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今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7
/ 2

探析当今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

徐龙

身份证号 : 3708251974112200** 山东 邹城 273500


摘要:要想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重视文化所发挥的作用。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保障群众文化的供给,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作为文化工作者,需要对群众文化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加强对供需平衡的关注,采取多样化的措施保障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思想观念进行调整,从供给形式进行优化,从而实现更好的供给成效。立足于群众的现实生活,善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确保文化供给的质量,提升群众文化的整体水平。

关键词:群众文化;文化需求;文化供给

引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群众文化的支持。针对当前日益增长的群众文化需求,文化工作者需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工作效能,真正地满足群众的需求。只有保障文化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才能够实现社会和谐,提升文化软实力。而且,这对于传播优秀文化、提升社会的凝聚力来说,也有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概念分析

(一)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性的文化。

在此类文化中,人民群众是主要的参与对象。相关的文娱活动,是主要的文化形式。在活动中,群众能够获得主职工作以外的精神满足。而且,在各式各样的活动中,人们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以及实现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需求与供给

1.文化需求

文化需求,可以分为商品性的文化需求,以及非商品性的文化需求。

例如,文艺演出活动,以及广场音乐会等,这些无需付费就能享受的文化活动,能满足人们非商品性的文化需求。而一些古玩或者字画,以及商场的KTV等形式,通常能满足人们商品性的文化需求。

随着物质水平的上升,人们的文化需求也变得更高,对于文化产品或者文化服务等,有着多样化的需求。

2.文化供给

文化供给,是指针对当前群众的文化需求,以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针对性发展社会文化,并且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文化选择,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打造一种良好的供求关系,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1]

二、文化供需平衡的意义

当前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然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人们在物质条件获得满足的同时,开始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因此,当前社会的文化供给态势,也逐渐变得活跃起来。

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高涨,保持供需平衡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保持供需平衡,只有盘活更多的优秀文化资源,才能提供更多优质的文化内容,推动社会的文化繁荣,以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只有保持文化的供需平衡,促进传统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才能推动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工作,以及为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

三、保障文化供需平衡的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保障供需平衡

为了做好文化供给的工作,文化工作者就需要转变工作理念,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从而为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内容。

一方面,要从工作时间方面进行调整。

由于群众参加活动的时间比较零碎,往往只能在下班后的时间参与活动,或者只能在周末时间、节假日时间参与文化活动。因此,文化工作者要把握好群众的有效时间,适当调整自身的工作时间,以便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便利的文化服务。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理念下,提高对工作的重视程度,增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工作的实际效能。

另一方面,要适当增加人员数量。

鉴于当前的文化工作量,以及群众越来越高的文化需求,通常需要适当增加工作人员数量,以便于满足当前的工作需求,减轻工作的强度。只有吸引更多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才能更好地指导文化供给工作,制作出更理想的文化产品,或者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值得一提是,对于工作人员而言,还要加强自身的深造与学习,通过汲取更多的优秀经验,补齐自身的短板,突出自身的优势,从而打造出更优良的文化活动。除了外派参观学习以外,还要定期地参加文化交流会,参加文化研讨会等,以便于取长补短,持续增加工作的效能。或者,聘请业内的资深老师,对文化工作给予相应的指导,提出有效的建议等。只有不断地深造学习,不断地完善工作理念,才能输出实用性强、可行性高的文化服务,以便于更加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态势[3]

(二)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供需平台

在输出文化服务时,或者输出文化产品时,要注重与时代相结合,搭建完善的供需平台。分析当前新媒体发展趋势,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多元化的平台构建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工作的提质增效,而且也能增加文化传播的深度,扩展文化传播的广度。只有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才能够让文化工作走得更远,满足更多群众的文化需求。

例如,组建相应的微信群,或者组建QQ群,实现更好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打通文化供给的网络渠道。借助微信公众号的形式,以及依托文化论坛的形式,还有短视频与直播等文化传播形式,增加群众文化的趣味性和适用性。通过提供多元化的文化探讨平台,为文化输出与供给做好网络铺垫。而且,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在线交流,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群众需求,扩大群众基础,掌握更多的需求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要做好文化工作者的网络培训工作。只有熟练掌握网络工作方式,了解网络发展规律,才能全面优化文化供给的工作水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网络供需平台的构建下,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将得到更有效的满足。

(三)优化供给形式,满足群众需求

文化供给的形式方面,以及文化供给的内容方面,还有文化供给的思想方面,都需要进行创新与改革。只有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跟随群众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提升文化输出的活力,提高文化供给的长效性。

在供给的形式方面,传统的形式主要有跳舞活动,还有歌唱活动,以及一些小品活动等。这些形式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越来越难满足群众日益高涨的需求。在电视节目中,以及在网络渠道中,群众都可以享受此类的文化活动。因此,注重文化供给形式的创新,提升文化活动与服务的吸引力,就成为一件关键的事情。

作为文化工作者,要注重丰富文化供给的形式,积极利用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做好形式融合与创新,从而增加服务吸引力,或者活动吸引力。如此一来,群众的参与主动性得到提升,群众的传播积极性获得增加,将能够有效实现文化供需的平衡,取得更加和谐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

在文化供给的内容方面,还需要做到与现实生活相贴近,从而提高文化的生产力。例如,关于丝织技术的文化展示,以及缂丝山水作品、缂丝人物作品的展示,能引发更多群众的兴趣。这种与生产、生活相贴近的文娱活动,在实现休闲娱乐目的的同时,也能够实现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增加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传播热情[4]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文化权益是人民的基本权益。作为文化工作者,要加强对人们需求的关注,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同时采取多样化的措施,确保人们的文化需求得到保障。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更新工作理念,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立足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打造更加接地气,更加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维持社会的和谐,而且也能让群众获得预期的精神满足。

参考文献:

[1]谯娇.张颐武:加大文化供给,满足群众需求[J].文化月刊,2019(03):18.

[2]朱文娟.三峡库区农村群众文化需求与有效供给策略研究[D].重庆三峡学院,2017.

[3]曹中育.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38-139.

[4]吕丽超.如何实现文化供给与群众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J].大众文艺,2015(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