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浅析土地整治工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吴波

霍尔果斯土地储备交易中心 新疆霍尔果斯市 835221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十分快速,随着我国人口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产业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保证粮食的供应量,必须通过土地整治来增加耕地面积或者改善耕地质量。然而,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实践表明,不开展土地整治活动会改变当地内部环境和土地状况,致使土壤沙化、水土流失、生物链紊乱等,对区域自然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消极作用。土地整治不仅关乎农村经济发展,也关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粮食安全。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规律

引言

生态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要求和实施重点,是落实国土空间优化的关键所在。分析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建设目标要求,明晰土地综合整治中规划的重点和策略,有助于为后续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借鉴。

1土地生态整治的重要性分析

近些年,随着农村地区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不断加快,对土地的不科学开发利用,使得农村地区的土地资源不断锐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污染。通过调查能够发现,现有40%以上的农业用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生态能力显著下降,土地质量问题频繁出现。为了更好地提升农村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就需要加强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和科学利用,在此基础上土地工程技术应运而生。农村土地生态治理过程中就需要应用先进的土地工程技术,并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耕地的质量,增加耕地的数量,加强农村耕地的有效保护。现阶段土地工程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潜力增加、农民群众经济收入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村土地生态整治工作的不断开展,土地整治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生态整治过程中如果破坏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修复,一旦超过了土地的承载能力,就会严重影响到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实行严格的农村土地生态整治工作,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同时也是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方案和工作精神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追求。我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对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近年来,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盲目的扩张,大量的农村土地资源被城市所占据,并且在土地利用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产问题,生态环境生态质量严重下降。对此就需要我们认真开展农村土地生态整治工作,充分利用土地工程技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加大对农村土地生态整治,能够有利于开展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确保基本农田范围不缩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好的推动农村地区的土地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土地整治项目的现状

2.1对整治项目土地利用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城乡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一直比较严重,很多农村居民放弃自有土地而搬迁至城市发展,导致农村耕种土地锐减甚至撂荒。因此,农村土地不能充分利用是当前土地整治面临的重要难题之一。若能颁布相关政策,提高农村地区的土地利用率,对其加大开发力度,必然能大幅度优化士地整治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2缺乏集约化管理意识

当前,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意识缺乏,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有些群众对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土地资源保护意识。在农村,有些农户为了获得更大的房屋面积,在房屋建设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建设,使得房屋面积远远大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另外,还有一些一、二线城市,为了使土地资源经济效益最大化,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从而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管理与保护。而且,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在规划建设中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工程项目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很多耕地资源被侵占。

3土地整治生态保护措施

3.1加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拓宽自身的思维模式,取长补短不断创新和优化自身的整治技术,利用集成先进的技术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提高对生物多样化的保护力度;面对工业化企业污染和农业生产污染、硬化设施严重的情况时,可以采用适当的控制技术和管理条件,来合理控制企业的排污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重视对土壤中微生物的保护,增加河道与周边植被的水汽循环,降低土地整治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加强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3.2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在新形势下,我国很多地区的土地资源布局都缺乏一定的集约利用意识,导致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要想有效解决这类问题,就要在开展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时加强集约化管理意识。总体而言,就是重视土地保护力度,在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时,不仅要满足生态效益的发展需求,还要满足农业发展需求。此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对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规划土地资源,避免土地规划与其他规划产生矛盾,这样土地资源利用与开发的效果才会更加理想。除此之外,进一步加强群众对土地资源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了解土地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保障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认可。

3.3规划指标分解法

将上一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用地指标逐步分解到项目层面进行落实的方法。通常按照整治区域面积占上一级规划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解,或者按照某一单项指标在其一级规划区域的现状值中的占比进行任务分解。规划指标分解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其对上位规划指标任务的落实程度高,但对于项目区尺度的生态用地结构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3.4多功能生产空间综合整治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为了保障整治工作的进度和效果,还需要积极地引进科学化的整治技术和手段,使得农村地区的位置优势和自然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使地区功能和价值导向得到进一步确定。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功能生产空间来开展综合整治工作,这样能够确定限制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因素,进而使土地整治措施的实施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土地整治工作中,还应该给予生态良田建设足够的重视,要在土地基本功能得到可靠保障的基础上,使农村地区土地的各项社会保障功能得到更加深入地挖掘,确保多功能生产空间整治工作的开展得以实现。

结语

在农村土地生态整治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土地工程技术的全过程,通过应用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生态整治,有效降低农村土地生态整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土地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失去了土地人们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就像人类失去了空气一样。大自然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了切实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就需要我们做好科学的规划设计工作,合理科学使用农村土地,保障农村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张海欧.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J].绿色科技,2018(16):219-221.

[2]王养孝.土地工程技术在城镇土地生态整治中的应用分析[J].建筑与装饰,2019(22):157.

[3]张英婕,王洪强.土地资源管理审计的重点与方法——以区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