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5
/ 2

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董红莉

安陆市第二人民医院 432600

摘要:目的:对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眼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卒中后失眠患者,人数为70人,本次实验在2019年10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6月。研究人员借助电脑完成患者分组,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为随机编号结果,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所选35例患者实施眼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睡眠障碍评分进行记录,并加以分析对比。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85.71%及97.14%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低,(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2.3±0.5)分及(2.2±0.7)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分别为(1.4±0.6)分及(0.8±0.5)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高,(p<0.05)。结论:在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眼针治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优化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方面表现优异。

关键词:卒中后失眠;常规针刺治疗;眼针治疗;治疗总有效率

前言:失眠在卒中后患者中有着较高的出现概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在以往工作中,医护人员多是采用西药对卒中后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复发概率较高,药物依赖情况严重。在当前形势下,民众的医疗观念出现了较大的变化,针刺治疗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因此,比较分析常规针刺治疗及眼针治疗在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的表现进行十分有必要的。参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实验的卒中后失眠患者人数为7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7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患者中分别有20例及15例女性患者及男性患者,患者时间最长为11年,最短为4年,中位年龄为(54.1±4.5)岁,年龄最大为70岁,年龄下至40岁,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共计16例,其余19例为女性,患病时间最长为10年,最短为2年,中位年龄为(54.4±4.6)岁,年龄最小为40岁,年龄上至68岁。两组卒中后失眠患者基础信息差异微小,资料可以用于比较(p>0.05)[1]

1.2方法

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实验组所选35例患者实施眼针治疗。在常规针刺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以《针灸学》为依据,按照治疗不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照海、神门、安眠、印堂、足三里、胆俞、心俞、内庭、侠溪等穴位进行针灸。通过平补平泻法针灸四神聪、印堂、神门穴位,通过补法针灸照海穴,通过写法针灸申脉。安眠穴针灸过程中应略微滞针,并单向搓转针体。通过补虚泻实的方法针灸余穴。针刺得气留针时间控制在20分钟,针刺频率为每天一次。患者应坚持治疗两周。在眼针治疗过程中,依据彭氏眼针分区定穴法确定治疗穴位。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消毒心区及上焦区,采取眶外刺法,在眶外2毫米处进针,刺入角度为15°,依据穴区确定刺入深入。针刺得气留针时间控制在20分钟,针刺频率为每天一次。患者应坚持治疗两周。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睡眠障碍评分进行记录,并加以分析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的数据借助计算机软件SPSS23.0完成整理及分析,计数资料及计量资料的表达通过百分比及标准差(±)实现,数据检验通过借助X2及t实现。数据比较,差异较大,意味着(P<0.05)[2]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全面分析本次实验,85.71%及97.14%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低,(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组别

人数(n)

效果较好(n)

效果一般(n)

效果较差(n)

治疗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4

16

5

85.71

实验组

35

19

15

1

97.14

X2

-

-

-

-

5.038

P值

-

-

-

-

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障碍评分

系统分析本次实验,(2.3±0.5)分及(2.2±0.7)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分别为(1.4±0.6)分及(0.8±0.5)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高,(p<0.05)。

  1. 讨论

眼针治疗在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的表现相比常规针刺治疗更加理想。共计7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参与2019年10月至2021年6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眼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改进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工作,提高医护工作的水平[3]。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效果一般及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4人、16人及5人,实验组患者中治疗效果较好、治疗效果一般及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人数分别为19人、15人及1人,85.71%及97.14%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低,组间差距较大,(p<0.05);(2.3±0.5)分及(2.2±0.7)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前睡眠障碍评分,两组数据之间的差距较为微小,(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睡眠障碍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1.4±0.6)分及(0.8±0.5)分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睡眠障碍评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对照组数据较高,组间差距较大,(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中眼针治疗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本次实验表明,眼针治疗在优化卒中后失眠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睡眠障碍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媛媛,杨森. 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观察[J].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05):171-173.

[2]张潇尹,闫咏梅. 卒中后失眠中医治疗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07):213-216.

[3]郭莎莎.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