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和改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2
/ 2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和改进

赵瑞亮

天津渤化众泰安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省市:天津市

单位邮编:30048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建设工程种类和数量的增加,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人们更关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是建设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这对其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通过专业人才的配备、管理措施的改进等来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以实现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优化改进


  1. 我国建设工程安全事故特点及规律

1.1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类型

根据建设工程伤亡事故产生的原因,安全事故的类型主要分为以下五种: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和触电。根据近几年的事故调查,高处坠落是导致建筑工人死亡的最普遍原因,建设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占其他事故发生数的绝大部分,而且死亡人数也是最多的。而工程建设事故中,土方坍塌等如若发生,则多为重大事故,此类事故造成的后果最为严重。

1.2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与时间

根据事故发生的特点,建设工程伤亡事故发生的主要部位与时间如下:建设工程临边洞口处,如未安装玻璃的门窗洞口处;安装与拆除塔吊过程中;脚手架上;安装与拆除龙门架、井字架;地基或基础工程中土石方坍塌;模板支撑失稳倒塌;各种施工机具尤其是大型机具等。其中,土石方工程、模板、脚手架等处是坍塌事故的多发部位,施工中应特别注意此类事故的发生;而塔吊、井字架、龙门架、施工机具等部位是物体打击和机具伤害的多发部位,由这些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占事故发生的比例也较大。


  1.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

2.1对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由于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对于安全的重视不足等,使得各项安全政策和措施未能真正落实。这种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工程分包中,对于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核不严格,或者存在一些任意转包的行为;体现在施工单位则是对施工进行粗放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许多单位更多的关注工程的质量而相对的忽略安全相关问题,对于相关部门的检查存在应付的现象,并且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水平,为工程自身的安全带来诸多隐患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2.2安全教育工作开展不到位

安全教育工作属于具备主动性特点的安全管理机制,同时安全教育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认识到安全管理及执行安全管理标准的实际重要性,从而在思想意识方面对安全管理工作水平进行提升,帮助工程技术人员主动地参与到安全管理环境。通常建设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均以一周为一个教育周期,大型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达到两个周期以上,对于企业而言不仅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源,同时也进一步增加工程作业成本,对此部分企业为节省工程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进度,将安全教育工作内容压缩至一天内完成,以至于部分企业直接忽视安全教育工作,给后续阶段的工程施工作业埋下实际隐患。


  1.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优化和改进

3.1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的安全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应该认识到安全对于工程及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以保证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地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且有利于安全管理责任的明确划分,从而有效地推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建设工程相关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责任的层层落实,保证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得以真正的传达和落实,从而使得工程施工等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3.2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

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注重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开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企业要注重安全管理投入的增加,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外,还应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用品,为一线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环境和物质保障。此外,在工人从事建设之前,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对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地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以保证其自身的安全。同时,要注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其对安全管理有更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其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对其行为予以规范,有效地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这种教育和培训的开展,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使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建设工程的实时情况,能够对其施工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并且注重不同环节的安全问题,以保证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

3.3加快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和制度

按照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需要加快完善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和制度。对于我国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监督制度,应当以层级行政单位为基础,依法治理行业内部各条块分离的现象。

首先,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同,安全管理机构各部门履行的职责比较复杂,各部门的关系既相互影响,各层级的监管又相互交叉。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作为一种监督管理形式,建立各层级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非常重要。

其次,对下级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要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去评价,强化对下级部门的鼓励和约束,提高各层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上级部门要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监督管理机制,考核制度要做到科学合理、公平、公正、客观。

最后,加快建立各层级有效的评定监督管理体系,在层级监督管理过程中,要恰当运用监督权力,力求做到客观公平。建设行政部门要对层级监督进行科学、客观、公平的评价,及时解决各层级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使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发挥监督和服务的作用。

3.4利用BIM技术加强安全防范管理

在当前建设工程中,BIM技术作为强有效安全防范管理的信息化手段。即是建设工程人员通过输入相关建筑参数,能够有效地构建出工程项目的三维信息模型,从而能够更为直观地看出建设工程设计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在施工中可以动态输入施工参数和数据,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施工安全。

3.5动态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传统的安全管理中存在管理人员执法程序复杂、时效不足、处理效率等问题,然而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动态管理系统则可以建立多方参与、实时互动的工程信息系统。同时,当地政府与建设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动态式的数字化工程信息互动平台,使建设企业更快、更充分地了解政策信息,及时调整施工部署,规避工程风险,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而且政府相关监督机构也有利于对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和监控,核查施工信息及文件,保障建设工程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其次是对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建设工程施工,动态化管理系统可以协调各部门资源,切实保障相关危险施工作业活动的安全性,对施工危险系数进行专业评级,从而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提高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


结 语:

建设工程的特点决定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它关系到劳动者的根本利益,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完善和落实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企业行为,做好劳动者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工程安全,进而确保工程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乔继英.论如何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水平[J].信息技术与息化,2019(6):200-202.

  2. 余玉惠.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J].四川水泥,2019(10):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