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探讨

王登辉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浙江 衢州 3243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域文化符号在农村公共空间中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在农村入口空间、导视牌效应和文化景观墙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乡村规划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方法,希望能为今后的乡村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域文化符号;乡村公共空间;徽派建筑;马头墙

1地域文化符号的概念

地域文化符号是指在特定的地域背景下形成的文化综合体,受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域外部环境、地表地形、历史遗迹、文化资源和地方习俗等。从符号的概念和符号与文化的关系可以看出,文化符号不仅反映了该地区的人文精神和民俗特征,也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

人们将文化表征特征转化为传达信息的符号,这就是

文化符号。因此,地方文化的具象内容被称为地域文化符号,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当前农村规划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腾飞了。从建设新农村到建设美丽农村,城乡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有效的改善,但快速的发展和建设也给农村特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地方风格缺乏人文支撑,呈现衰落现象。

2.1农村文化内涵缺失

目前,农村改造后,照搬城市模式,脱离农村现实,其公共空间逐渐城市化、人工化,大广场、城市绿化铺装、水泥河道等现象普遍存在,地方特色逐渐丧失,造成“千村一面”的现状。村庄缺乏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千村一面”的村庄。原因是乡村规划缺乏地域文化的灵魂,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因此,以当地文化为依托的乡村规划设计,就应该体现其村庄独特的一面将地域文化符号与乡村公共空间融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农村规划文化内涵缺失的原因。

2.2 乡村特色不鲜明

在乡村建设中,部分村庄掀起“景观热”,先后修建大亭、大公园、大牌坊、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偏离建设重点,采用草皮、灌木修剪等城市园林技术,不利于村庄后期维护;此外,在建设过程中,一些村庄没有注意保护传统的农村风貌,破坏了原有的道路、排水沟和平地,或者是传统村庄的村庄用水泥过度硬化,导致透水性不足。

乡村特色不明显、传统风格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不仅是设计师在规划中没有遵循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也没有考虑到农村的实际情况;也是因为设计中风格雷同,无法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农村公共空间没有与当地文化资源整合。

3地域文化符号的必要性和功能

3.1提升农村文化内涵的需求

乡村规划与其文化内涵密不可分,二者的结合逐渐成为乡村规划的一种趋势。因为其地域文化赋予乡村规划以内涵,为其公共空间增添了活力,从当地居民的角度出发,在不改变原有功能的情况下,满足了自身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更能被居民认可。利用文化符号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不能用同一个“新农村”来解读和比较。

3.2增强农村文化特色的需求

农村的文化特征是它应该具备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环顾四周,我们得到的是同样的农村面貌。因此,在乡村建设中,我们应该从设计源头上坚持地域文化符号的元素,挖掘出可识别的视觉文化符号,并在创新设计后将其应用于乡村公共空间。在农村融入具有地方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后,农村文化特色得以提升。

4地域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

4.1地域文化符号的选择和提炼

马头墙建筑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色,也是徽州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设计形式的材料、结构和意义是在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地域文化的真实反映。就其外观风格而言,它不仅是华南传统民居的常见形式,而且以“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子窗”概括了明清华南传统民居。在农村,这种漂亮的马头墙很常见。

因此,在符号提取的思路上,我们选择徽派的马头墙作为主体,主要取其屋檐的形式感和墙与墙之间高低的层次感。首先对马头墙的线条进行总结,然后重点提取其屋檐向上弯曲的形态感,展现马头墙建筑的表面特征。在提升审美功能的同时,要将马头墙建筑中的文化符号元素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完美融合。

通过提炼马头墙建筑的形式感,将现代与传统的符号进行抽象提取,然后在运用现代协调手法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将文化符号应用到农村不同尺度的空间中,即农村入口空间设计、导视牌设计、景观墙设计、灯光设计。这四个方面所在的公共空间充分结合了乡村文化,既改善了整体环境,又展示了当地的地域文化,给整个城镇带来了活力,增强了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4.2入口空间的应用

在农村入口空间的设计中,我们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在通往村庄的道路上来创造一个入口空间。并利用马头墙的文化符号,将屋檐向上弯曲,将木质材料镂空形成景观墙。当人们走到村口时,他们会感受到村庄独特的文化氛围(见图2)。入口旁边增加了临时休息空间,景观墙融入了从马头墙提炼出来的文化符号。作为景观小品,它不仅增强了农村公共空间的特色,也是文化展示的载体,增加了特色村落的文化内涵。

4.3指南卡中的应用

我们选择了一个平坦闲散的地方,在特色村落人流量大的地方放置导向标识,主要是满足游客导向的功能,同时也给空间增添了一些观赏性。马头墙檐文化符号与村落中的导向系统的融合,增加了农村公共空间的活力,这也是农村文化符号的重要表现之一。

4.4在景观墙上的应用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浪潮的到来,许多村庄自发地建造了一些景观小品,但这些新建的景观小品受到了城市建设过程的影响,过多地使用了现代建筑元素,放弃了原有的乡村文化符号,从而失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因此,在景观墙的设计中,将马头墙的文化符号融入到景观墙中,通过夸张墙檐的弧度来放大其原有的弧度,将这种思路运用到景观墙上,利用马头墙原有的高低搭配方式来增加景观墙的层次感。整体色彩以白色和黑色为基础,以村落标志的红色作为点缀,既给乡村公共空间增添了特色,又增强了乡村的可识别性。

4.5照明应用

在照明设计理念上,没有使用传统的路灯风格,而是将马头墙文化符号应用到路灯上。整个路灯采用方形的形式感,红色是基本色;岩石质感作为路灯底座;左右两边延伸出檐状的脚手架,每边挂三盏灯笼。两个灯笼配有白色节能灯用于日常照明,第三个灯笼配有红色LED环境光用于节日使用,既满足了日常照明需求,又增加了空间的观赏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乡村的历史文化氛围。

5结论

基于地域文化的农村公共空间设计是提升农村文化内涵的主要途径。农村公共空间的设计从入口、导向系统、景观墙、灯光效果四个方面入手。地域文化符号在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不仅是一种乡村文化的传承,也是城乡一体化浪潮中特色村落区别于其他“千村”规划的根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不可阻挡的乡村规划趋势带来了乡村文化内涵的不断提升。符号学的合理应用可以极大地帮助村庄为其建设增添文化特色。

因此,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以有效缓解乡村规划中千村一面的局面;它增加了农村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了独特的文化氛围,对农村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肖恩·霍尔.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M].郭珊珊,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林常君.永州新农村民居建筑中地域文化符号的应用研究[J].艺术品鉴,2019(32):190-191.

[3]李威阳,陈 毅.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风貌整治中的运用———以德钦县谷弄布村风貌整治为例[J].传统民居与乡土建筑,2019(16):87-90.

[4]徐贝蕾,陈昱恒.浅析地域文化符号在遗址公园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以武汉市马投潭遗址公园设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4):84-86.

[5]张诚,刘祖云.失落与再造:后乡土社会乡村公共空间的构建[J].学习与实践,2018(4):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