交通组规划织设计是运用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以交通安全、通畅、效率、便利及其与环境协和为目的,以交通系统的“资源”(包括时间、空间资源及投资水平)为约束条件,对现有和未来建设的交通系统及其设施加以优化设计,寻求改善交通的最优方案,道路施工工程交通组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占一还一”原则

道路施工工程会直接占用道路空间资源,减低道路通行能力,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在道路红线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开辟临时通行便道,尽量保证“占一还一”,还原现状通行能力。

(2)行人、非机动车和公交车辆优先通行的原则

保证行人、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优先通行是“以人为本”、“公交优先”理念的重要体现。公交车辆原则上尽量不改道,以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出行,同时保证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的稳定性;如必须改道,应在原站点处提供指引性交通语言或直接向乘客宣传。

(3)系统优先原则

交通作为一个系统,不仅要在单点通行效益得到保障,更应该考虑系统的整体性效益。交通改善措施要以整体系统效益最优为目标,不能以整个网络的交通效益来换取单点效益。

(4)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

综合运用交通冲突技术、交通影响分析、交通配流、管理与控制等相关理论,力求施工期间交通组织方案的科学性;同时,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实施要求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要求研究成果应迅速反映到现实中,并产生良好的操作效果。

二、城市占道施工区域交通组织方案

受占道施工影响,施工区域道路、过往行人、通行车辆等的交通特性产生较大变化,交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原有的交通组织方案已明显滞后,需要重新对城市占道施工区域进行交通组织。本文以施工区域交通主要参与者为对象,分别进行交通组织方案的设计。

(一)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占道施工区域道路环境、车辆交通特性均发生重大变化,为维护车辆通行秩序、保障施工区域车俩通行安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机动车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1.交通渠化方案优化

由于施工项目占用了城市车道,车道数量的缩减、交通冲突点的增加,原有的交通标志标线明显不再适合,需要重新在施工区域如施工上游过渡区、施工作业区、下游过渡区等区域重新施划交通标线,优化交通渠化方案,规范施工区域车辆的换道行为,减少交通冲突,维护区域交通秩序。

2.车辆限速设置

城市占道施工区域道路环境与施工前相比发生较大变化,且由于存在施工围挡,驾驶员行车视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就对通行车辆的车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车速过快,驾驶员由于不熟悉道路情况或视距受影响,导致决策、反应时间加长,引发安全事故;车速过慢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因此,为确保占道施工区域的行车安全以及行车秩序,需要同时设置上下限行驶速度,一般情况下,40km/h~50km/h 是施工路段车辆的最佳行驶速度范围。

3.禁行管理

①时段禁行与车种禁行相结合

城市施工区域往往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使得占道施工区域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通行空间交织,混合交通现象严重,交通秩序异常混乱。但受施工现场道路空间资源的制约,不能按照原有道路方案严格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和人行道,此时可以结合不同车种的出行高峰时段,划定不同车种的禁行时段。如在早晚高峰时段,道路机动车出行需求巨大,非机动车出行不仅占用施工区域本就匮乏的道路交通资源,还对机动车出行造成干扰,阻碍机动车通行效率,因此可以在机动车出行的高峰时段如 7:00-9:00,17:00-19:00,限制非机动车在施工路段行驶。大型货车比例是影响占道施工区域交通安全与通畅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城市中心区域已实行大型货车限行政策,而对于需要出入施工区域的大型施工车辆,可以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和实际施工需求,制定错峰出行政策。

②转向管理

在城市占道施工区域,交通冲突点增加,通行能力显著降低,而左转、调头车辆使得通行速度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施工区域道路通行效率,因此,在道路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在施工区域路段及邻近交叉口实施转向管理,禁止车辆左转或调头,将转向车辆远引至其他邻近交叉口,保障施工区域直行车辆快速安全通行。

(二)公交线路交通组织方案

城市占道施工对公共交通的影响直接体现在对公交站点的挤占,既侵占了公交车停靠的道路空间,又给公交乘客带来安全隐患。与此同时,公共交通占用车道面积大,行驶速度慢,在施工区域行驶时会影响后方车辆跟驰速度;公交车在公交站点停靠时会占用一个车道,既加剧了施工区域的交通拥堵情况,也因跟驰车辆变道易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当施工区域没有覆盖公交站点时,考虑周边居民的出行习惯,公交线路可以不用调整;但当施工区域覆盖公交站点时,为确保乘客安全,可以在乘客可接受的绕行距离和时耗范围内,对公交站点和线路进行微调,尽量避免公交乘客在施工区域内的上下车及过境行为。在进行公交线路调整和站点重置工作之前,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如电台、网络、广播、微信、微博等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告知市民新的公交线路与公交站点位置。

(三) 行人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城市占道施工,极大压缩了行人的通行空间,给周边居民出行带来巨大影响。科学合理的行人交通组织方案可以有效控制行人和车辆的彼此干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

1. 严格实行交通分离策略

在城市占道施工区域,道路环境复杂,受天气、夜 晚、视距、过往车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行人在施工区域内的行走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充分保障行人安全,务必要在施工区域路段预留人行道,实行人车分离,在交通流较大路段,必要时利用护栏、隔离桩等交通设施采取物理隔离。

2. 重置行人过街设施

当施工项目占用道路交叉口时,需要重新对行人过街行为进行交通组织。可以通过重置人行横道、修建过街天桥等方式,确保行人过街安全。对于畸形交叉口,由于过街距离较长导致过街时长也随之增加,为兼顾车辆通行效率和行人过街安全,可以在道路中间设立安全等待区及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灯,引导行人二次过街。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井喷式增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提高出行效率,国内城市纷纷有计划地进行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新建、改扩建项目。然而,城市道路以及轨道交通的建设,均要占用部分道路资源进行施工作业,这些占道施工项目周期长、施工复杂,覆盖城市路网密集区域,易造成城市施工区域周边道路通行能力明显降低,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出行。因此,对占道施工区域的交通组织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祝凯,颜颜.城市道路施工交通组织与安全保障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8):155-156.

[2]徐飞,胡玮.占道施工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及交通组织方案研究[J].上海公路,2020(02):107-110+130.

[3]刘涵.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安全管理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27(0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