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裂缝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建筑施工裂缝浅析

刘希奇

37078619840128****


摘要:裂缝在混凝土结构中是客观存在的,对于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要客观分析其可能的成因和危害,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对建筑施工裂缝经常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一般预防措施。


Abstract: cracks exist objectively in concrete structures, and the possible causes and hazards of cracks in concrete structures should be objectively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causes of frequent cracks i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general preventive measures are given.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裂缝;分析研究

控制建筑施工裂缝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施工、质监、监理等部门和单位的通力合作与积极配合。不能仅从某一方面加以控制,要科学合理地考虑各种存在的影响因素,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予以防治,并依赖于科技进步,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来丰富和完善防治措施。以上对建筑施工裂缝经常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给出了一般预防措施,在实际工程中长期采用证明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施工质量通病,关键在于我们在施工中如何去贯彻执行,是否有可靠、健全的制度去规范和实施。

1、建筑施工裂缝形成的机理和分类

对于钢混建筑裂缝形成的机理,可以从混凝土的基本性质出发进行探讨。混凝土属于混合物,由水泥、粗细骨料和水组成,并含有一定的气泡,属于多相的非均匀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各种组分材料之间力学性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样就导致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内部各组分的收缩程度不一,由此产生的收缩应力会在混凝土中产生细微的裂缝,裂缝的种类包括了骨料和水泥浆粘结面上的裂缝和水泥浆裂缝。

在使用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的这些微观裂缝都会进一步发展,在建筑的使用生命周期以内,钢筋和混凝土一起在承担结构荷载,但是两者的弹性模量不同,这就导致同样荷载条件下两者的变形变形不相同,而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使得两者之间会出现应力。

2、对施工裂缝的基本认识

要对施工裂缝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加强对于施工裂缝本身性质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发现施工裂缝产生的不同原因并对症下药的采取相应的措施,施工裂缝的借本认识主要由两个方面,第一点是施工裂缝产生的客观必然性,第二点是对其危害性的认识。

首先施工裂缝的存在时客观必然的。当前所建设的大部分住宅数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从机理组成上分析混凝土自身就存在微观裂缝,这是由于本身的物理性质所决定的,混凝土的各个基本组分通过水泥凝胶来结合在一起,从理论上讲水泥在凝胶水化作用中的用水量应该在20%左右,但是为了保证施工的和易性实际配合中混凝土的用水量总是会超过水化所消耗的用水量,这样在硬化过程中消失的水就会留下空洞而导致骨料的结合面上出现空隙,所以混凝土配置出来以后从微观上自身就存在着大量的不连续缝隙。混凝土结构在建成以后,就受到周围环境的作用,而固体物质共有热胀冷缩这样的性能,但是同样的温度变化给钢筋和混凝土带来了不同的温度变形,而且环境中湿度的变化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长期干缩的现象,特别是现代的商用混凝土为了提高泵送人能力而对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当今的水泥浆体要比传统的混凝土高出相当一部分,自然混凝土结构其干缩率也大幅度提高,在有关试验中干缩率可能会超过万分之五甚至是更多,而相应的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只是万分之二,混凝土必然会开裂。这就可以说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存是客观必然的。另一方面为了使得钢筋和混凝土更好的共同工作,而把钢材的优良抗拉性能发挥到极致,往往就会允许把混凝土拉裂。因此先现行的在规范规定和工程验收过程中都是循序混凝土结构存在裂缝的。这也是对裂缝客观存在性的一种承认。

但是另一方面,并非是所有的施工裂缝的存在都是正常的。规范中有着明确规定,一般结构的裂缝在0.05个毫米以下的都认为是正常的。但是超过这个限度的裂缝就要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危害。对于裂缝危害程度的分析首先要对裂缝进行分类,最基本的裂缝分类是裂缝可以分为:可见的裂缝和不可见的裂缝,可见裂缝是我们所重点要控制和处理的。

3、工程中常见裂缝分析

3.1墙体裂缝分析

第一种原因是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结构作为超静定结构,制作的不均匀沉降自然会在结构内部导致应力。

第二种原因是由于温度应力而引起墙体裂缝。绝大多数固体材料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房屋结构同样会因为周围的温度变化而长身热胀冷缩的变形,这被称作是温度变形。

3.2悬挑结构坍塌分析

对于悬挑结构,坍塌是混凝土结构中所经常出现的情况。通常的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种原因是稳定力矩小于倾覆力矩。悬挑结构的稳定性要靠其自身的压重或者外部施加的拉力来保持,规范中明确规定其抗倾覆的安全系数不能小于于1.5。如果出现稳定力矩比倾覆力矩小的情况,悬挑结构必然失稳并发生倾覆坍塌。

第二种原因是模板的支撑方案不当。悬挑结构属于悬臂梁的性质,其在根部的受力最大,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在还没有经过28天达到足够的强度之前,如果模板支撑发生了沉降,很容易导致根部混凝土随即发生开裂,这样在28天后拆模的时候就会导致悬挑结构从根部产生断裂而发生坍塌。通常的悬挑结构都被做成了变截面的,施工的时候要注意把模板做成变截面的,这就可以避免造成根部断面的减小。

第三种原因是:钢筋的错位和变形。悬挑结构由于根部的负弯矩最大,配设主筋的时候应该配置在梁板的上部。

第四种原因是施工超载。悬挑结构的固端弯矩和作用荷载之间属于正比的关系,如果施工过程中没有有效控制施工荷载而导致施工荷载超过了设计容许荷载,出现的现象就是伴随着施工荷载的增加,模板变形也在增大,很蓉易就在根部产生裂缝而导致拆模悬挑结构断裂。

第五种原因是拆模过早。混凝土要达到其强度的90%,需要经过28天的龄期。而实际的工程中往往会由于赶工期而导致提前拆模,很多悬挑结构出现断塌事故都是因为拆模过早所导致的。因此规范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跨度在2m以下的悬臂梁和板,其拆模强度应该不小于70%;而跨度超过2m的悬臂梁和板,其混凝土的拆模强要达到100%。

结语: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区别对待,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保证建筑物和构件安全、稳定地工作。


[1]杨伯科.混凝土实用新技术手册[M].长春:吉林科学出版社,2003.

[2]刘兴法.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分析[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

[3]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4]陈源祥.混凝土施工缝的设置与处理[J]..山西建筑,2004年9月: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