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养老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现代养老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陈静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471000

摘要:现如今,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我国养老机构还没有完善,一般的养老压力落在了家庭成员身上,可以说老龄化现象给居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护理压力,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群众对于养老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养老设施建筑是养老机构的重要载体,科学合理地设计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才是真正体现为民所需。因此,加强对医养结合型养老设施建筑设计策略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现代养老观念;建筑设计;人口老龄化;建筑改造

引言

现代养老建筑已成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类别,但实际建筑设计没有在各个区域空间做出优化,缺乏适老化理念的融入,影响设计效果。为了提高老年人群体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舒适度,有必要加强对现代养老建筑的设计改造,联通室内外绿化环境,加强建筑无障碍设计,保证老年人居住安全,并为其提供医疗保健与康复服务。

1现代养老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养老建筑中无障碍设计不科学

由于服务居住对象的特殊性,就注定养老建筑和一般的建筑有所不同,尤其在养老建筑中无障碍设计方面,应该充分考虑到老年人对于安全和便捷的需求,优化无障碍设计。但是,当前养老建筑中无障碍设计不科学现象比比皆是。比如,在部分养老建筑的电梯、楼梯、走廊中没有全部安装安全扶手,或者安装的一些扶手并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导致老年人摔跤等。再比如,在停车场的无障碍设计上面,一些养老建筑没有设计专门的无障碍车位,或者所设计的无障碍车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1.2养老建筑的设计缺乏人性化

随着社会的巨大进步,养老建筑在建筑性质发生了从福利性质的收容场所向居住性质的生活场所的转变,同时,对设计要点的侧重也由在物质和硬件上对老年人的身体加以照顾转移至从心理、精神上对其情感述求的满足。所以,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希望养老建筑更加的人性化。

1.3养老建筑选址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地修建了不少的养老建筑,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养老建筑选址不合理的现象十分普遍。养老建筑的设计和修建是为了让老年人能够休养身心,一些设计师往往就把养老建筑选址在较为偏僻和安静的地方。但是,这样的养老建筑选址也存在较大的弊端,比如偏僻地方的交通十分不便,医疗基础设施等也较差,加上环境打造可能也相对欠缺,以及偏僻的地方也可能会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孤独感,等等。再者,一些养老建筑选址在市中心,虽然具有便利的交通和医疗资源,但是又会给老年人带来嘈杂的噪声,尤其对于身体较差需要静心休养的老年人而言,是极其不利于休养的。

2基于适老化理念的现代养老建筑设计思路

2.1科学选择建筑场地

与普通建筑设计不同,养老建筑设计的服务对象十分明确,以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为主,在设计时应结合老年人的特点科学选址,考虑老年人身体情况,为其提供舒适的环境。选择的地址应当有较好的地形条件,避免地面出现陡坡。由于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不明显,睡得早,起得也很早,建议选择远离城市主干道、避免过多汽车经过。

2.2建筑物的风格设计

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中,老年人可能更喜欢自己的设计风格,而设计师希望自己的设计工作能够获得更高的认可度。为此,养老建筑设计师应围绕项目施工现场对建筑物的实际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将自己的设计风格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使建筑设计风格成为人们的需求。

2.3楼内交通适老设计

养老建筑交通系统主要为电梯的楼梯,在该空间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空间设计适老化和交通设计适老化。在交通空间设计适老化时,为满足老年人在电梯等候厅内交通要求,将等候厅设计为相对开阔的空间,并增设座椅和绿植,供老年人停留休息和交流。交通系统适老化设计时,客梯、货梯和医梯均采用无障碍电梯,宽度为1800mm,深度为2000mm,电梯门洞外宽度为900mm,轿厢内在离地900mm和750mm处均设有扶手,在离地900mm处设置盲文选层按钮;电梯上下运行均有语音提示楼层,且运行速度不超过1.5m/s,降低电梯运行对患有心脏、血管疾病老年人造成的不适感。楼梯设计时,主要对楼梯踏步和扶手进行适老设计。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平衡感弱,行动缓慢,楼梯踏步应保持平行等距,并采用缓坡楼梯,梯段不宜过长或过陡,防止老年人踩空跌倒。踏面宽度设计为330mm,高度为120mm,楼梯前缘设计高度<3mm的异色防滑条。楼梯扶手采用圆形连续扶手,沿楼梯两侧连续配置,满足老年人双臂用力扶行和安全避让要求。

2.4绿色智慧服务

将绿色建筑理念与智慧养老服务相结合,形成生态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城市养老建筑功能服务体系,并实现体系内各功能的高效衔接,提升养老建筑的“一站式”全程服务能力。比如,为老年人配置手持式无线终端设备,只需要按下不同的按钮,即可实现医疗、护理、清洁、配餐等功能;为老年人配置智慧办公系统,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线上办公、线上会议、线上教学等功能。

2.5其他细节适老优化设计

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设计,要对一些细节之处进行充分的考虑。比如,家具的空间布置上面,可以使用老家具或者中式风格的家具,迎合老年人的喜好;在照明上面,要对光进行独特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并注意自然通风;在台阶的起步、坡道、转弯、安全出入口等这些地方,设置易于识别的标志,为老人开展活动提供方便,同时可以在台阶的起步、卫生间的门、桌椅、安全出入口这些地方,使用老年人易于识别的黄色、橙色或者红色等颜色进行适当点缀,提升老年人活动的安全指数。医养结合型养老建筑内部的材料,也要选择表面光滑平整的环保材料,风格自然,让老年人感到温馨舒适。

2.6建筑人际交往空间设计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逐渐产生孤独感,养老建筑设计在保证生理方面的舒适度以外,还应考虑其心理需求。比如在设计中强化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让活动空间具有集体性家庭感,并保证空间的私密性。加强餐厅设计,改变以往食堂模式的设计,选用小餐厅空间设计形式,在各个空间内做好围栏,让空间更具生活化气息,使老年人就餐心情更加放松。这里需要注意一点,有的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具有拘束感,且无法自理生活,应对他们采取差异化人际交往空间设计方式,从色彩元素、建筑材料、空间尺度方面展开位移空间设计,在过道、走廊部位设置休闲座椅,对阅览室或多功能室设置休憩场所

结束语

当前社会养老在我国刚刚起步,大量新建的养老机构在设计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了建筑动线和家具布置的适老化,而对室内声光热环境的适老化设计关注不足。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超过90%,适宜的室内环境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巨大的影响力。本文从老年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结合设计规范和设计实践,提出了养老机构室内环境的设计原则,用于指导适老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张翌,薛姗姗.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及其改造对策[J].居舍,2019(30):88.

[2]陈飞.浅析装配式建筑在养老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9(08):80.

[3]韩俊龙.关于现代都市养老建筑设计与改造的思考[J].居舍,2019(20):84.

[4]陈盛楠.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建筑适老化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9.

[5]陈飞.新时期城市内养老建筑设计以及改造措施[J].四川水泥,2019(0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