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蒂皮瓣在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双蒂皮瓣在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

1 黎秋生 2 郭珍素 3 温裕庆

1 龙岩市第一医院 364000 2 龙岩离职干部休养所 364000 3 龙岩市第一医院 364000




【摘要】目的 分析在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中应用双蒂皮瓣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患者发病原因、缺损位置、处置供瓣区的方式、双蒂皮瓣覆盖创面的面积和长宽比、保留血管穿支情况、双蒂皮瓣的成活情况及是否于供瓣区再次实行手术。结果 患者呈1.2~2.8双蒂皮瓣长宽;4 cm×5 cm~19 cm×25 cm覆盖的缺损面积范围,(16.55±4.83)cm×(9.88±4.20)cm的均值。供瓣区直接缝合、延迟缝合及植皮各34、20、18例。结论 双蒂皮瓣有着创伤小、存活率高、便于操作及直接缝合的优势,适用于修复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

【关键词】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修复;双蒂皮瓣;供瓣区

修复复杂创面的主要方式是现阶段临床诊治烧创伤的难点与焦点,有着较大的修复难度,治疗期间较为反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代谢性疾病、血管性疾病、激素类药物、严重烧创伤及肿瘤均为致病因素,均产生复杂创面。这类创面感染率较高,很难于短期内治愈,很容易向软组织缺损的巨大空腔或窦道演化、常以皮瓣、植皮方式进行修复,常因血供问题而导致失败,双蒂皮瓣与其他皮瓣相比,有着操作时间短、便于操作、存活可靠的优势,可有效处理复杂创面[1]。本次研究选取我院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开展干预研究,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1例,女性31例,年龄21-66岁,平均(43.25±2.17)岁。

1.2 方法

手术前做好准备工作,在选择麻醉方式时可依据手术范围和创面位置对麻醉方式合理选择,包括全身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及局部麻醉,依据血管走行和创面大小进行供瓣区域设计,要求常规的单蒂皮瓣长宽比在1.5以下,而双蒂皮瓣的长宽比可维持在2.5~3。以记号对皮瓣范围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先彻底清创创面,电凝止血,用生理盐水、医用生物胶分散剂、氯己定及碘伏进行反复冲洗,在对有无出血点及是否出现坏死组织进行检查,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清创。沿标记的位置用手术刀或电刀行切口,沿切口进行皮瓣下组织游离,并在期间对血管走行进行观察,遇血管神经后可实行钝性分离,缓解损伤。轻轻牵拉游离的双蒂皮瓣,将创面覆盖住。用4-0线将固定受区缝合,修剪皮瓣边缘。依据皮瓣张力决定供瓣区缝合:针对处于较小张力,皮瓣松弛的可直接缝合;若处于较大张力,供瓣区对合后出现皮瓣紧绷,则无法直接缝合,延迟到7天后,直接或延期缝合均无法将供瓣区覆盖者,则于隔离位置取取薄中厚皮制成网状皮。手术期间用网纱覆盖住,做好相应固定,注意维持适度松紧的包扎,防止皮瓣被压迫,降低存活率。术后给予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手术区域制动:依据渗出情况每间隔2-3d进行1次换药,注意对皮瓣的色泽变化、温度及渗液等情况进行观察。

1.3观察指标

手术指标评估:手术期间在完成清创的创面上轻轻推进双蒂皮瓣,并维持低张力状态,修剪齐整边缘重合褶皱的部位,并在此期间用直尺对皮瓣覆盖的宽度和长度进行测量。以供瓣区的缝合情况作为判断供瓣区处理的相关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3.0分析,以614ad2b44b21d_html_85a984fedfc9995b.png s表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表计数资料,行x2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手术效果

患者呈1.2~2.8双蒂皮瓣长宽;4 cm×5 cm~19 cm×25 cm覆盖的缺损面积范围,(16.55±4.83)cm×(9.88±4.20)cm的均值。供瓣区直接缝合、延迟缝合及植皮各34、20、18例。

3讨论

修复复杂创面的方法是现阶段临床工作的难题,在生活、工作期间会因多种因素导致产生复杂创面,常见致病因素包括:(1)危重创伤、多发伤;(2)严重烧伤;(3)外科术后感染;(4)肿瘤切除术后;(5)长时间卧床与多种疾病合并;(6)淋巴漏、脑脊液漏。复杂创面的主要特征包括感染严重,愈合时间慢、血供较差,会向严重软组织缺损的窦道、空腔演化,若情况严重,还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出现全身感染性脓毒血症,以至于无法保证生活质量[2]

现阶段,主要以手术干预和创面换药进行临床治疗。换药治疗属于保守治疗方法,可给予针对性处理,是通过敷料引流与药物作用清洁创面,延缓创面进展,维持稳定创面[3]。保守治疗不适用于复杂创面,很难以保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复杂创面患者在换药稳定后,可实行手术治疗。复杂创面的手术干预措施共分为两项,包括Ⅰ期清创和Ⅱ期皮瓣转移覆盖,但由于严重复杂创面软组织缺损,处于较差的基底血管化,常规无自身血供的游离植皮,很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处于较低的存活率。

在修复复杂创面时,所提出的方法需具有稳定疗效,且便于实行。双蒂皮瓣有两套血供系统,与其他皮瓣比较,有着丰富的血供,是创面修复的有效方法。其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存在丰富血供,存活可靠;(2)部分供瓣区可直接缝合或延迟缝合,不会损伤机体,适用于肿瘤切除后及创伤因素导致的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3)操作便捷,实行难度低。双蒂皮瓣可将皮瓣缺血坏死风险规避,增加手术成功率,有效处理复杂创面。但双蒂皮瓣属于一种皮瓣,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1)对创周供瓣区有着较高的要求,包括面积大小等均、血管神经走行、松弛度及皮肤质地;(2)限制转移距离;(3)对温度、张力、压力等因素相对敏感,术后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双蒂皮瓣设计时,应做好相应考量,权衡利弊,对皮瓣的状态密切关注,并做好相应处理。

总而言之,双蒂皮瓣有着创伤小、存活率高、便于操作及直接缝合的优势,适用于修复复杂软组织缺损创面。

参考文献

[1]吴敏靓, 郭蕊, 戴海英,等. 改良拱顶石皮瓣在关节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9, 33(4):471-474.

[2]陈建球, 姚茂盛, 莫英光. 腹部双蒂镜面皮瓣修复手部两面皮肤缺损的效果[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9(5):119-120.

[3]黄娜, 文辉才, 付建华,等. 改良菱形皮瓣在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19, 33(2):207-211.



第一作者:黎秋生 1988.08.05 男 汉族 龙岩 龙岩市第一医院 烧伤整形医疗美容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 主治医师 研究生 研究方向:整形美容,创面修复 邮编:364000


第二作者姓名:郭珍素 出生年月:1989.08.08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福建龙岩 所在单位:龙岩离职干部休养所

科室:门诊部 毕业院校:莆田学院 职称:主管护师 学历:大专


第三作者:温裕庆1973 男 汉族 龙岩 龙岩市第一医院 烧伤整形医疗美容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 主任医师 本科 研究方向:整形美容,创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