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全过程管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8
/ 2

建筑项目工程管理中全过程管理的应用

何斐

身份证号码: 61060219830228****

摘要: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并从初期阶段、中期开始对建设项目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同时,整个建设项目的工程管理意义重大,全过程管理不仅对促进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建设项目的建设质量也有重要意义。如果建设部门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开发活力,就必须加强建设过程的管理,并将整个过程管理模式积极整合到内部。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2 文献标识码:A

1建筑工程全过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实现建筑资源的优化配置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社会,有着十分详细的社会分工,建筑工程施工也拥有着众多详细的分工。每个施工团队只完成建筑施工整体工作的一部分工作,将分散的资源和建设工程相结合,大大考验了项目人员的管理能力,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实行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模式可以在合理时间合理使用建设资源,只有通过有效规划建设项目,及时调整建设过程,合理安排建设资源,才能达到井然有序的建设目的。复杂的建设资源将通过整个过程管理模式的优化,成为建设项目的全部完整组成部分。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多数劳动者的分工合作。现代建筑工人分为钢铁队、水泥队等许多不同的专业队伍。如何持续项目建设,保障团队工作有效率,这便是全过程管理模式的价值。施工单位通过应用全工程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调整不同施工计划中的各个施工团队的工作时间。在整个过程管理模式下,项目管理人员将加入工作团队,协助工作团队,有效地组织建设和生产活动,为完成项目建设的目标而创建不同的工作面。

1.2 有利于实现建筑项目的科学化管理

国内外建设项目管理模式存在诸多差异,国外管理和管理手段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为了追求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国内建设项目借鉴了一般科学概念和全过程管理理论,借助这些良好的施工理念,我们通过运用各种管理手段追求全过程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全过程管理对缩短施工工期,改进传统的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使得传统的管理模式使工程项目能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实行全过程管理模式,向现代施工单位的企业管理转变,并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进行灵活的创新。全过程管理模式从理论上向实际应用方面转变,可以有效提升建设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良性循环,使施工管理更加科学。

2当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部分建筑单位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存在安全意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及现场布控不科学等问题,以下从四个方面来分析现存问题。首先,部分建筑单位管理人员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时存在责任不明确问题,其未能严格检查施工材料和器械,同时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些都会影响到施工人员对安全生产文件的了解程度和落实情况,进而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率大打折扣。其次,当前部分建筑单位尚未结合项目特征构建出完善的管理机制,其明显存在施工时“重质量,轻安全”的情况,甚至以最低价中标,这一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后续施工过程中的资金供给量,进而影响到工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效率,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会由于缺乏安全设备及工具而增加施工现场混乱程度。再次,施工单位在开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前需要结合施工内容及特点来合理布置现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施工现场安全性和有序性。但是当前部分施工单位在开展项目管理工作时未能做好现场布控工作,这导致施工现场中易燃易爆物品随意摆放,甚至明显存在消防防范不达标的问题,这大大增加了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同时会增加施工过程的监管难度。

3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1 在工程施工前的准备

3.1.1加强对建筑施工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近年来,建设技术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超高层建筑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建筑高度的纪录,超高层建筑多次证明了建筑技术的界限是在不断变化的。先进的建设技术、建设设备使越来越多的建筑理念得以实现,这些先进技术为建设工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建设项目的建设技术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需要加强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要对建设计划所需的建筑图纸和计划进行测试,将现代建筑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最大限度地努力优化各建设环节。另外,为了对施工问题进行事前判定,需要及时地了解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准备可能存在的问题点,积极设定紧急建设计划,有效地削减紧急施工时的发生成本和负状况的概率。

3.1.2加强对施工材料的购置管理

建设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建设费约占工程费的60%左右。因此,通过整体的工程管理,完善建设工程之前估算建筑材料的需求,提高建筑材料的使用阈值,保障建筑材料管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对建筑材料的运输、现场保管、处理区域等进行标准化管理。

3.2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3.2.1施工材料管理方面

当前大部分建筑单位通过提高材料采购环节及应用环节的控制力度来强化建筑材料的管理效用,这不仅可以确保建筑材料质量符合项目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建筑施工人员在工作工程中的严谨性。建筑材料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及建筑项目的各项特点,并通过与设计人员深入沟通来明确设计图纸要求并提高材料选择的准确性,以此来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项目需求,这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建筑材料选购环节的质量。

3.2.2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建筑项目的施工进度和管理效果,例如部分建筑单位在开展施工作业期间未能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而导致出现各项安全事故,这会影响到建筑单位的行业声誉及其执业资质。在开展施工现场管理时需要及时解决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施工单位要借助技术考核活动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技能 ;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岗位施工人员的施工内容来讲解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尽可能根据其施工流程特点及施工需要来设置安全知识内容,这不仅可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活动内容的针对性,而且有助于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质量。在开展现场施工作业期间要给各个施工人员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工具,其中包括必备的安全帽和针对性的防护用具,这同样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同时要组织开展安全演练活动来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能力及对安全事故的灵活应变能力,以此来更好地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管理质量。通过引导施工人员掌握设备机械的运作方法来减少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同时要做好对施工设备机械的定期维护保养工作,以此来更好地发挥施工设备机械的应用质量并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效用。

3.3在工程建筑施工后的应用

当工程结束后,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竣工的工程项目一定要验收。通常是根据我国和业界的多种标准,建设完成后的建设项目将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检查。同时,建设项目的批准项目也多种多样的,涉及建筑质量、建设费用的计算等多个方面。出现不符合标准的工程一定要要迅速提出纠正意见,规定在一定的期限进行纠正和改造,然后再及时复核,使建设项目质量可以切实符合设计和合同上面的标准。将全过程管理模式应用到工程建筑施工后可以更好地保障施工单位权益,同时可以提高后续交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当今时代,全过程管理模式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在各行各业都起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方面,它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的管理更是非常重要,在施工人员、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等方面具有比较深刻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文明,王一清,黄晓静 .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策略 [J].四川水泥,2018,(1):193.

[1] 李海威 . 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 智能城市,2020,6(0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