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后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分析

任亚辉

大庆市红岗区银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究老年高血压患者运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后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73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37例,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血压指标,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荐。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社区慢性病管理,临床效果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指患者自身体循环动脉压超出正常范围[1]。患者常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慌心悸等,该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因老年患者自身的机体功能与血管弹性逐渐下降,所以会形成血压波动较大,早晚血压指标过高的特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我国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老年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出现心率失常和肾脏功能不全等情况,对老年患者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威胁,因此需要高效治疗措施进行干预[2]。据相关资料显示,社区慢性病管理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本次研究选取73例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5月经本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73例,将两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36例,男患者13例,女患者23例,年龄范围65-77岁,平均年龄(70.23±4.34)岁;观察组患者37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21例,年龄范围63-72岁,平均年龄(65.59±3.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管理模式。遵医嘱对患者进行常规用药和治疗,密切关注患者血压指标,若患者出现血压指标变化较大的或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对本组老年高血压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向患者普及老年高血压相关疾病知识,使老年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少食多餐,多食用高蛋白食物补充蛋白质,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体内营养均衡[3]。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方式,让患者在规定时间自行测量血压,出现异常波动及时告知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多参加室外活动,增强体育锻炼,详细记录患者个人信息,对患者进行日后随访,耐心解答患者问题避免发生矛盾,获取患者信任度,挑选合理时间开展与老年高血压疾病相关的教育讲座,向老年患者普及基本医学常识,有效告知患者远离相关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疾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1.3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和患者满意度。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改善状况。通过调查问卷记录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将上述数据纳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6114c99023941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状况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血压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指标(6114c99023941_html_a4bcf8561cd69765.gif ±s)

组别

舒张压

收缩压

观察组(n=37)

69.39±4.89

121.34±6.63

对照组(n=36)

78.45±6.16

137.89±8.97

t值

6.9700

8.9818

P值

0.0000

0.0000

2.2两组患者总满意度

经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总满意度[n(%)]

组别

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n=37)

33(89.18)

2(5.40)

2(5.40)

35(94.59)

对照组(n=36)

12(33.33)

16(44.44)

8(22.22)

28(77.77)

χ2




5.1601

P值




0.0000

    1. 讨论

    老年高血压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常见性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管理治疗,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社区慢性病管理是指社区医护人员以患者为服务对象,对患者进行合理宣教,扩展社区医疗和护理工作范围,提高工作能力,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帮助患者密切监测血压指标和病情变化,使患者遵医嘱进行合理用药,提高护理工作者与患者的信任度,为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奠定重要基础[4-5]。根据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舒张压(69.39±4.89)指标优于对照组(78.45±6.16),收缩压指标(121.34±6.63)优于对照组(137.89±8.97),总满意度(94.59%)优于对照组(77.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血压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7):2482-2483.

    [2]梁晓明. 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5):177+179.

    [3]杨桢.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J]. 名医,2020(04):185.

    [4]于会秀,庞珊珊.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在老年高血压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0):180-181.

    [5]张海鹏.老年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8):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