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2
/ 2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观察

吴小小 陈善烧 陈士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目的:研究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3月,期间从收治异位妊娠患者中选取78例完成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78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包块大小等。结果: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观察组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异位妊娠患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包块显著缩小,具有较高安全性,建议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异位妊娠;疗效

引言: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主要是受精卵着床位置在宫腔以外部分,包括腹腔妊娠、输卵管妊娠以及宫颈妊娠等,其中输卵管妊娠发生率比较高,需要及时实施治疗,避免会产妇生命造成威胁。本次研究需要选取部分异位妊娠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式并分组对比,以此来探究最佳治疗方式,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需要选取78例异位妊娠患者,研究开始时间为2020年5月,结束时间为2021年3月。对照组患者运用甲氨蝶呤治疗,患者年龄≥22岁,≤38岁,平均年龄(29.33±2.03)岁,最短停经时间为36d,最长停经时间为64d,平均停经时间(53.25±1.25)d;观察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患者年龄≥25岁,≤37岁,平均年龄(30.25±2.58)岁,最短停经时间为37d,最长停经时间为65d,平均停经时间(55.33±1.44)d,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度低(P>0.05)。

    1. 方法

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运用甲氨蝶呤治疗,该药物由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32026443,使用方式为肌内注射,注射剂量为1mg/Kg,需要连续注射一周,在注射治疗第4天、7天时对患者行血B-HCG值,若患者血B-HCG值下降15%以下,需要继续我患者行注射治疗,并且以周为周期对患者血B-HCG值进行测量,当血B-HCG值在5U/L以下时,方可停止治疗。用药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变化,询问是否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出现,若不良反应严重需要进行超声检查[1]

观察组异位妊娠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其中甲氨蝶呤治疗方式、用药剂量与对照组相同。而米非司酮由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H1095003,使用方式为口服,于空腹时服用,服药剂量为50mg/次,每天需要服药1次,需要连续服药3天[2]

1.3 观察指标

观察组与对照组异位妊娠患者观察指标为治疗有效率、血B-HCG水平、包块直径。

1.4 统计学处理

患者血B-HCG水平、包块直径为本次研究的计量数据,而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治疗有效率则为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需采用计算机中的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前者数据检验时使用标准差(±)完成,后者数据检验时使用%(百分比)完成,其中数据比较后若P<0.05,则证明数据相比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n/%),(x±s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

39

27(69.23)

10(25.64)

2(5.13)

37(94.87)

对照组

39

18(46.15)

12(30.76)

9(23.07)

30(76.92)

X2


4.585

3.441

2.155

5.055

P值


<0.05

<0.05

<0.05

<0.05

如表一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2 两组患者研究数据对比(x±s

组别

例数

血B-HCG水平(IU/L)

包块直径(cm)

观察组

39

121.36±120.22

1.41±0.38

对照组

39

138.69±123.14

2.14±0.48

X2


3.487

2.014

P值


<0.05

<0.05

如表二所示,观察组患者血B-HCG水平、包块直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均发生转变,异位妊娠发生率逐年提高。该疾病在妇产科比较常见,异位妊娠位置多见于输卵管处,需要及时实施治疗,避免胚胎体积增大撑破输卵管情况出现。临床异位妊娠多运用手术治疗,直接将一侧输卵管切除,创伤性比较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多患者后期生育造成不良影响[3]

为提升异位妊娠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76.92%,组间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以说明对患者运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能够有效提升异位妊娠治疗效果。主要因为甲氨蝶呤对滋养细胞敏感度相对较高,能够与体内二氢叶酸相互结合,起到抑制四氢叶酸作用,从而破坏绒组织,抑制滋养细胞生产,随着时间的延长胚胎就会自己坏死、脱落。而米非司酮能够有效与孕酮受体相结合,使用绒毛、蜕膜发生变性,使囊胚坏死,进而促进治疗效果提高,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田轶,李海侠,广会娟,王艳花. 不同方式肌内注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8,33(23):5641-5643.

[2]彭丽,吕倩,龚小春. 中药与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11):1480-1481+1484.

[3]雷小平.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