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经皮微创入路与 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李齐付 崔世忠 白明亮 湖北省洪湖市中医医院骨伤一科 湖北 洪湖 433200



【摘要】目的:对比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各45例,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恢复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病情均有好转,但是相对于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使用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字】经皮微创入路;Wiltse椎旁肌入路;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

随着社会工业化模式形成,胸腰段骨折发病概率也逐渐增加。而现代临床医学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常见的就是采用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两组治疗模式[1]。因此,本次研究为了对比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选取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给予两组不同的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Wiltse组和经皮组的治疗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180例,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各45例。Wiltse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5.37±6.43)岁。经皮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0-77岁,平均年龄(52.36±4.27)岁。评估两组一般数据资料,差异数据无统计意义(P>0.05)。同时90例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

1.2方法

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全身麻醉,,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在椎弓根投影外侧缘出纵行切开皮肤,将穿刺针于横突与上关节突交界处的外上缘,缓慢旋转置入穿刺针,根据透视情况调整至理想内倾角度,然后经椎弓根向椎体内植入硫酸钙颗粒,再次安装椎弓根钉。进行手术并缝合伤口。

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全身麻醉,以伤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透视下置入椎弓根钉穿刺导针,拔出导针内芯,置入导丝及钉道扩张器,专用置棒器将连接棒经肌间置入长尾钉槽内,尾帽后双侧撑开复位骨折椎体,进行手术并缝合伤口。

1.3观察指标

观察Wiltse组和经皮组在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 线透视总时间与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操作指标,以及治疗后的恢复时间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在治疗时胸腰段骨折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护理质量评分以(x±s)进行描述,组间对比予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Wiltse组和经皮组的手术操作指标对比

实验中对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记录数据可见,在治疗后,对比于经皮组患者,Wiltse组患者接受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后的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总时间与术后引流量等手术操作指标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操作指标对比(610b9b7dc6bd3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切口总长度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X线透视总时间

术后引流量

Wiltse组

45

10.12±1.24

50.24±8.67

80.62±17.51

2.01±0.42

53.19±16.72

经皮组

45

10.02±1.21

66.38±10.34

65.21±13.83

3.74±0.72

33.14±10.26

t

-

1.165

-7.184

4.216

11.860

6.227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Wiltse组和经皮组的恢复时间对比

对比Wiltse组和经皮组在治疗后的的恢复时间,结果表示,Wiltse组患者的恢复时间与经皮组患者相比时间更为显著,两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Wiltse组和经皮组的恢复时间对比(610b9b7dc6bd3_html_396ca2460f9352a7.gif

组别

例数

恢复时间

Wiltse组

45

83.32±4.31

经皮组

45

71.22±1.24

t

-

10.023

P

-

0.001


3 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由于胸腰椎受到外界的外力强烈刺激后,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的破坏,是最常见的脊柱损伤[2]。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目前临床上已存在越来越多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模式,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椎弓根内固定术多实用于脊椎畸形、受伤或者病变引起的脊椎功能异常情况[3]。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分为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两种路径,根据医学研究表示,两种路径在手术治疗时的切口总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透视总时间与术后引流量各种操作指标不同,导致术后恢复时间也不同。

此次研究为了明确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分析哪种治疗模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此次研究选取从2020年1月-2021年2月在我院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患者90例,将所有患者分为Wiltse组和经皮组,给予经皮组患者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给予Wiltse组患者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对比采用不同治疗模式的两组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相比于实施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的经皮组,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的Wiltse组,在手术治疗后,其手术操作指标数据与恢复时间都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相比于经皮微创入路治疗模式,实施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的恢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在目前的临床诊断中,应该将Wiltse椎旁肌入路治疗模式作为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主要工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的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立志,张阳,张志成等.经皮微创入路与Wiltse椎旁肌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杂志,2020,9(12):913-918.

2[] 金祺,周逸驰,赵祖发等.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0,30(11):991-1000.

3[] 刘宁,杨波,贺西京等.经皮与Wiltse入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3(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