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中人文关怀的融入及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恶性肿瘤患者中人文关怀的融入及价值分析

刘云英

柳州市工人医院 广西 柳州 545005

摘要: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本院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当中随机抽选出80例,入选患者入院时间范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根据1:1的方式分作两组,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划成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患者划成试验组,两组护理管理不同最终取得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情绪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降低,护理满意度更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恶性肿瘤患者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恶性肿瘤;人文关怀;临床价值


肿瘤在临床比较常见,发病率与致死率相对较高,病情扩散速度相对较快,极易发展成为恶性[1]。患者肿瘤一旦出现恶化趋势则表示患者已经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其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摧残患者的身心健康。为有效改善上述情况,本次研究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采用人文关怀进行干预,现对其结果进行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范围之内接收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用电脑对其进行1-80编号,其中男女性别数量比为1:1,平均年龄(49.25±3.10)岁。单号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划分为对照组,双号患者以常规方法护理作为基础进行人文关怀,作为试验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相关资料,P>0.05,差异较小,可以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接受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遵循医嘱指导患者用药,有效预防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给予患者基础临床护理、健康宣教以及生活护理。

试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联合进行人文关怀,具体如下:①诊断初期护理:恶性肿瘤患者诊断后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保密,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和沟通,采用有效方法缓解患者家属心理情绪,联合家属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提升患者临床治疗依从性,告知患者治疗方案与病情发展情况,给予其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建立疾病治愈信心。②治疗过程中护理: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或者放化疗方式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自弃、焦虑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关注患者心理情绪变化,为患者讲解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和陪伴患者,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治疗前护理人员需要告知患者治疗详细步骤,以及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降低患者对治疗的恐惧感。③癌症晚期护理:患者癌症发展到晚期后极易出现绝望、寂寞等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时刻关注患者,防止其出现自残、轻生等情况,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其关怀、照顾和尊重,让患者心理与生理上得到满足。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绪变化,采用焦虑、抑郁自量表进行评估[2]

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篇文章采用的分析软件为SPSS 22.0,以%表示计数资料,以(61138677b6cec_html_44ab164580920780.gif )表示计量资料,使用tχ2检验组间差距,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绪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降低,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与抑郁情绪(61138677b6cec_html_44ab164580920780.gif ,分)

组别

例数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40

71.43±4.82

46.09±3.53

84.13±5.05

49.64±4.06

对照组

40

70.52±4.64

59.14±4.08

83.58±5.09

66.12±4.27

t

-

0.860

15.298

0.485

17.690

P

-

0.392

0.000

0.629

0.000


2.2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相比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试验组

40

28(70.00)

11(27.50)

1(2.50)

39(97.50)

对照组

40

17(42.50)

15(37.50)

8(20.00)

32(80.00)

χ2

-

-

-

-

6.135

P

-

-

-

-

0.013


  1. 讨论

人文关怀属于临床新型护理之一,能够有效让患者保持一个积极、愉悦、轻松、舒适的良好心态,对患者疾病恢复十分有利[3]。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之后均会出现焦虑、绝望等不良情绪,临床治疗配合度与护理配合度相对较低,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自残或者轻生举动[4]。本次研究为有效改善患者上述情况主要从患者社会功能、心理、生理、躯体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患者临床实际情况与表现,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经过研究得出患者情绪得到了有效改善,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护理人员在临床及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积极治疗心态,有效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还需注意为患者打造一个干净、温馨的居住环境,消除陌生环境带给患者的恐惧感。在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需及时关注患者家属心理变化,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温暖,建立足够自信心,有效促进疾病恢复。

综上所述,恶性肿瘤患者在临床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人文关怀效果良好,患者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负性情绪改善明显,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邹玉芬,冯玲.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4):176-178.


[2]郑燕,汪敏,陈芬荣.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7,31(21):2656-2659.


[3]赵兰君,袁继全.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07):172-174.


[4]刘海莲. 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 International Infections Diseases(Electronic Edition),2020,9(01):22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