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7
/ 2


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韦克霁

身份证号码: 45270119881225****

摘要:目前,我国的各行各业建设迅速,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是提升产业竞争能力的重要前提,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基础不牢,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受制于人,存在断链风险。构筑坚实牢固的产业基础不但可以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产业安全,还可以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牵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对于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具有突出意义。

关键词:提升;我国电子信息;通信产业;基础能力建设

引言

在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电子信息技术也开始在物联网技术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也实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和进步。基于此,对物联网技术中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为电子信息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这两者之间的良好融合与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1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基础能力面临的挑战

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关键核心领域技术水平落后,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呈现出“应用强、技术弱、市场厚、利润薄”的倒三角产业结构,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1.1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偏低

相比于技术领先国家,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技术研发投入强度比较弱,基础研究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状态,无法跟上产业发展步伐。据统计,2019年我国R&D经费投入强度为2.23%,与美国(2.83%)、日本(3.26%)等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具体到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2019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2838亿元,尚不足谷歌(约1412亿元)、微软(约1134亿元)和英特尔(约956亿元)三家企业研发投入之和;若扣除华为980亿元左右投入,剩下99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研发投入总和仅与微软和英特尔的研发投入相当。

1.2产品质量可靠性保障能力不足

产品质量可靠性保障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链提升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基础工业、基础材料领域相对薄弱影响,再加上质量可靠性保障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产品功能性能、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的试验验证技术和流程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保障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质量提升和需求满足。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例,欧美发达国家的集成电路合格率为4.5Sigma(合格率99.99932%),而国内仅2.5Sigma(合格率98.76%)。

1.3技术标准主导权弱

电子信息和通信领域大多数技术标准被美国、欧洲和日本企业垄断,且多数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技术路线和生态体系,构筑了很高的技术壁垒。我国电子信息和通信产业起步较晚,多数领域还处于模仿、追赶阶段,缺乏标准规则制定的主导权和行业话语权。以微处理器为例,美国公司英特尔主导的X86架构和英国公司ARM主导的ARM架构分别定义了桌面端和移动端微处理器的一整套架构规则,形成了微处理器架构的主要标准,并由此构筑了进入壁垒。国内企业要采用相关架构必须支付高额的知识产权费用获取授权,只能获得较低的附加值,削弱了企业利润。更危险的是,一旦出现类似华为事件中ARM停止授权的情况,整个产业链都可能受到影响。

2概述

2.1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信息技术是当今的一种先进科学技术,其主要的技术内容包括嵌入式系统、各种传感器、通信导航、电子应用、网络以及计算平台等。电子信息技术和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物联网技术中,将会有效发挥出两者的结合优势。

2.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从互联网技术中延伸出来的一种技术,其中既涵盖互联网技术的相关内容,也有着互联网技术所不具备的私有化特征。物联网技术主要涵盖3个方面:(1)信息感应,借助于相应的控制器或感应器与终端设备以及信息之间建立起联系。(2)数据处理,借助于相应的技术向网络终端进行信息的传送与储存,并借助于计算机平台对数据进行处理,以保障其可靠性与安全性。(3)信息应用,其主要功能是录入相应的信息,并通过可控的方式将信息向终端传输。

3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3.1光电子化的发展

光电子技术的执行与落实体现在电子信息技术更新的各个方面,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大量电子设施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越来越多的群体会通过借助不同属性的电子设施来满足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光电子化的理念融入各个电子设施制造和使用中,能够进一步优化现有设备设施,切实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社会价值,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多优势。例如在医疗事业中,光电子技术常见于各个电子医疗器械中,能为患者减轻治疗痛苦,也能提高诊疗效率。

3.2高集成化的发展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色彩与可能,高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不仅能够大大满足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的各项需求,还能够为后续更多先进技术的研发做好铺垫。如移动设备中的芯片等,都将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得更加高集成化。(1)能够不断研发出更加精细化的集成装置,从而推动各个智能电子产品的升级优化。(2)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发展,适应市场行情变化需求,进而为高集成化方向明确了正向指引。在使用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依据规范化的设计流程,选择合理的材料等,监督工艺流程中各项操作工作,确保电子信息技术高集成化的顺利发展。

3.3通信多元化的发展

通信技术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方位对于通信行业的要求参差不齐。5G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应当带领通信行业及技术积极发展,不断探索出更多创新升级之路。例如在应用光纤技术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定期对其进行更新和处理,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及时整改,由此有效达到当地通信系统的运行标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加快,其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各个群体带来更多个性化服务,为复杂的市场技术提供了大量的选择机会,也拓展了更多通信领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集成化和微型化

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必然离不开研发的电子设备,两者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网络集成化及设备微型化是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一大趋势。例如当前比较典型的半导体技术,不仅无限压缩了原本产品的体积,还使其使用和携带等更加便捷。与此同时,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中的电路已经达到了全集成电路模式,且集成化水平较高。其通常被应用于机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借助有效的传感器和一系列现代化材料,将传感器的体系无限缩小,并优化其功能,提升性价比,推动传感器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改善。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毫米级传感器,为机械设备的构建和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常见的微型计算机也是具有众多优势的科技产物,其主要是依托于纳米技术,并具备了强大的集成能力,体积也很小。嵌入式技术是目前各个行业较为重视的一种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相关研发人员十分关注这个新产品,其能够较大程度的改善集成性能。

结语

在当今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将电子信息技术融合进来,不仅可以让物联网技术变得更加先进、安全,同时也可以更加充分地发挥出电子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具体融合中,可通过通信技术、二维码技术和卫星定位技术的合理应用来提升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效果,让物联网技术更加符合当今用户的实际应用需求。这对于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将有着非常关键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薛艳.电子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应用探讨[J].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55-60.

[2]杨洋.电子信息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