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检查对COPD小气道参数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肺功能检查对 COPD小气道参数的研究

陆静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 医院呼吸内科 南宁 530021



摘要:在评价COPD患者气道重塑作用中,肺功能检查与低剂量CT扫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肺功能检查,通过COPD小气道参数的测量,深入评估COPD患者气道重塑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在评估COPD小气道参数以及气道重塑中,肺功能检查与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希望研究内容为相关人员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肺功能;COPD患者;气道重塑;低剂量CT扫描


前言: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细胞因子的表达、炎症细胞的浸润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通过肺功能检查中低剂量CT扫描,能够定量分析各个COPD小气道参数,从而得到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因此,有必要更深层次研究肺功能检查与COPD小气道参数的相关性,以此进一步明确患者气道重塑性能。

1肺功能检查

为保证COPD患者肺功能检查的准确性与科学性,一般使用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检测前后的支气管扩张状况进行检测。在检测过程中,要求患者吸入一定量的支气管扩张剂,30min后检测肺功能。测定方法与美国胸科协会推荐的标准与程序相符,检测结果FEV1(%P)应小于预计值的80%,当FEV1/FVC 小于预计值的70%时,说明患者气管扩张存在气流受限,并且气流受限为不完全可逆的。肺功能检测项目包括(FEV1/预计值)%、(FEV1/FVC)%,前者为第一秒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后者为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肺活量的比值,此检测项目能够反映COPD患者是否存在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此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高危病史等,对COPD功能受限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判定吸入的气流是否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明确COPD小气道疾病的严重程度。

2COPD小气道参数的测量

对于COPD小气道参数的测量项目包括气道壁厚度、气道壁面积、气道内外径。小气道参数测量采用的医学仪器主要为PACS系统,其显示器分辨率为2560×2048,分别对患者的肺窗五个层面的吸气后性能进行测量,扫描层面分别为右肺

下静脉、气管分叉、主动脉弓上、右膈上、气管分叉下。对于采集到的扫描层面,采用图像传输系统导入到分析软件中,由计算机对患者吸气相和呼气相全肺容积、吸气相和呼气相肺密度、吸气相和呼气相阈值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相应的衰减区占据肺功能的百分比[1]。利用公式,结合肺窗相应的检测结果,计算出患者的气道壁厚度、气道壁面积、气道内外径,为后续分析做好铺垫工作。

3低剂量CT扫描辐射剂量

在对COPD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在患者处于仰卧位时,要求患者最大程度吸气,尽可能地呼气,在吸气后屏气一定时间,呼气后也要屏气一定时间,宜为10-15秒,然后开始扫描。两次低剂量CT扫描期间,患者处于仰卧位姿势不变,并且两次扫描要间隔一定时间。低剂量CT扫描的平均辐射控制在(3.4±0.2)mSv左右,对于个体则控制在2.7-4.2mSv之间,从而保证患者肺功能与气道重塑指标相关性分析的准确性。

4结果处理

在对图像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成员相比较,观察组的气道管壁有所增厚,气道管壁的面积有所增加,并且其(2T/D)以及WA%都要高于对照组成员,两组成员的检测与观察结果的差异性,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主要是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人员肺功能与气道重塑指标之间的关系。发现患有COPD小气道疾病的观察组成员,其FEV1%与(2T/D)成负相关、与WA%成负相关,并且(FEV1/FVC)%与(2T/D)、与WA%均成负相关关系。

5肺功能检查与COPD小气道参数相关性分析

在COPD小气道患者发病机制中,气道重塑指标与患者的肺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造成患者气流受限、出现显著疾病症状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国外研究学者相关研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肺功能检查与COPD小气道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试验观察中,采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显著提升观察分析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通过对COPD患者气道壁厚度、气道壁面积、气道内外径小气道参数的深入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FEV1%与(2T/D)成负相关、与WA%成负相关,(FEV1/FVC)%与(2T/D)、与WA%成负相关,进一步表明了COPD患者气道会变窄,存在不完全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并且对着气道壁的逐渐增厚,其气流阻塞程度将随之增加[2]

在目前的医学界研究中,WA、WA%、T/D、2T/D等均能够作为气道重塑的评价指标,但是准确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对COPD患者肺功能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需要对低剂量CT扫描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选择合适的气道测量位置、合理设定肺窗窗位大小,并对患者的体征、高危病史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提升肺功能检查对COPD小气道参数测量的准确性。由于低剂量CT扫描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患者肺部细微结构可被薄层扫描技术细致地表现出来,并且气道腔、壁所伴行的各血管管径,都能被清晰地表现出来。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进一步保证COPD小气道参数测量的准确性,应尽量选择多个合适的肺部位置、层面进行分析,一般从肺部的上、下、左、右四方面,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量点,从而真实地反映出患者支气管可扩张的范围。与此同时,还应选择两名中级以上的医师对COPD小气道参数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取结果的平均值,并对肺功能检查中的屏气时间、身体抖动等进行合理控制,从而提升COPD严重程度评价的精准性,充分发挥出肺功能检查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从肺功能检查入手,对COPD患者的气道形态以及功能进行全面的评价,进一步明确了COPD患者FEV1%与(2T/D)成负相关,与WA%成负相关,并且低剂量CT扫描能够有效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表明患者肺功能指标中的(FEV1/FVC)%、(FEV1/ 预计值)与小气道重塑功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增强医师治疗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郝润松,朱学云,徐晓倩,等.低剂量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对COPD小气道参数的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21,31(04):574-577+589.

[2]陈单.COPD患者小气道病变的CT定量评估及其与肺功能检查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20.


作者一姓名 陆静婵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7月1日;籍贯:玉林 民族;汉 最高学历:大专 目前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