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6
/ 2

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分析

张丙坤

黑龙江省北大荒集团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8

摘要: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9月~2018年2月我院82例高血压患者为对象,按药物治疗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压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为97.5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0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到高血压患者中,可改善患者血压指标,提升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效果分析;研究;探讨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1],近年来发生率逐渐增加,为降低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应选择合适的药物来治疗,以此提升血压控制效果,降低不合理用药情况发生。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2月高血压患者82例资料回顾分析,随机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患21例、女患20例,平均年龄65岁;观察组中男患30例、女患11例,平均年龄67岁,两组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经诊断患者符合高血压疾病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降压、降脂药物合理选择,对患者饮食合理控制[2]。

观察组采取药物联合治疗:

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取硝苯地平缓释片(滇虹药业集团玉溪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2058)治疗,每次20mg口服,持续治疗1个月[3-4]。

经治疗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研究,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用药计划,避免用药风险事件的发生。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借助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予以X2值检验,通过P值判定数据差异大小,P值小于0.05时,代表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反之,则无。

  1. 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

对照组41例患者中,20例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41例患者中,30例显效、有效10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75.6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观察组28例非常满意、12例一般满意、1例不满意,患者满意率为97.56%;对照组13例非常满意、19例一般满意、9例不满意,患者满意率为78.04%,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

2:两组患者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mmHg

组别

例数(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41

162±11.3*

132±11.4#

80±8.39*

65±5.2#

对照组

41

160±10.7

142±13.6

82±8.1

75±6.7

t


0.7039

3.0864

0.9393

6.4581

P


0.4843

0.0031

0.3515

0.0000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比较

组别

时间

SAS

SDS

对照组n=41

治疗前

32.4±6.4

31.8±5.4


治疗后

30.3±6.9

30.2±5.8

观察组n=41

治疗前

32.7±6.3

31.6±5.5


治疗后

24.8±2.2

22.5±2.8

3讨论

研究显示,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因素诸多,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等,一旦发病便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荷,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提高,从而累及脑、心、肾等器官[5-6]。为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应加强饮食干预,控制患者体重,指导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7]。在实际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高效的语言沟通,并以非语言沟通辅之,让患者感受到被重视、被爱护,从而更加主动的配合护理与治疗,定期组织健康宣教活动,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同时对患者开展康复护理,指导患者患侧卧位,在侧卧位时保持与床面90度直角,将患者的头部垫高,足底不宜放置任何东西。通过护理干预来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充分增强患者的自信心,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两组患者干预效果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61%;观察组总有效率75.61%,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压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血压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在高血压患者中,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游志红,王婷婷.某医院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临床用药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6,23(06):443-446.

[2]周之征,张若斌.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87-188.

[3]徐丽娜.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1):53.

[4]刘国彬.2013—2014年某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用药分析[J].安徽医药,2015,19(09):1820-1822.

[5]余德松,祝红,胡国仕.2010年至2012年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利用分析[J].中国药业,2014,23(03):61-63.

[6]汪琳.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首发脑梗死的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65-166.

[7]李秀华,陆少锋,黄惠芳.抗高血压药物90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05):88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