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产妇满意度的改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30
/ 2


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对产妇满意度的改善探讨

吉莉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产科 江苏泰州 22550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分娩的62例初产妇分别平均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护理;观察组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及纯母乳喂养占比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及纯母乳喂养占比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开展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明显改善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提升护理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比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

母乳喂养是一种自然的婴儿喂养方法,其可于开展期间对婴儿产生增强免疫力、减少代谢性疾病发生几率等干预效果,进而有效改善婴儿的基础健康水平[1];但依据过往临床经验可得知,部分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易出现喂养中断及失效的情况,进而无法保证母乳喂养的连续性及一体性,由此不利于母乳喂养质量。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学水平的不断进步,行为分阶段转换理论这一护理概念现已在母乳喂养护理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可通过为产妇分阶段开展母乳喂养护理干预,进而显著提升母乳喂养指导效果及支持度[2-3]。为进一步探讨上述护理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方法

1.1资料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中随机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入院时间顺序为产妇进行平均分组,单组各31例。对照组产妇年龄为23~39岁,平均年龄为(30.4±3.5)岁。观察组产妇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30.6±3.4)岁。组间基线资料相比无较大差异(P>0.05)。

纳入标准:具有基本认知水平,可主动配合开展研究内容。排除标准:中途无法继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依据产妇的具体认知水平为其开展针对性母乳喂养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母乳喂养的优点、实践方法、操作技巧、注意事项等,并于产妇住院期间为其开展一对一母乳喂养指导。

观察组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成立护理干预小组:选取科室内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加入护理小组,并依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相关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对小组成员展开相应培训,待全部小组成员均考核合格后,即可为产妇开展临床护理干预。(2)明确护理阶段:依据产妇妊娠过程及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产妇划分护理阶段,具体护理阶段包括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后期及出院后期,并依据不同护理阶段的护理重点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具体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孕中期护理:护理人员应首先指导患者加入科室建立的微信公众平台,并通过平台知识传播的方式向产妇系统化讲解母乳喂养的优点、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而有效提升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②孕晚期护理:护理人员应组织产妇统一参加科室举办的产前培训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母乳喂养方法、操作演示、问题解答等方面,并向产妇提供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以确保产妇可完全掌握母乳喂养流程。③分娩后期:护理人员应于该阶段首先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开展专项指导,同时有效纠正产妇在母乳喂养期间的错误行为;之后,为存在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的产妇开展针对性心理指导,并帮助产妇树立良好的育儿观;接着,于出院之前,向产妇详细讲解院外母乳喂养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④出院后期:护理人员应定期为产妇开展电话随访,并于随访期间对产妇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及时纠正母乳喂养期间的不合理行为,同时对产妇提出的护理问题进行相应解答,以确保母乳喂养的院外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后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及纯母乳喂养占比情况。

应用母乳喂养知识水平调查问卷对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展开相应评价,评分越高,代表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越理想。

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对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水平进行相应评价,得分越高,代表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

应用SPSS21.0软件对本文中出现的各项计量资料(T检验)及计数资料(X2检验)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P<0.05为对比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对比

护理后,两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评分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1:两组护理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情况对比(分,`x±s

组名

例数(n)

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评分

护理满意度

护理前

护理后

对照组

31

9.14±1.35

10.09±1.41

74.6±4.5

观察组

31

9.17±1.36

15.16±2.93

91.6±6.7

T值

-

0.09

8.68

11.73

P值

-

0.93

0.01

0.01

2.2 两组护理后的纯母乳喂养占比情况对比

护理后,在对照组31例产妇中,纯母乳喂养产妇例数为16例,占比为51.6%(16/31);在观察组31例产妇中,纯母乳喂养产妇例数为27例,占比为87.1%(27/31)。两组的纯母乳喂养占比情况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X2值=9.18,P值=0.0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健康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母乳喂养的认知程度较以往相比亦得到了明显提升,但在母乳喂养的实际开展阶段,部分产妇仍可出现喂养中断、喂养质量不佳等不良情况,进而可对婴儿的母乳喂养效果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4]。因此,于母乳喂养期间,为产妇开展积极有效的相关性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所开展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母乳喂养护理方法,其可通过为产妇分阶段开展针对性母乳喂养指导,并采用多途径向产妇宣传母乳喂养的相关健康知识,进而帮助产妇树立正确的母乳喂养认知,由此明显改善产妇的母乳喂养持续性及有效性[5-6];本文研究结果亦证实了上述护理方法在母乳喂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为初产妇开展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的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改善护理满意度,提高纯母乳喂养占比,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蕾,张帆.早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6):3003-3005.

[2]张华平,邱霞,张萍.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母乳喂养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1):72-73.

[3]伍敏.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23):4249-4250.

[4]季育莹.初产妇实施母乳喂养集束化护理管理的方案及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9,9(21):182-183.

[5]王月娥.分析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中优质护理的应用[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1):165-165.

[6]陈婷婷,万丽.基于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初产妇母乳喂养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11):173-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