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

许婉玲

泉州市第三医院 福建泉州 362121

【摘要】 目的 探究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为24例。其中,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给予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激越行为、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激越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并降低患者的激越行为发生,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关键词】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精神分裂症;激越行为;社会交往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主要致病因素为家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压力因素以及心理因素等。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性格改变、情绪反常等,随着疾病进展可出现联想障碍、情感障碍、意志活动减退等症状,极易出现激越行为,对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是当前临床医学中的新型护理干预方法,本文主要研究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内容进行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各24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0-56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58±10.35)岁;参照组患者年龄在17-54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95±10.1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差异性(P>0.05),符合临床对比条件。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护理、生活基础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内容为:(1)确定自我角色认同,通过患者自评、他评、社会评价以及反省总结等内容对患者的自我角色进行确定,本次研究共为这24例患者确立家庭角色15例,职业角色8例,业余角色6例,个人成就性角色3例。(2)给予患者不同角色认同护理,通过与家庭成员微信视频、提供日常用品以及家庭往事照片等途径,刺激患者的深层次记忆,让患者回忆起往事,让患者体会到家庭的意义与温暖,并成为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纽带。当确定职业角色的场景时,应该对职业角色的场景进行模拟。例如,当患者擅长书法,则应该为患者准备笔墨和宣纸,让患者进行展示。当确定具有特征性角色的患者时,则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人爱好进行护理,播放患者喜欢的电影,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图片音乐以及视频等。而确定个人成就性患者时,则应该根据患者以往所获得过的重大奖项为其颁奖,让其深深地沉浸在奖项的荣誉之中,提升自我认同。

1.3 判定依据

对比患者的激越行为、社会交往功能以及护理满意程度。采用烦乱行为调查量表(CMAI)对患者的激越行为进行评估,采用社会技能量表(SSC)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评定量表(SAFE)对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本院自制的优质护理病区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进行测评。问卷满分为100分,分数大于或等于95分为满意,总分数为80~94为基本满意,总分数小于8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对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意义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患者激越行为

实验组患者的激越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见表1所示。

1 患者激越行为数据对比表610b9bcdb0c8b_html_ef0bfa1fca20b734.gif±s,分)

组别

例数

躯体攻击

躯体非攻击

言语激越

总分

实验组

24

1.62±0.15

1.53±0.17

1.72±0.22

4.28±1.09

参照组

24

3.41±0.31

3.25±0.28

3.67±0.35

7.65±1.35

t


33.685

36.871

30.569

12.587

P


<0.05

<0.05

<0.05

<0.05


2.2 对比患者社会交往功能

两组患者干预前社会交往功能无差异性(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2。

2 患者社会交往功能数据对比表(610b9bcdb0c8b_html_ef0bfa1fca20b734.gif±s,分)

组别

例数

SSC

SAFE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实验组

24

23.09±1.35

5.17±0.97

68.94±4.29

28.41±3.04

参照组

24

23.57±1.38

11.36±1.04

69.25±4.56

39.64±2.73

t


1.611

28.208

0.321

17.812

P


>0.05

<0.05

>0.05

<0.05


2.3 对比患者护理满意程度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详见表3所示。

3 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数据对比表(n%

组别

例数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率

实验组

24

16

7

1

95.83%

参照组

24

9

11

4

83.33%

卡方





4.974

P





<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疾病发作期易出现激越行为,对于患者自身以及身边的群众会造成较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自我角色认同护理是临床医学中的新型护理模式,通过让患者加强对自我角色的认知,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找到自身的社会定位.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发展。研究数据表示,实验组患者的激越行为评分低于参照组,统计学差异性存在(P<0.05),陈玲[2]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越行为。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具备差异性(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王海欢[3]的研究结果表示,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可以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交往功能,并且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得到显著提高,与本次研究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具有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周法刚.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其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v.18(06):252-253.

[2] 陈玲.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 2019, 009(021):123-126,193.

[3] 王海欢. 自我角色认同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激越行为及社会交往的影响效果观察[J]. 人人健康, 2019, No.498(13):165-166.



610b9bcdb0c8b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