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3
/ 2

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肖直

成都市龙泉驿区中医医院,四川省成都市, 610100


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不同的护理方式作为依据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给予研究组患者中医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之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更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中医康复护理;上下肢功能;神经功能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使得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高,这种发病急、进展快的疾病可随着病情的发展促使患者发生脑神经功能缺失现象,从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以致于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虽然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增加了脑卒中患者的治愈成功率,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术后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等不良现象,且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基于此临床方面认为应针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护理,以改善患者的上下肢功能和神经功能。本文采用的中医康复护理兼具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辩证施护的理论,能够在传统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康复手段促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效果。本次研究重点分析了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现对分析结果做出如下汇报。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时间为2020年2月--2020年8月,期间共有82例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者来到我院治疗,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成两组,研究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3±1.09)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为(52±2.17)岁,其中男性24例,女性17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康复护理,予以研究组中医康复护理:(1)成立中医康复护理小组:由病区护士长组织一名高年资护士和五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建中医康复护理小组,以上人员需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学习与中医康复护理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制定中医康复护理计划。(2)中医穴位刺激护理:首先为耳穴埋籽,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单耳穴内找到反应点,使用探棒均匀按压找到痛点,直至患者出现皱眉、疼痛等反应时即可定点按压,在压痛最为明显的地方进行耳穴埋籽治疗,消毒后放置胶布并固定在耳穴上,使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按压埋籽,以患者疼痛忍受上限为最大限度,每次按压时间需持续数秒,每天治疗两至三次[2];其次为艾灸,护理人员应选择肝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作为治疗点,将艾灸点燃后置于穴位皮肤周围,待患者出现温热感后将艾条提至穴位正上方并加以固定,每个穴位的治疗时间为二十至三十分钟,每天一次;最后为揿针,护理人员应常规消毒鹤顶穴、血海穴、阿是穴等穴位,并将灭菌后的揿针埋于上述穴位,指导患者进行短距离行走,直至出现针下感觉,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揿针补埋次数,并留针二十四小时的时间。(3)中药熏洗护理:护理人员需取适量桑枝、艾叶、透骨草和伸筋草等中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并协助患者进行熏洗,每天一次,每次三十分钟。

1.3观察指标

采用FMA运动功能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上下肢功能评分,上肢工鞥分数在0--66分之间,下肢为0--34分,分数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采用NIHSS神经功能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值为0--42分,分数越低说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好。

  1. 结果

2.1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上下肢功能评分对比(x±s)

组别

时间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

研究组

护理前

9.52±3.23

7.65±3.38

对照组

护理前

9.61±3.17

7.76±4.13

t


0.127

0.132

p


0.899

0.895

研究组

护理后

36.45±9.42

22.35±5.71

对照组

护理后

20.73±8.09

14.23±6.25

t


8.106

6.126

p


0.000

0.000

注:同组护理前后相比p<0.05.

2.2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

41

17.54±2.48

7.05±1.06

对照组

41

17.61±2.65

11.92±1.58

t


0.123

16.390

p


0.902

0.000

注:同组护理前后相比p<0.05.

  1. 讨论

研究证实,在脑卒中患者急性其后采用恰当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激活患者大脑皮质功能,进而改善肢体功能。本位采用的中医康复护理可通过组间中医康复护理小组、中药熏洗等一系列手段调节患者气血、疏通机体经络,达到改善肢体功能的目的[3]。其中的耳穴埋籽、艾灸等穴位刺激方法能够以阳经为主、阴经为辅,改善气血,同时可通过刺激血海、阿是等穴位疏通经络,刺激功能障碍的机体。研究发现,两种护理方式均可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上下肢功能和神经功能,但组间对比结果表示,研究组上下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中医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和神经功能方面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中医康复护理对于改善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和神经功能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1. 参考文献

[1]张小琴,谢福丽,黄金兰.中医康复护理对中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3):179-181.

[2]张春宇,祝海波,邵音.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上下肢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04):439-442.

[3]宁阳.中医康复护理在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J].双足与保健,2018,27(1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