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专利平均寿命——专利质量新的量化指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30
/ 3

预期专利平均寿命——专利质量新的量化指标

徐明明

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上海市 200233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一种方法,通过对往年专利的相应数据进行分析,对现有专利的预期寿命进行预测,为从宏观上进行专利质量评估提供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指标。

自201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到全球总量的1/4之后,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就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20年9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数据显示,中国以53.28分位居榜单第14位,而在5年之前,中国的排名还仅仅只是第29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激发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这篇重要讲话里所指出的,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为了实现专利世界强国的最终目标,必须要经历一个专利申请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的转变,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时度势,及时调整了专利统计指标体系,用专利授权量、满十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乃至高价值专利拥有量等更能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指标取代原来的申请量指标,试图形成更加注重提升专利质量的导向。但是,这些新指标中,专利授权量指标完全无法体现出有效专利之间的质量差异,不足以科学的反映专利质量。满十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则如表1所示,确实可以反映某一区域高含金量专利拥有情况,但该指标存在两个缺陷,其一是滞后性太严重,其二是无法反映新兴技术专利情况。至于高价值专利拥有量指标,由于其推出时间较晚,目前也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统计方法,暂不在本文中赘述。

61554e6849807_html_abd8654e2bca40c8.gif

表1 上海市满五年及满十年有效发明专利比率(截止2021年6月底)

针对这些弊端,业界内有些研究人员提出了专利平均维持年限这一指标,一般而言,维持年限长的专利显然从理论上来说比维持年限短的专利质量高,因而平均维持年限确实能部分反映出专利的质量。但是,这一指标的局限性也非常明显,在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的当下,大量新授权专利必然会拉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使得这一指标失去指导意义,所以平均维持年限只有用在考量失效专利时才会相对客观准确。失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的统计方法,如下面表-2、表-3所示,表中统计了某一地区2020年间失效的所有专利,将其按维持年限长短分类后求出维持年限总数,再求出平均值:


上海地区2020年度失效发明专利

最终维持年限(年)

该年限段
失效专利数量(件)

维持年限总计(年)

1

0

0

2

0

0

3

0

0

4

80

320

5

497

2485

6

1313

7878

7

896

6272

8

439

3512

9

319

2871

10

321

3210

11

322

3542

12

179

2148

13

220

2860

14

99

1386

15

48

720

16

41

656

17

25

425

18

12

216

19

9

171

20

50

1000

合计

4870

39672

平均维持年限(年)

8.15

表2

浦东新区2020年度失效发明专利

最终维持年限(年)

该年限段
失效专利数量(件)

维持年限总计(年)

1

0

0

2

0

0

3

0

0

4

11

44

5

52

260

6

95

570

7

107

749

8

73

584

9

52

468

10

38

380

11

168

1848

12

77

924

13

112

1456

14

33

462

15

17

255

16

7

112

17

3

51

18

5

90

19

1

19

20

13

260

合计

864

8532

平均维持年限(年)

9.88

表3

从上面两张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地区和浦东新区的2020年失效的发明专利平均维持年限分别为8.15年和9.88年,该指标很适合进行横向比较,可以直观的反映专利质量地区差异。不过失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这一指标最大的问题就是时效性太差,不能直接用于评估目前仍然有效的专利,仅仅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如果能估算出当前的有效专利还能维持多少年有效,显然对了解专利质量变化情况会更有帮助。

预测专利何时会失效,听起来就象预测一个人还能活多久一样不可思议。不过笔者在对专利质量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发现,专利的生命周期还真的和人类的生命周期有着很多有趣的相似之处,比如说:专利申请日=受孕日(生命的起始);专利授权日=出生日(从法律上来说一个生命诞生了);专利失效日=死亡日;失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死亡人口平均寿命;有效专利平均维持年限=目前人口平均年龄;因此,人口统计中的一些成熟理论完全可以为专利统计提供借鉴。

人口学家通过对每年出生和死亡人数、死者的年龄、各年龄段还健在的人数这些已知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年龄段的人的死亡危险性和活到下一年的概率。这一生存概率最终得出人均预期寿命。相应的,通过对每年授权和失效专利数、失效专利的维持年限、各维持年限段还有效的专利数这些已知信息进行统计,计算出各个维持年限段的有效专利的失效危险性和到下一年仍然有效的概率。就能得出专利平均预期寿命,而且专利的相关统计数据的获取比人口统计数据更为便捷、完整和准确,因此,从理论上说,得出的相应预测结果也会更完美。

以上海市的实际数字为例,2020年,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为24209件,发明专利的失效量为4870件,将各专利按维持年限分类统计数量后,依照2020年失效专利数据及有效专利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维持年限的专利失效率,以该失效率为依据可推算出2020年有效的专利在2021年预期会失效的数量,将“预期2021年失效专利数”乘以相应的维持年限后得到“预期2021年失效专利维持年数合计”,对“预期2021年失效专利维持年数合计”列求和并取平均数后,得出计算结果,即“预期2021年度仍有效专利维持年数”,进而求出其平均维持年限,以下简称“预期专利平均寿命”。参见表-4:

61554e6849807_html_b8493bb6e9e49802.gif

表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021年预期失效专利的平均寿命均较2020年的相应值有所下降,上海全市平均为5.72年,但2021年预期仍有效专利的平均寿命为3.75,明显高于2020年。这表明虽然2020的失效率维持在一个相对比较高的水平,但大量新增的授权专利使得预期专利平均寿命仍有望逐年提高,这套算法在专利授权量快速增长的现在特别有现实意义,但准确性仍有待于进一步检验。

笔者认为,传统的以自申请日始至失效日止这一时间区间作为专利维持年限的方式对于评估专利质量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由于专利审查阶段有着各种不可控因素,因而两件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很可能差距颇大,实审时间的长短与专利质量的高低不存在必然联系,一件申请后三年授权一年失效的专利显然生命力不如申请后一年授权三年失效的专利,而这两者按传统统计方法,其维持年限是一样的。因此,统计专利授权以后的维持年限才更为科学。依照这个思路,仍然按表-4的计算公式,仅仅将维持年限的起算点从申请日改为授权日,或许这也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反映专利的质量。

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准确的预计每件专利的实际寿命,但通过上述专利平均预期寿命计算方法,可以通过统计理论预测出总体专利寿命的大致发展趋势。而以预计授权后的维持年限指标作为标杆又可以对具体的专利进行质量评价,这对于了解专利发展状况和制定相应战略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市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2017.2017.7

徐明明13621604319上海市市光路390弄15号1303室(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