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产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自然流产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刘克萍

宜宾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宜宾 644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渐加快。据相关调查显示,生活在现代的女性随着自身生活以及工作压力的增大,逐渐将自身的生育时间往后推延。因此,导致部分女性妊娠后出现流产的现象。流产在临床中主要分为自然流产和非自然流产,自然流产主要是指非人为原因所导致的一种流产现象。据相关数据显示,自然流产患者占全部妊娠患者人数的10%至15%。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增加,自然流产发生后会导致部分女性心灵受到重创,对怀孕失去信心,同时,自然流产发生后也会对女性的身体造成相应的危害。严重时会导致部分女性终生不能生育。因此,女性在怀孕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意外的发生。

一、自然流产

(一)什么是自然流产?

临床中在女性妊娠周期28周之前,由于非人为原因所导致终止妊娠的一种现象,被称为自然流产。自然流产是妊娠早期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发生流血,部分患者发生自然流产时会有胎儿组织从阴道排出,多为白色块状物,同时伴有腹痛等症状,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血压下降以及昏迷等情况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据临床研究显示,能够诱发自然流产的因素有很多,如: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环境因素等。据不完全统计发现,高龄孕妇或者拥有既往自然流产史以及怀孕之前体重超重或者体重过轻等是诱发自然流产的高危险因素。

(二)自然流产的危害

自然流产对于孕妇的危害非常严重,不仅会造成心灵上创伤还会对患者身体上造成严重的伤害,容易导致患者机体出现相应的感染以及大出血的现象,严重时患者会发生急性肾衰竭,危及患者的生命。自然流产的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感染,感染情况多发生于患者子宫内部,若不及时治疗可以蔓延到周围的组织器官中,从而引发败血症或者腹膜炎等。其次,患者会出现大出血的情况,甚至会引发患者出现休克等情况。自然流产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通常情况是由于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或者严重感染所导致,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自然流产后患者还会出现胎盘息肉、月经不调以及子宫恢复状况不良等。对于患者的再次妊娠造成严重的影响。

6151449edc1da_html_7d384e9c4e063fc2.jpg

二、自然流产的类型

(一)先兆性流产

先兆性流产是指患者在怀孕28周之前,阴道出现少量流血同时伴有阵发性的腹部疼痛以及腰背疼痛等情况。患者在发生先兆性流产前的数天或者数周内,经常会排除暗红色或者带有血样的白带,但无任何妊娠产物排除。此症状通常情况下经过相应的休息即可得到相应的缓解,若阴道出血量持续增多或者腹部疼痛感增加,就会发生流产现象。据不完全统计显示,20%至25%的孕妇都会出现先兆性流产的症状。一般早期先兆性流产会在怀孕12周前发生,而晚期先兆性流产会出现在怀孕13至28周内。据临床研究显示,胚胎因素、母体因素、父亲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都是造成先兆性流产的主要诱因,其中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先兆性流产最常见的原因,约占50%以上。其次就是母体因素,母体因素主要包括孕妇患有全身性疾病,如严重的感染、贫血、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等症。其次是生殖器异常,如子宫畸形、子宫肌瘤等。再有就是内分泌异常、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免疫功能异常等情况。对于父亲因素,主要就是精子染色体出现异常现象导致自然流产现象发生。而环境因素主要是指生活或者工作的环境中出现过多的放射线或者化学物质,最终导致流产发生。

(二)难免性流产

难免性流产是先兆性流产的下一个阶段,通常情况下是由于患者出现先兆性流产后进行保胎时,阴道出血量持续增加,腹部以及背部的疼痛感持续加重,此种情况下就表示患者发生难免性流产。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难免性流产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种,首先是血型不合,此情况主要是由于母体过往进行过输血等治疗,导致机体内红细胞凝集而产生溶血情况,最终导致流产发生。其次就是母体患有相应疾病,如严重的贫血,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或者高血压等疾病,从而导致腹中胎儿因缺氧或者窒息引发死亡,最终导致流产的现象发生。难免行流产是指流产症状已经不可避免,因此,需要患者停止一切保胎的治疗,待医生确诊流产后,配合相应的治疗,防止大出血症状发生。在这一问题上,大量数据显示,通过积极结合产妇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医疗人员可以帮助其合理实现对于预后健康的充分保障,对于产妇生命安全的维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不完全性流产

不完全性流产又被称为不全流产,通常情况下发生于晚期妊娠,此时的胎盘已经发育成形,当流产发生时会有胎儿或者部分胎盘排出体外,其余部分仍附着在子宫内壁上,易造成子宫收缩困难,从而引发大出血的情况发生,严重时患者会发生出血性休克。同时,不完全性流产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容易诱发患者出现子宫穿孔、子宫息肉、细菌感染以及宫颈内膜粘连等情况,对再次妊娠造成严重的影响。相关数据指出,对于这一类型的流产患者而言,通过医疗服务工作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帮助其进一步实现对于预后健康的合理维系。

(四)完全性流产

完全性流产在临床中主要是指患者的妊娠产物已经全部排出体外,同时,患者阴道的出血量已经明显减少,处于逐渐停止的状态。同时,患者腹部的疼痛感正在逐渐消失。查体时会发现患者宫颈口已经关闭,子宫大小已经接近正常。导致患者发生完全性流产的原因有很多种,如父母双方染色体异常、妊娠周期内机体内分泌严重失调以及母体自身患有严重疾病或者营养不良等,均可诱发流产的现象。医疗工作人员指出,通过积极做好对于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帮助此类流产患者实现对于健康的全面保障。

6151449edc1da_html_3a84fe128c4ef460.jpg

(五)过期性流产

过期性流产又被称为稽留流产,是指胚胎在腹中已经停止发育超过一至两个月的时间,仍无法自然排出,一直稽留在子宫内部。在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以及阴道出血等症状,其中出血的颜色会根据胚胎停止发育的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血液由开始的鲜红色逐渐变为暗红色或者褐色。据临床研究发现,诱发此流产现象的主要原因与孕妇的不良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大量吸烟、酗酒以及吸毒等,其次与遗传基因有关,如夫妻双方中一方出现染色体变异或者夫妻血型不合等,再有就是孕妇在妊娠周期内精神压力过大等,都会造成过期性流产的发生。

(六)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是指孕妇在妊娠28周内连续发生三次或者三次以上的流产,被称为习惯性流产。此种流产现象会随着流产的次数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通常情况下,高龄孕妇以及孕妇体型过于肥胖的患者易出现此种情况。诱发习惯性流产的原因都较为复杂多变,通常情况下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以及机体免疫因素等均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患有习惯性流产的孕妇,应该加强其孕检的次数,防止胎儿出生后发生缺陷,为家庭和社会增加负担。

综上所述,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流产,都给女性身心造成相应的伤害,严重时会改变其一生的生活方式。因此,随着近年来医学知识的广泛普及,女性可以通过正规的渠道,了解并掌握相关的医学常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可以有效的预防流产现象的发生同时对自身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