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4
/ 2

支气管动脉 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分析

赵得荣 1 徐根深 2 胡加耀 3

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云南保山 678000

【摘要】目的:关于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分析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均为此段时间本院接受的肺癌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左侧(1.79±0.42)mm、右侧(2.14±0.38)mm供血支气管的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应用当中,可见临床指标的差异较大,能够清晰分辨患者的供血支气管指标变化情况,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真实有力的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肺癌;影像价值

肺癌在临床中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肿瘤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且病情状况较为凶险,患者的预后状况不佳,已经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在以往的临床诊断中,还需要通过肺癌患者的死体解剖才能够进行确诊,不能有效的应用到临床诊疗当中。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医疗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技术也开始应用到肺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当中[2]。由于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时间并不长,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就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展开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初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2月,均为此段时间本院接受的肺癌患者共3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到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30例作为对照组,共6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男女构成比例为20:10,年龄范围控制在43到79岁,平均(62.57±17.54)岁;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例为19:11,年龄范围控制在44到79岁,平均(61.5917.62)岁。两组的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可作对比讨论。

1.2方法

本次所选60例受检者,在接受检测前4h统一禁饮禁食,正式接受检测前20min做好碘过敏实验,并告知患者在检测步骤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统一建立静脉通路,使用GE128 CT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临床要求进行操作,受检者胸壁前连接好心电导联线。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到心膈角水平,扫描频率调整为80-120kV、层厚(1.0mm)、层间距(1.1mm)、250mAs,旋转频率调整为0.27s,经肘静脉穿刺,A筒吸入碘普罗胺,药物浓度保持在每毫升370mg,B筒吸入生理盐水,按照患者的体质量进行调节。所有重建横断位逐层观察图像,然后通过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科室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检测报告给出最终结论。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的检出结果差异,以mm为单位,分别记录受检者在接受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后供血支气管动脉管径左侧和右侧的距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分析,计量资料以(614d4bbe2b16e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经t检验,计数资料经x2检验,以(%)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1. 结果

观察组左侧(1.79±0.42)mm、右侧(2.14±0.38)mm供血支气管的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分析两组受检者临床指标的检出结果差异614d4bbe2b16e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smm

组别

例数

左侧

右侧

观察组

30

1.79±0.42

2.14±0.38

对照组

30

1.03±0.08

1.29±0.27

t


9.736

9.987

P


0.000

0.000


3.讨论

肺癌是所有癌症当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虽然临床中对于疾病可以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在诊断肺癌的时候,大部分患者已经处于晚期阶段[3]。错失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没能够得到相应的治疗。在临床总结中发现,肺癌患者大部分都只能是通过放疗或者化疗等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承受着巨大的痛苦[4]

肺癌肿瘤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在临床中又称之为肺癌的责任血管,而支气管动脉的起源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较大,CT血管成像技术属于无创操作,而且在检测过程当中能够清晰的显示支气管动脉的整体形态

[5]。特别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测,能够精准确定支气管动脉的起源和整体形态,掌握支气管动脉和肿瘤之间的关联性,对于需要性介入治疗的患者顺利找到支气管开口位置,控制患者的受照时间[6]。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发现,观察组左侧(1.79±0.42)mm、右侧(2.14±0.38)mm供血支气管的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后,能够更佳便利准确的分辨肺癌患者的供血来源,为介入治疗提供更为准确的影像学支持,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当中,能够精确的分辨患者病灶位置的变化情况,为肺癌介入治疗提供重要的解剖依据,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 刘海峰, 张东友, 高小玲,等.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与气管三维重建融合技术对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9(4):541-543.

  2. 章旭, 田强, 贺中云,等. 术前CTA评估锁骨下动脉及分支对咯血介入治疗的价值[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8, 27(06):37-42.

  3. ZHANG Bing, YUE Tianhua, HUANG Jian,等.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中的作用[J]. 实用放射学杂志, 2019, 035(006):963-966.

  4. 符传刚, 黄世豪, 陈垂文,等. 128层螺旋CT对中央型或纵膈型肺癌支气管动脉造影技术的优化方案[J]. 中国医学装备, 2018, 15(11):70-72.

  5. 陈煌, 黄金旗, 张庆贤.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安徽医药, 2020, 24(07):69-73.

  6. 时媛, 陈伟彬, 冯琴,等. 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对肺癌介入治疗的影像价值[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021(004):P.29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