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径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径的探索

宁廷芳

身份证号 :45011119781231**** 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尤其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新事物、新产业层出不穷,这也增加了城市规划的复杂性。因此,城市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使城市规划能够体现一定的经济潜力,保证城市的宜居性和人性化。

关键词: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技术;路径探索

前言: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越来越快,但总体规划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发展。此外,国家对空间规划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要求国土资源局与自然资源部有效合作,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因此,城市总体规划的改革应该是在国家的要求下进行的,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

1.土地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历史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我国的立身之本。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增强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制定了很多相关规定。 规定指出,要构建“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用途为主要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体系”,构建“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统一、互联互通、层次分明的空间规划体系”。由此可见,国家国土空间的雏形已经在这个方案中出现,也成为了建立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基础性文件。

2018年3月,自然资源部的成立,意味着实现了我国国土空间资源的统一管理,同时整合了各职能部门的空间规划。随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的颁布,标志着国家土地空间规划体系的诞生,推动我国规划体系从最初真正意义上实现“多规合一”,成为未来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也是各项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2.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的问题

2.1缺乏专业水平高的城市规划设计人才

城市规划设计者是两者融合的主要实施者,直接关系到整体规划程度、空间利用率、人文思想的体现和文化的传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城市总体规划需要满足当下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体现更多人文历史的思想和相关理念,充分利用城市的剩余空间,构建满足人们需求的人文自然景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难以满足空间规划的要求,具体规划过程受到传统规划理念的严重影响,导致整个城市空间区域的划分过于机械和僵化,难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影响人们对城市规划的满意度,不利于城市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2政府的整体规划相对复杂

城市总体规划需要结合空间规划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在规划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城市环境和建设需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多、程序繁琐,需要工作人员根据城市实际建设情况合理进行整体规划操作,包括前期对现有城市形态的研究、中期对城市空间设计理念的研究、后期的具体实施。从城市总体规划的现状来看,一些政府部门普遍缺乏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存在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城市规划用地占比大,难以有效落实土地权属信息和总体规划布局、相关信息,导致技术人员无法结合城市建设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空间设计理念,影响城市总体规划效果。

  1. 城市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路径探索

3.1科学设计顶层规划

顶层规划在城乡规划管理中起着统筹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负责城乡规划管理中具体问题的实施和协调。作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开展顶层规划设计工作时,要以国土空间为核心,积极协调各领域与相关规划管理的关系,确保国土空间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此外,多规理念下的顶层规划周期一般为20年,而传统顶层规划指导下的城乡规划管理周期为10-20年。根据这一要求,政府部门在实施顶层规划的过程中,应以5年为短期规划管理目标实施期、30年为长期战略规划管理实施期的原则,开展城乡规划管理政策的实施。同时,为保障城乡规划管理有序开展,规划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和规划管理要求,及时调整优化规划管理措施。


3.2形成完善的空间规划保障机制

首先,要推进立法工作,严格界定调控重点、配套政策、管理机制等。推进“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此外,还要统筹国土资源,使各行业实现和谐链接。县政府要建立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督查工作,严格开展一系列检查核实工作。必须确保所有考试内容都经过审核后才能允许使用。在此基础上,要不断规范管理程序,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建立科学的监管体系。此外,要认真分析现有管理制度,找出其不完善和不足,并提出完善合理的改进措施,优化监管体系,最大限度地保证空间规划工作质量。这样可以进一步保障资源的集中管理,为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严格的法律和制度保障。

3.3关注更广泛的多学科互补性,增加定量分析工具

随着土地、生态、农业、气象、地理、海洋、防灾等规划类型融入体系,城市总体设计需要在思维、语言、平台、底图等方面与这些学科协同,为全国统一的空间规划构建跨学科共识,从而顺利融入共建共享共享的国家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与小规模城市设计不同,城市总体设计本身注重管控、宏观和综合,后续研究中应引入更多的定量分析工具,增强编制的科学性和理性思维,注重编制载体从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向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转变,更好地融入国家空间总体规划。

3.4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人的城市化是新型城市化的核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维护,结合城市当前发展形势和未来发展需要,贯彻生态建设理念。(1)坚持把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实施相关建设方式的转型升级,推动社会进步;(2)在空间规划背景下,要合理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研究,找出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贯彻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城市总体规划不能随着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入侵模式而发展,不能直接套用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发展经验。需要将人们的实际需求与当前城市建设现状相结合,通过有效的规划方案实现城市建设发展的整体性,坚持差异化发展,实现分类指导的理念。

3.5减少行政干预,确保计划的实施

为了减少外部因素对土地规划的影响,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监督管理新机制。一是要设立独立于政府的土地利用监管机构,在土地监管机构之外设立独立的政府,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有效的土地利用监管机制。这样既能限制地方政府滥用权力,又能认真落实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土地规划效率,实现国家对土地的统筹调控,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二是各级领导要带头,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干预有关部门实施规划,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以免造成土地资源的流失和破坏

结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既要关注建筑和人口的增加,也要关注城市内部功能区域的划分,通过城市总体规划区分不同的区域功能,同时加强各区域之间的联系,构建有机统一的城市主体,从城市空间规划设计层面全面深化人与各要素的综合关系,充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进而打造更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晓峰.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体系建构研究[J].中国标准化, 2017(8):151-152.

  2. 陈萍.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技术的路径及实践研究[J].智能城市,2019,5(14):145-146.

  3. 赵民.论新时代城市总体规划的创新实践与政策导向[J].城乡规划,2018(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