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探讨

王云霞

赤峰市巴林右旗妇幼保健院 内蒙古 赤峰 025150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采用心理护理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40例。常规护理用在对照组中,基于此,心理护理增加到实验组中,就两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焦虑与抑郁评分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经相关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护理中,联合心理护理,既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又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产后抑郁症;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



产后抑郁症属于产科最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此病症在产妇产后2周内发病,主要以烦躁、易怒、焦虑与抑郁为主要表现,严重时产妇还会出现自杀倾向,对生命产生一定的威胁[1]。实践表明,对于产后抑郁症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治疗与护理干预,以此来改善其预后效果[2]。心理护理属于针对性护理服务,其主要以心理疏导与护理为主,用于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可能帮助产妇改善不良心理,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本文就以8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背景,探究心理护理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内容做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的产后抑郁症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回顾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采用心理护理为分组依据,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组样本40例。对照组年龄分布在22岁至45岁间,年龄中位数为(38.55±3.66)岁,初中、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分别12例、10例、18例。实验组年龄分布在23岁至46岁间,年龄中位数为(39.05±3.85)岁,初中、高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分别11例、10例、19例。由于2组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本次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要求。

纳入标准: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者;短期内没有服用药物治疗者;参与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脑部疾病者;不配合研究者;家属不愿参与研究者。

1.2方法

常规护理用在对照组中,即在护理中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同时配合饮食护理服务,基于此,心理护理增加到实验组中,如下:

1)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与分析,了解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原因与实际病情,并以了解到的相关情况为依据,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2)为患者讲解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与病因、治疗方案与优点、注意事项等知识,提升患者对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提高治疗、护理积极性。在对患者的治疗、护理过程中,通过为其播放舒缓的间乐,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积极预防有创治疗与护理操作对患者的影响,如心理与生理刺激,均会加重病情。如患者的情绪出现异常时,需要立即上报医生,并帮助医生开展对症处理。3)在护理中,为患者播放影片或是录像,让其可以了解与掌握正确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与育儿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缺少喂养知识而引发的不良心理。同时播放亲子影片,强化患者对新生儿出生的喜悦感,改善不良情绪。叮嘱患者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在天气较好时,叮嘱或是鼓励患者参与室外活动,帮助其放松心情。4)在出院后,与患者建立好联系方式,如微信、短信等,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预后效果,并对开展指导、心理安慰。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心理状态即指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用SAS、SDS工具评价,反向评分,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严重[3]

用自制工作,评价护理满意度,即对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病情管理、护理态度、护理技能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6115fda002230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表示。


  1. 结果

2.1心理状态比较

护理前,焦虑与抑郁评分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两组焦虑与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心理状态比较(6115fda002230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n=40

组别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58.45±2.46

45.15±2.15

60.15±3.11

47.24±1.89

对照组

59.15±3.08

49.78±3.15

61.05±4.05

55.15±2.97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经相关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护理满意度比较(6115fda002230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n=40

组别

心理护理(分)

健康指导(分)

病情管理(分)

护理态度(分)

护理技能(分)

实验组

95.45±2.15

96.15±1.99

93.54±2.45

94.57±1.57

95.78±1.38

对照组

84.45±3.46

85.47±2.69

88.48±1.54

84.67±1.55

83.45±4.94



  1. 讨论

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会对患者产生极大地影响,主要是因产后抑郁症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在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以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疾病,在分娩4周时病情可达高峰[4]。目前,经统计表明,我国产后抑郁症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特别是初产妇,其发病率可达30%左右[5]。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的出现与患者生理、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故在治疗中,通过心理强化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减轻临床表现,提升其身心健康。

心理护理是在护理过程中由护理人员通过不同的形式与途径,积极地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实现护理目标的一种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产后抑郁症患者因分分娩后心理与生理的变化,导致其产生一系列心理活动。而心理护理就是通过先了解与评估患者心理特点、活动规律,对其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感受、认知,改变心理状态、行为,让患者快速适应治疗,进入相应的角色,促进患者尽早康复[6]。本研究示:实验组焦虑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经相关量表评价,护理满意度评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用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特别是心理护理的开展可以帮助患者减轻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可以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春霞.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系统医学,2021,6(06):156-158.

[2]赵丽,牟青.探讨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改善效果[J].心理月刊,2021,16(02):141-142.

[3]陈旭红.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及满意度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2):75-76.

[4]薛翠凤.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1):101-102.

[5]刘天芬.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优质心理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1):4-5.

[6]陈秀莲,宋爱峰,孙玉慧.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