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

陆一一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 北京 100035

【摘要】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着显著疗效。现代医学表明,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素、迷迭香酸、隐丹参酮、丹参酮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丹参在治疗各种疾病如神经性衰弱、脉管炎、肝病、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新的疗效,其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对丹参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在我国中药中,丹参较为常用,其是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属于唇形科,主要性质微寒、胃苦,主要功效为清心去烦、止痛、活血化瘀等,主治心绞痛、心烦不眠、胸腹刺痛、疮疡肿痛、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等疾病。作为传统大宗重要,丹参目前广泛种植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另外江西、浙江、陕西、辽宁、甘肃、湖北、江苏、陕西等地亦产,且用药历史较为悠久1】。因此本文即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做了相关综述,现将内容阐述如下:

1.丹参的化学成分

丹参主要包括脂溶性丹参酮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等两种化学成分,其中脂溶性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二萜醌类,属于菲醌衍生物,其化合物包括丹参新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I、l, 2-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丹参内酯、紫丹参戊素、紫丹参丁素、丹参二醇A、紫丹参丙素、紫丹参乙素、次甲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等。水溶性酚酸以一个或多个咖啡酸的缩合物合格丹参素为主要结构,或者为迷迭香酸或丹参素的衍生物。丹参中所含化合物为酚酸类,包括丹酚酸J、I、H、G、F、E、D、C、B、A等,另外还含有紫草酸、迷迭香酸甲酯、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儿茶醛及茶酸等。其他成分还包括salviadione、 salvianen、新丹参内酯、D-葡萄糖苷、β-谷甾醇、黄芩苷、熊果酸、阿魏酸、琥珀酸等2】

2.丹参酮的药理作用

在传统医药中,丹参属于常用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且可达到显著疗效。该药材的药理作用为保护肾脏、抗胃溃疡、保护胃黏膜、调节血脂、抗血栓、保肝、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另外还包括抗骨髓抑制、抗艾滋病、抗乙型肝炎等疾病。

2.1改善微循环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丹参可提升红细胞电泳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使毛细血管网开放显著增加,将聚集的血细胞解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微循环血流量。丹参可在不同程度上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缺血性中风、冠心病等患者的红细胞淤滞聚集、血液粘稠度增高、血细胞压积等情况3】

2.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在临床上,活性氧与消化系统溃疡关系密切,其是一种毒害因子,可对胃黏膜细胞造成间接或直接损伤。丹参素、丹参酚酸A、B可明显保护生物膜的过氧化,且抗氧化活性最强的为丹酚酸A。对于大鼠胃黏膜再灌注损伤利用丹参提取物可发挥一定保护效果。同时丹参可对胃蠕动进行抑制,以对胃部发挥保护作用,机理为减少胃酸分泌,抑制迷走神经,减轻胃黏膜损伤。另外丹参还可促进胃黏膜分泌粘液,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进溃疡面愈合,以对溃疡发挥预防作用。

2.3抗肿瘤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针对胃腺癌细胞株,丹参素可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发挥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其浓度为80mg/mL时,则其具有与aclacinomycinA相同的抗癌效应和作用。当丹参素浓度范围在16-18mg/mL时,其对抑制乳腺癌MCF的作用随着浓度增高而增强,且对于MCF细胞株,较低浓度的丹参素也可发挥一定抑制作用,但其与同浓度阿克拉霉素A相比作用明显较低,而较高浓度时则二者作用十分接近。

2.4对血细胞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血小板膜流动性、聚集性等,丹参也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血小板膜脂利用荧光探剂量DPH进行标记,并利用荧光偏振技术,结果表明,丹参可对血小板聚集性进行显著抑制,当血小板聚集被丹参素抑制时,该剂量情况下可明显增强血小板膜的流动性,该结果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丹参素可发挥一定疗效,分析原因可能为丹参素可增强血小板膜的流动性,以及对其分子缺陷加以纠正有关。

2.5免疫增强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丹参可促进体液免疫,增加T淋巴细胞的数量,特别是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而言更为有效;同时其可促进健康者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将绵阳红细胞免疫应用于小白鼠后,可采用丹参可促使抗体产生数量、抗体产生细胞、抗原结合细胞等明显增加。

2.6对脑的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 脑微血管可因血管内皮因子(VEGF)影响而出现通透性增加,当血管通透性因VEGF影响而增加时,采用丹酚酸B可发挥相对较好的抑制作用,但与尼莫地平相比,二者的作用差异相对显著。同时采用丹酚酸B注射至侧脑室中,则不会影响VEGF的通透作用,说明其作用主要分布为在外周部位。

2.7对肝脏的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对于肝细胞,丹参可发挥保护作用,可促进其再生和修复,并对其增殖产生直接刺激,还可保护肝细胞,以防D-半乳糖胺造成坏死、损伤等。同时丹参可对肝细胞线粒体功能予以显著改善,从而减少其坏死和损伤。另外可抑制肝纤维化,且可能与丹参诱导成纤细胞凋亡存在一定关系。

2.8对心脏的作用

在应用过程中,相关研究显示,对于小鼠使用丹参素,可提升其耐缺氧能力;对大鼠缺血性心电改变(由垂体后叶素异常所致)应用丹参素可发挥明显保护作用。丹参酮可促使冠状动脉扩张,从而促使血流量增加。丹参可对胸闷、心绞痛、冠心病等发挥较为显著的治疗作用,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并对梗塞缺血部位的血液灌注加以显著改善。

2.9其他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丹参可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渗出物,可增强机体耐缺氧能力,改善肺内供血,进一步改善呼吸功能。有研究显示,丹参可发挥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当吸入氧浓度降低时,则会出现肺血管低氧性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时,则会引发肺动脉低氧性高压,则是疾病发生的主要作用机制。采用丹参可对肺动脉低氧性高压症加以防治,可对缺氧心肌发挥保护作用,可对慢性肺心病起到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1. 结论

综上所述,在传统中药材中,丹参的应用相对较早,其多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其药理作用较多,涉及抗肿瘤、消炎、抗菌等方面,主要对心脏、肝脏、肾脏、脑、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微循环等均可发挥程度不同的药理作用,因此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目前,在使用丹参的过程中,现代制药 新技术与传统中医理论结合制作的复方丹参滴丸,其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方面发挥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丹参药理作用广泛,且化学成分较多,尚无显著不良反应,价值具有十分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所以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筱筱,武雪玲,贾世亮,等.丹参酮ⅡA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生物学杂志,2016,33(06):91-94.

[2]姜雪,史磊.丹参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7,36(03):166-169.

[3]李易强.丹参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科技视界,2017,09(05):26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