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通过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7
/ 2

乳腺癌通过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效果

钱晖

湖南省隆回县人民医院 湖南 邵阳 42220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通过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对微小病灶的检出效果。方法:本实验共纳入40例实验对象,均为我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实验开展时间2020.04月至2020.04月。所有实验对象均分别接受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扩散加权成像(简称SS-EPI DWI)与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简称rFOV DWI)检查,对比两种不同检查后的效果。结果:,rFOV DWI与SS-EPI DWI分布检查乳腺癌癌腺体病灶后,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对比度、解剖结构、伪影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乳腺癌疾病,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助于临床准确检出微小病灶,降低漏诊率,值得应用。

【关键词】:乳腺癌;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微小病灶;检出效果

乳腺癌作为危及全球女性身体健康、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病率已经在所有恶性肿瘤疾病中位居前列[1]。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女性的生活、工作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讲,疾病发生进行早期检查并接受有效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故此,本文主要将我院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探析采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后的临床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实验共纳入40例实验对象,均为我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实验开展时间2020.04月至2020.04月;年龄27岁-74岁,平均(52.38±2.38)岁。病理检查结果:乳腺早期浸润性癌有13例、浸润癌有27例。纳入标准:均对研究知情,并签订同意书;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本研究者;对本研究检查方式存在禁忌症者;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妊娠期或是哺乳期女性者;近半个月接受头部、心脏外科等手术者。

1.2方法

40例乳腺癌患者均分别接受SS-EPI DWI与rFOV DWI检查,具体操作如下:(1)检查前告知患者需要主要的事项,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叮嘱患者全身放松。(2)采用磁共振扫描仪(生产厂家:通用电气医疗系统(天津)有限公司;型号:3.0T SIGNA pioneer)进行检查,8通乳腺专用线;检查过程中患者采取俯卧位,使双侧乳腺呈自然下垂悬至线圈内,开始实施MRI平扫。(3)参数设置:①T1 FSE,TE-Minfull;TR200ms;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4mm、0.4mm;FOV 360*300mm;BW62.50kHz;激励次数1。②T2 IDEAL,TE70ms;TR300ms;FOV 360*300mm;矩阵320*256;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4mm 0.4mm,BW62.50kHz;激励次数1。(4)SS-EPI DWI参数设置:TE Minimum,TR360ms;FOV 360*300mm,矩阵160*120;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4mm、0.4mm;视野20cm*8cm,BW250kHz,激励次数8,b值800s/mm2;结合并进行ASSET扫描,时间80s。(5)rFOV DWI参数设置:E Minimum,TR300ms;FOV 360*180mm,矩阵160*120;层厚与层间距分别为4mm、0.4mm;视野20cm*8cm,BW250kHz,激励次数8,b值800s/mm2,扫描时间2min32s。(6)将获得的数据上传至工作站后处理影像,并由我院临床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评价,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

1.3观察指标

图像质量判断标准:(1)病灶对比度:未出现显示1分,与周围的组织进行对比相对较弱2分、与周围组织进行比较有中等强度3分、与周围组织进行比较显著且边缘清晰4分;(2)解剖结构:用肉眼观察不能判断1分,大致显示出解剖结构、但边缘较为模糊2分;可清楚显示出解剖结果、且边缘清晰3分,可清楚显示出乳腺管结构4分。(3)伪影:无法进行诊断1分、可大致进行判断2分、可对图像进行判断3分、图像无伪影4分[3]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录入Excel 2010中校对,用SPSS 23.0软件处理。(61514372c2cfb_html_7a5138b5658f47ab.gif ±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评定检验结果,P<0.05提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表1示,rFOV DWI与SS-EPI DWI分布检查乳腺癌癌腺体病灶后,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病灶对比度、解剖结构、伪影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

表1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评分(61514372c2cfb_html_7a5138b5658f47ab.gif ±s,分)

组别(n=例数)

病灶对比度

解剖结构

伪影

图像质量评分

rFOV DWI(n=40)

3.06±0.58

3.01±0.66

3.04±0.39

9.17±0.92

SS-EPI DWI(n=40)

3.54±0.51

3.45±0.59

3.62±0.71

10.64±0.93

t

3.931

3.143

4.528

7.107

P

0.000

0.002

0.000

0.000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临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疾病,主要多发于年龄为45岁-50岁的女性群体。由于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显著,所以容易被患者忽略,使得大部分患者疾病确诊时就已处于中晚期阶段;再加上患者的腺体比较密集,故此临床在诊断早期乳腺癌时容易与增生等疾病混淆,导致漏诊微小病灶的情况发生[4]。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核磁共振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弥散成像技术也逐渐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检查结果得到了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本研究中,rFOV DWI检查乳腺癌癌腺体病灶的对比度、解剖结构、伪影以及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SS-EPI DWI(P<0.05)。其原因分析可能为:rFOV DWI在检查疾病的时主要是通过2DRF来完成,具有选择性激励的特点,且在进行选层激励的时候也会对条状激励[5];故此能够有效避免在多层扫描过程中受到各层的射频干扰,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少相位编码线的读出,达到降低TE的目的,同时还能增加方向的宽度,减少发生伪影的几率。此外,FOV在减少的时候,还能够采集矩阵的最大值,这不仅能提高图像分辨质量,还有利于检出微小病灶[6]

综上所述,采用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检查乳腺癌疾病,能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有助于临床准确检出微小病灶,降低漏诊率,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戚庭月, 杜芳, 孙红光,等. 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定位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J].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19, 39(6):961-965.

[2]杜欣, 余建群, 周燚.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 17(3):98-101.

[3]周虹, 曾卫强, 赵燕,等. MRI弥散加权成像对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学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J].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19, 23(2):59-65.

[4]凌岳, 罗志程, 叶小玲,等. 小视野弥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 30(2):227-230.

[5]王萌, 张颖, 林华,等.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联合外周血IDO活性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价值[J]. 癌症进展, 2019, 17(21):2544-2547.

[6]李丽娟, 尉丽君, 张惠子,等. 乳腺癌磁共振成像及弥散加权成像影像学特点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 中医药导报, 2019, 336(14):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