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浅谈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

恒丽

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南 福贡 673400


摘要:目的 运用不同免疫学检验方法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戊肝进行检查,并对其检验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将本县疾控中心于2021年3-6月常规监测人群中的60例甲肝、戊肝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甲肝患者为参照组,戊肝患者为试验组,两组均进行酶联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检测方式的结果及灵敏性、特异性进行对比。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参照组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73.33%,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0%,试验组中酶联免疫法检出率为80%,化学发光法检出率为96.67%,经对比两种检测方式准确性差异较为显著,为此具备统计学意义。另外,参照组灵敏性及特异性依次为90%、93.33%,试验组分别为93.33%及96.67%,两种检测方式差异不明显,为此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感染性疾病甲肝及戊肝进行免疫学检验发现,化学发光法检验效果更加明显,有着较高准确性,具备较高推广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免疫学检验

引言

临床中,甲肝及戊肝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且两种疾病均属于传染性肝炎疾病范围,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发现,我国家甲肝及戊肝患者数量大幅度增加,加大肝炎病毒的控制力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免疫学检验可以快速、准确诊断出患者肝炎类型,为此,在甲肝及戊肝临床治疗过程中,免疫学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本县疾控中心于2021年3-6月常规监测人群中的60例甲肝、戊肝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甲肝患者30例划分为参照组,戊肝患者30例划分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2例。

1.2方法

两组患者血液标本均进行酶联免疫法以及化学发光法检验,其中酶联免疫法检查时按照试剂说明书严格操作进行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以及间接酶联免疫检测。磁微粒化学发光法通过化学发光对患者血清当中存在的戊型肝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抗体进行检测,该种检测方法运用捕获法原理,促进人免疫球蛋白M抗体包被磁微粒,其中所产生的辣根过氧化酶则会发挥标记作用,对患者血清中的HEV抗原制备酶结合物予以标记,进而产生免疫反应,促进固相二抗-抗体-酶标抗原复合物产生,上述这种复合物是在发光底物放出光子所具备的、所催化作用下产生的,其发光强度与HEV-IgM抗体的含量呈正比例关系[1]。利用化学发光法对甲肝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的时候,需要对M、R1、R2三种试剂盒进行选择,并且分析时间为18分钟最佳,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对抗Fdy试剂予以预处理,并且将其中10μL自动进行稀释,一般稀释为400倍样本,运用钌化合物对其进行标记,以便对甲型肝炎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的形成产生一定促进作用,进而对具备特异性的IgG抗体予以阻断;第二,将一定比例的生物素化添加于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当中,这就位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与链霉亲和素包被微粒的有效结合提供了良好环境,血清中含有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及其IgM抗体均会被钌复合物标记,进而促进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以及夹心复合物的形成,此外特异性IgM单克隆抗体与生化素及链霉亲和素反应后生成固相,经电极和电压处理后产生化学发光反应,随后使用光电倍增管对其进行检测[2]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标本检测结果及检测灵敏性、特异性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通过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测结果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血液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化学发光法检测准确性高于酶联免疫法检测,并且两种检测方式准确率差异较为显著,故而具备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对两组患者标本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比[n(%)]

分组

n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参照组

30

22(73.33%)

27(90%)

试验组

30

24(80%)

29(96.67%)

7.4946

6.3952

p

<0.05

<0.05

2.2检测灵敏性及特异性分析

通过对两组患者标间检测灵敏性及特异性进行对比发现,参照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及93.33%,试验组分别为93.33%及96.67%,两种检测方式差异并不显著,故而不具备统计意义,具体见表2.

表2 对两组患者标本检测的灵敏性及特异性进行对比分析[n(%)]

分组

n

灵敏性

特异性

参照组

30

27(90%)

28(93.33%)

试验组

30

28(93.33%)

29(96.67%)

0.7386

1.0793

p

>0.05

>0.05

3.讨论

在临床上,甲肝及戊肝感染性疾病比较常见,主要发病机制为患者受到甲型肝炎以及戊型肝炎病毒侵袭而发生的感染,有着较强感染性,由于这两种病毒潜伏期较长,一旦患者体内携带相关病毒,在其刺激作用下激活甲肝及戊肝病毒,进而诱发甲肝及戊肝,严重情况下会出现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对患者血清中甲肝及戊肝病毒进行检验是两种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而临床免疫学检验则是通过免疫学抗原及抗体的反应原理进行的,是检验病原体最为有效的方式,这种检验方式是以抗原及抗体反应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发挥放射性同位素、荧光素以及激素等药物存在的特异性复合物作用下进行检验。

酶联免疫法是以酶为标记物,在抗原及抗体反映下通过固相吸附的一种检测手段,将抗原或抗体以及酶标记按照相应程序依次加入到反应体系当中,与固相载体的抗原或抗体产生反应,进而形成固相化抗原抗体-酶复合物,随后运用洗涤的方式将其与其他成分分离开来,加入酶反应底物后,受到其催化作用产生有的产物,根据颜色深浅进行全面分析。临床中常用的酶联免疫法主要有双抗原夹心法以及间接法两种,前者优势主要为可直接对标本进行检测不需要稀释,并且敏感性高于后者,而间接法往往用于特异抗体的检测。

化学发光法,其反应在电极表面进行,这种检验方法中顺磁性微粒体积相对较小,数以万计的微粒表面积远比等量固相的载体表面积要大,对诸多抗体有着吸附作用,进一步加快了免疫反应的速度。另外化学发光法具备以下优势:标记物可以循环利用,且有着较长发光时间,高强度,检测方便快捷,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灵敏性较高,通常情况下可达到pg/mL水平,加之线性范围较大,反应时间较短,同时试剂稳定性也是不可比拟的[3]。抗原形式不同,其抗体检测也就存在一定差异,所使用的试剂也大相径庭,那么检测结果也就不同,临床中一直强调,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度都比全病毒抗原包被试剂要强,主要原因是全病毒需要进行细胞培养才能形成抗原,但是在培养过程中既有可能形成其他类型蛋白,进而对其特异性及敏感度产生了不良影响,如果可以确保提取及纯化效果,那么则可以提高全病毒抗原的特异性及敏感度。

总而言之,对甲肝及戊肝患者进行免疫学检验,化学发光法准确性较高,且效果更佳明显,为此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运用。

参考文献

[1]林伟,陈杰雄,郭贞钻,廖琳虹,陈海滨,钟叶平.2011-2018年龙岩市从业人员甲肝、戊肝病毒IgM抗体及ALT检测结果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20,31(12):948-949.

[2]李树辉.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6):112-113.

[3]于红博,王海波.感染性疾病甲肝、戊肝的免疫学检验效果研究[J].智慧健康,2019,5(09):15-16.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