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心源性胸痛27例食管体部收缩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1
/ 1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非心源性胸痛(NCCP)患者食管体部收缩模式的差异。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46例NCCP患者,参考里昂共识意见和罗马Ⅳ诊断标准,结合胃镜检查和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联合pH监测结果,最终纳入27例患者。将27例患者分为功能性胸痛组(12例)和胃食管反流病(GERD)组(15例),根据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数据[第1、2、3收缩节段(S1、S2、S3)的收缩波压力峰值、收缩波幅平均值、传送时间、对应传送的食管段长度、远端收缩积分(DCI)、S2与S3 DCI的比值]分析2组食管体部收缩模式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GERD组S3对应传送的食管段长度和传送时间均短于功能性胸痛组,DCI小于功能性胸痛组,S2与S3 DCI的比值大于功能性胸痛组[(5.69±0.55) cm比(6.61±0.99) cm、(3.45±0.49) s比(4.15±0.90) s、(798.88±354.70) mmHg·s·cm (1 mmHg=0.133 kPa)比(1 421.45±802.47) mmHg·s·cm、0.99±0.44比0.67±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2.249、2.308、-2.616,P均<0.05)。GERD组内S2对应传送的食管段长度长于S3[(7.02±1.40) cm比(5.69±0.55) cm],功能性胸痛组内S2传递时间短于S3[(3.29±0.80) s比(4.15±0.9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413、-2.269,P均<0.05)。结论S3高幅收缩主要发生在功能性胸痛患者而不是GERD患者中,提示其对于鉴别功能性胸痛与GERD可能具有一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