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08
/ 2

绿色无公害茶叶高效种植与管理技术

王启宏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梁邱镇 山东 临沂 273416

摘要:茶最早来源于中国,经过悠悠历史的沉淀,目前已经遍布了全球50多个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但是,我国茶叶种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我国很多种植茶叶的山区无论是从种植技术上还是从经营模式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山区地理环境和茶叶优质栽培技术,对无公害茶叶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山区无公害茶叶种植水平,推动山区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山区;无公害茶叶;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引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茶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饮品。但是,由于我国的茶叶种植经营管理过于松散,同时还缺乏成熟的种植技术,导致我国的茶叶产量较低,品质低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种植技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山区的茶叶种植对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发展,山区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种植中,山区无公害茶叶对空气质量、土壤和水源有着极高的要求,各项指标必须符合无公害标准。

1.山区无公害茶叶的规划要求

无公害茶园大多在山区,应按一定的要求规划茶园。除了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因此,应科学合理地选择园地,设置防护林带以及灌溉所需的水利设施,除此之外,还要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等[3]。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山区生产无公害茶叶。

1.1无公害茶叶的生产基地

生产基地应满足茶树最基本的生长发育条件,应该选择空气清新、水质和土壤无污染,且农业生态质量良好的地域,选择海拔较高和植被较为丰富的山区地段,要避开繁华都市和工业区,并且要在茶园与四周的荒山林地之间设置隔离沟,以保证生产无公害、高品质的茶叶。

1.2茶园周围防护带及水利设施

在茶园周围设立防护林带,可以改善茶园的生态条件,促进茶叶品质的提升。防护林带分为主林带和副林带,主林带应与当地的主要风向垂直,所栽树种主要有常年绿叶和阔叶的树种,或者高大乔木和矮小的灌木。副林带主要种植遮荫树和行道树,因其主要设立在茶园四周和道路两旁。为了保证茶树的水分供需,还应结合蓄水、供水和排水3大系统修建茶园的水利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隔离沟渠、纕沟、横沟和蓄水池等设施,主要作用是多雨时能蓄、涝季时能排、缺水能灌,可为茶园提供健全的水利系统。

2.茶树品种的选择与配置

茶树品种选择非常重要,应结合山区条件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优良茶树品种,即具有抗寒、抗病虫害、抗旱等特性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可有效提高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此外,种植时还要按照发育期和品种的不同进行搭配,也可提升茶叶产量。其次,为了提升整体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品种的发芽期按一定比例搭配种植也是十分必要的。

3.无公害茶叶种植密度

在茶树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对茶树的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要合理控制种植密度,应采用单行条栽方法,将行丛距控制在90cm×20cm×25cm,亩栽茶苗为4000~5000株。该方法对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能够满足茶树的自然生长需求,是一种科学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确保茶树的自然光照。

4.山区无公害茶园施肥技术

4.1施肥要求

茶园的施肥技术对茶叶无公害要求的实现有很大影响,因此应严格把控,严守无公害施肥标准,禁止使用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钾等复合肥,即人工合成的肥料,还要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营养液即各种生长素的合成液。茶园叶面可使用批准的有机茶专用叶面肥,也可使用由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从而提升无公害茶叶的质量。

4.2施肥方法

山区无公害茶园的土壤多为红壤或黄壤,其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在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结合无公害茶叶的生产要求,确定肥料的配合比。注重氮磷钾的配比,要根据茶树的大小来进行不同的配比,对于幼小茶树应提高磷和钾的施肥比例。对于1~2a和3~4a的茶树,氮、磷、钾的比例分别为1∶1.5∶1.5和2∶1∶1。针对茶树的树龄应不断优化氮磷钾的配比。全年各季节施肥比可控制在30∶30∶10∶30,追肥2次,在春季和秋季施基肥时应提升施肥比例。针对幼年和3~4a的茶园应分别选择匍匐型和矮生绿肥。

5.山区无公害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的修剪对茶叶质量的影响很大,科学合理的修剪能使茶叶的质量得到保证。系统修剪是消灭树冠枝梢病虫害、培育优质茶叶的关键,定期定型原则是茶树修剪时应遵循的管理要求。修剪分为轻修剪和深修剪。轻修剪是指修剪高度在上年剪口基础上提高3~5cm处平剪。主要调整树冠,促进侧枝生长,扩大冠幅,同时使树冠平整,培养良好的采摘面。深修剪是指剪去树冠上部10~15cm的一层枝叶。深修剪主要针对树冠面出现很多鸡爪枝,荚叶多,产量明显下降的茶树进行深修剪,使树势恢复健壮,提高育芽能カ。

6.山区无公害茶叶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要高度重视茶园的病虫害防治,茶园应抓好埋施基肥、修剪和松土等工作,尤其在病虫害高发的春季。在秋季和冬季,应在茶树树冠外开挖施肥沟,将优质麸作为基肥进行埋施,可提升茶树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其次是配合科学修剪进行松土和施肥等工作,可有效减轻病虫害发生率,同时还可降低化学农药的利用率。

6.1茶园的生态系统管理

借助昆虫激素治理茶园病虫害是一种较为有效方法,如使用天霸防治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使用茶毛虫病毒防治茶毛虫等。可见,利用天敌的资源控制病虫害是实现茶园生态系统管理的有效途径,为此,要加强对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的保护和利用。此外,还可以借助皂粉等天然低度生物农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果病虫害危害不严重,可以对其进行喷洒昆虫激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处理,以确保茶树健康成长。

6.2适时实施药剂防治技术

根据国家无公害茶生产标准,在茶园虫口密度高和病情指数大的情况下,合理使用药剂防治病虫害。在病虫高发期可使用高效、低毒且低残留的农药,比如苦参碱、楝素等,但要严控用药量和用药次数,禁止使用高毒和高残留的农药,比如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等,确保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

7.山区无公害茶叶的采摘

茶叶定时采摘可有效促进茶树的营养生长。采摘时要控制好采与养、量与质的关系,要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采摘,否则,会给茶叶的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具体要求是夏冬季节的茶叶选择小开面采摘,春秋两季选择中开面采摘,为了保证茶树本身的营养生长循环,春季采摘应尽量提早。这种采摘方式科学性强,能够更好地保证茶叶质量,而且对茶树成长更加有利。

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丰富,山区无公害茶叶种植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在种植管理过程中,应科学选择山区茶园基地,并进行合理规划和建设,积极引入优良茶叶品种,做好土壤、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茶叶采摘等各方面的管理,提升茶叶种植的整体水平,不断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推动山区农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红.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7(8):123.

[2]张景文,温皓,刘环美.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6):56.

[3]祝迎彬.绿色无公害茶叶种植与管理技术[J].江西农业,2019(4):90-91.

[4]简锦碧.试论如何搞好山区茶叶种植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7,37(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