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3S管理模式用于手术患者术中对于低体温预防的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1
/ 2

1M3S管理模式用于手术患者术中对于低体温预防的效果

桂甜

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西桂林市, 541199



【摘要】:目的:分析1M3S管理模式用于手术患者术中对于低体温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200例医院收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观察组采取1M3S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M3S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术中保暖效果,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出现,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1M3S管理模式;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



术中低体温是指手术期间患者核心体温下降至36℃以下,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在7~36%[1]。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对患者术后预后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可导致切口感染、心血管风险事件发生率升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进一步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导致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下降。虽然术中多采取保暖毯以及输血输液加温处理,但是术中低体温仍旧普遍存在,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干预措施。1M3S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质量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规范临床护理措施来强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服务意识,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安全。为了进一步观察1M3S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文章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200例医院收治手术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200例医院收治手术患者,其中有男性116例,女性84例;年龄为20~75岁,平均为(44.8±10.3)岁;其中胸腔手术56例、腹腔手术82例、盆腔手术62例。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有明确的疾病诊断且符合手术适用证;患者和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外伤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②急诊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合理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在23~25℃,输血输液之前进行加温处理,术腔冲洗液使用37℃生理盐水,并使用毛毯遮盖不必要暴露位置,必要时使用加热毯预防术中低体温。

观察组采取1M3S管理,具体实施方法为:(1)组成1M3S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以及5名手术室护士组成1M3S管理小组,负责术中预防低体温护理措施方案制定、专业培训以及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巡回护士需要使用评估量表对手术患者的低体温相关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对于术中发现体温异常患者需要立即上报并在术后对其进行密切观察与强化管理。护士长每天抽查低体温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护理人员的工作,并在每个月的例会上进行集中反馈。同时不定期抽查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对预防性措施操作不当的护理人员进行强化教育和培训,培训结束之后对该护士的术中低体温护理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观察,直到连续三次不定期抽查合格。每个月对手术低体温发生情况进行反馈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措施。(2)强化培训: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需要在本次研究前进行强化培训,包括低体温概念、发生原因、危害、预防措施等内容进行强化培训,合格护理人员才可参与本次研究。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进行检验,包括低体温风险评估表的使用方法、输液加温器的使用方法、保暖毯的使用方法以及冲洗液的加温方法等,严格遵循设备说明书进行操作。(3)提高服务意识:为了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需要根据手术部位设计并制作相应的上肢保暖毯、下肢保暖毯以及局部保暖毯,同时要配备足够的恒温箱与加热设备,定期检查设备的工作性能,若有异常及时维修。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进行表述,两组均数计量值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进行统计表述,两组计数值采用X2值检验,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组别

例数

术中低体温发生例数

术中低体温发生率

观察组

100

3

3.0

对照组

100

9

9.0

X2



5.174

P值



0.041


3.讨论

1M3S管理模式是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其在手术室中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术后预后情况,进一步降低术后感染、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出院。1M3S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进一步规范术中低体温护理操作,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以及服务意识,确保患者术中安全,通过建立相应的护理小组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能够对术中护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进一步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强化术中预防性措施的执行力度[2]。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强化培训,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对术中低体温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认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做好自身的护理工作。同时还需要完善手术室保暖设备配置,定期做好设备的检修工作,制作更加符合患者需求的保暖毯,从而提高保暖效果,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巡回护士也要合理使用低体温风险评估表,根据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对术中低体温患者进行持续观察,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1M3S管理模式的应用能够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提供更加完善的术中保暖措施,从而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1M3S管理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1M3S管理模式能够为手术患者创造更好的手术环境,维持核心体温>36℃,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措施。1M3S管理模式的应用符合现代医疗改革的需求,强化了护理人员的预防意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来达到最佳的保暖效果。

综上所述,1M3S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术中保暖效果,减少术中低体温的出现,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韩艳丽. 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低体温发生的影响[J]. 黑龙江医学,2021,45(6):628-630.

[2] 聂晶. 泌尿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因素及护理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10-11.


作者简介:桂甜,1987,女,汉,籍贯:湖南省永州市,职务职称:主管护师,学历:本科,单位: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研究方向:护理,单位所在省市及邮编:广西桂林市,541199


课题名称及编号:《1M4S管理模式对创伤患者术中低体温预防的应用研究》Z2021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