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日常如何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1

冠心病日常如何护理

刘春梅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646300

冠心病治疗主要是以药物为基准,该疾病的治愈难度会比较高,且病情反复,是一类慢性疾病,若其病情严重会直接威胁到病患的自身生命安全。但是,可以使用一系列的护理措施来消除这类危险性因素,合理的管控其病情。冠心病的发病因素较为繁杂,其可能会受到天气气候的影响,也可能会受到体力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当病患患冠心病之后,其多会出现心悸、心绞痛等病症。这类疾病在心内科中十分的常见,需要对其疾病进行及时的诊疗及护理,做好病患的预后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的降低并发生的发生概率。611607fe09232_html_881aa4facf12d73b.png

  1. 饮食护理

饮食是诱发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只有保障病患合理的饮食状态,才能够较好的缓解病患的临床病症,达到抑制病情的目的,同时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当告知病患如何进行正确化的饮食,在饮食时需要遵守低能量、低盐等的饮食原则,严格的控制好总热量的摄入量,把身体当中多余的热量及时的消耗排除掉,维持适宜的体重,保障饮食营养的均衡性,并对脂肪的摄入量进行管控,密切的观测血清胆固醇的数值变动状况。第一,在摄入总热量超过限定的消耗数值时,那么其多余的热量就会全部积存在病患的体内逐渐被转变成为脂肪,进而引发肥胖症,提高病患的冠心病发病概率,所以病患需要保持低热量的饮食状态。第二,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和食物脂肪总量息息相关,二者联结关系紧密,所以每天的饮食脂肪含量需要控制在总热量百分之三十的数值范围之内。第三,对病患淀粉的摄入量进行控制,若病患食物中的糖分含量较高,那么就会使得病患体内甘油三酯含量变高,所以每天的饮食糖分总量应当控制在总热量的55%至60%的数值范围内。第四,适当的控制病患蛋白质的摄入量,将其摄入量控制在总热量10%至15%的数值中。冠心病病患应当优先选择食用优质的蛋白质,比如鱼类及豆制品等。第五,若病患食盐量较大,那么就会导致其身体出现钠滞留的问题,急速的升高病患的血压,会影响到冠心病的护理效果,每天的食盐量控制在5克之下。第六,多食用高维生素的食物,加快组织的修复速度,降低血管壁的脆性,使得其韧性更加的显著,同时提升微血管的抵抗力,改善并保护好病患血管的状态,及时的补充维生素,将维生素的食用量控制在每天500克之上。第七,多食用高纤维素的食物,加快病患粪便胆固醇的排出,减小胆固醇的浓度,避免病患出现便秘等病症。


  1. 心理护理

大部分病患在患得冠心病之后,都会相继的出现畏惧、自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这些负面情绪的存在会直接阻碍冠心病的诊疗及护理,对此,护理人员应当多和病患进行沟通,及时的疏导病患的心理问题,缓解病患的心理压力,让病患可以和家属进行交流,鼓励家属陪伴病患,使得病患能够产生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多去讲解和冠心病相关的护理知识,使得病患可以了解到这一疾病并不可怕,正确的认知和该疾病相关联的知识,耐心的聆听病患的诉求,解答病患所提出的各类问题,使得病患都可以更为积极自主的配合治疗及护理,同时提高病患的自我管理能力,让病患能够维持一个更为健康且正确化的生活方式及习惯,始终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来面对病情,最大限度的提高实际临床诊疗的效果。

  1. 用药护理

护理人员应当严密的叮嘱病患按时服药,避免其病情进一步的恶化及发展。病患在服用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的因素干扰其用药,使得病患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用药习惯,也不会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对此,护理人员应当依据医嘱和病患沟通,告知病患服用药物的重要性,不能让病患随意的去调整药物的服用量或者随意的去停用药物,去吃一些所谓的“民间偏方”,让病患掌握并了解其药物的服用时间及各类注意事项。若病患时常忘记服用药物,那么就可以让病患设置闹铃去提醒自己,也可以让家属去提醒并督促病患服用药物。在进行联合用药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其服用药物的充足性,不能只吃一种药,那样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甚至还会威胁病患的生命安全,造成心肌梗死等的并发症。

  1. 运动护理

护理人员要依据病患的病情编制出一个定期且规律性的运动计划,借助该运动计划来缓解病患的负面情绪压力,让其始终可以保持一个活力的状态,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病患要结合其自身的状况选择更适合自身发展的运动方式,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先由低强度的运动进行锻炼,之后适当的增加运动的强度,控制好血压,改善心血管疾病病情。

五.小结

依据文章上述的内容可以得知,做好冠心病的日常护理工作尤为关键,要通过科学且合理化的护理方式来提升冠心病临床治疗的成效,从根源上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促进病患身体机能的恢复。在进行护理时,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不间断的进行疾病的护理。冠心病这一疾病的危害性会比较强,因此需要积极的做好各项护理预防等工作,避免其遭受到诱发危险因素的干扰及影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要正确的认知该疾病,同时做好自身的工作,调节自身情绪,避免其病情进一步的发展,护理人员要予以病患帮助,尽可能的减小各类病发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