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咳平喘方对婴幼儿哮喘疗效及血液炎性因子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5
/ 2

止咳平喘方对婴幼儿哮喘疗效及血液炎性因子的作用

赵嘉丽

哈尔滨市中医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摘要】目的:探析婴幼儿哮喘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肺功能、血液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显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数据差异明显(t=5.926,P<0.05)。观察组血液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明显(t=2.969,7.348,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显著提高,对比数据有差异(t=9.463,17.712,17.348,均P<0.05)。结论:止咳平喘方对治疗婴幼儿哮喘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液炎性因子水平,提高肺功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止咳平喘方;婴幼儿哮喘;血液炎性因子

目前,婴幼儿哮喘发病率逐年上升,易造成肺功能降低,影响婴幼儿肺器官发育,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以西药治疗为主,但对患儿机体易造成毒副作用。随着中医药快速发展,中药在治疗该疾病时发挥了自身优势,止咳平喘方治疗可达到较好疗效。本文深入分析婴幼儿哮喘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20例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31、29例;最小患儿6个月,最大患儿2岁,平均(1.25±0.01)岁;病程1-2年,平均(1.52±0.02)年。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32、28例;最大患儿6个月,最小患儿2岁,平均(1.75±0.13)岁;病程1-3年,平均(2.01±0.01)年。对比一般资料显示数据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患儿均小于3岁;②均无明显感染生化指标;③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肺气肿患儿;②免疫缺陷患儿;③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儿。

    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粉吸入剂(生产厂家:瑞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80249)治疗,100-400 mg/d,根据患儿疾病改善情况调整剂量,同时进行抗病毒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止咳平喘方治疗,方剂由麻黄5 g,茯苓、炒白术、太子参、山药各15 g,杏仁、白扁豆、桔梗、辛夷、五味子、白果、炙紫菀各10 g, 炙甘草6 g组成。若患儿哮喘严重,可加前胡、白前各10 g,桑白皮15 g;若患儿阴虚,可加熟地、生地、阿胶各10 g,沙参15 g;若患儿出现发热,可加知母、石斛各15 g,黄芩10 g;若患儿痰壅气逆,可加苏子10 g、瓜蒌20 g,旋覆花15 g。将上述药材混合水煎服,1剂/d,100 mL/剂,3次/d,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1. 观察指标

①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判定标准:患儿哮喘症状显著改善,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为显效;患儿哮喘症状较治疗前稍好转,需通过药物控制为有效;患儿哮喘症状无变化为无效。②两组C反应蛋白(C-reaction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③分析两组患者肺总量(total lung capacity,TLC)、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inute ventilation volume,MVV)指标。

    1.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3.0计算,血液炎性因子、肺功能指标由定量资料检验,以(610b9ac69e5bc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总有效率由定性资料检验,以(%、n)表示,若P<0.05,则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总有效率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与有效例数为58例,有2例治疗后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与有效例数为50例,有10例治疗后无效,总有效率为83.33%。提示,观察组更高,数据差异明显(t=5.926,P<0.05)。

2.2 对比两组血液炎性因子

治疗前,观察组CRP指标为(15.17±2.66)、TNF-α指标为(66.14±12.37),对照组CRP指标为(15.28±2.70)、TNF-α指标为(67.06±13.02),对比发现对比无差异(t=0.225,0.397,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RP指标为(4.22±5.21)、TNF-α指标为(39.53±5.95),对照组CRP指标为(8.58±10.11)、TNF-α指标为(48.18±6.91),提示两组对比,观察组有明显降低,数据差异明显(

t=2.969,7.348,均P<0.05)。

2.3 对比两组肺功能指标

治疗后,观察组TLC为(2.92±0.35)L、FVC为(2.84±0.30)L、MVV为(73.17±8.15)L,对照组TLC为(2.38±0.27)L、FVC为(2.04±0.18)L、MVV为(50.10±6.30)L,表明观察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明显提高,对比数据有差异(t=9.463,17.712,17.348,均P<0.05)。

3 讨论

婴幼儿哮喘在临床中属于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气促以及呼吸困难等,且复发率较高。目前,我国婴幼儿哮喘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对患儿机体发育产生较大影响,若治疗不当极易发展为成人哮喘疾病。目前,我国治疗该疾病主要易西药为主,如糖皮质激素、抗胆碱能药等,患儿需长时间服用并根据病情逐步减量,但易复发,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中医学认为,哮喘属于“喘证”范畴,主要是因气管与周围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所致,同时与患儿免疫力相关,若患儿体质较弱,表气易虚,卫阳不固,外邪极易人侵而发病,故治疗应从内因人手,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止咳平喘方由多味药材组成,方中麻黄具有宣畅肺气,善平喘之功效,对喘咳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神农本草经»[1]中明确记载:“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表明麻黄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可起到镇咳平喘祛痰的效果;茯苓达到祛湿利水的目的。在«药性论»[2]中明确记载:“开胃,止呕逆,善安心神.”显示茯苓能够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且对抗肿瘤有显著效果;杏仁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效果;炒白术可起到燥湿利水,健脾益气的治疗目的,同时该药物可在一定时间内提高呼吸效果,对子宫平滑肌产生抑制作用,对肝脏气道较好的保护作用,具有分泌胆汁、镇静之功效;扁豆具有可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功效[3]。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观察组血液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肺功能显著提高,表明止咳平喘方治疗婴幼儿哮喘疾病疗效确切,可减少炎症反应,肺功能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婴幼儿哮喘采用止咳平喘方治疗,可明显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荣宝,杨翠萍,祝晶.补肺纳肾平喘方联合信必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9,39(02):212-215.

[2]周晓静,李静,张京,韩冰.中药化痰平喘方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患儿肺功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12):23-26.

[3]李欣,张巍,申东东,任玉梅.止咳平喘方治疗婴幼儿哮喘疗效及对患儿外周血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09):117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