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7
/ 2

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夏燕芳

宝业集团浙江建设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绍兴 312030

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建筑业作为碳排放“大户”,要挑起重担。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施工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低碳施工理念,创新低碳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推动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低碳建筑的实际需求,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关键词低碳建筑;低碳施工;施工质量控制;现场监督;实例验证


1、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

标纲要》指出: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我国致力于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尤其是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我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这些建筑每年仅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就达到21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为49.3亿吨,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达到了51.3%,是名副其实的碳排放“大户”。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城市蓝皮书: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70%,2050年将达到80%左右。伴随着建筑需求的不断攀升,加之南方供暖需求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十年内仍会持续攀升。若维持现有节能政策、标准与技术不变,碳达峰时间预计在2038年左右,平台期将集中在2038-2040年。届时“运营碳排放”峰值约将达到25.4亿吨二氧化碳,这将明显拖后全国碳排放总量达峰时间,为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增压”。因此,建筑行业节能减碳迫在眉睫。

2、低碳建筑的概念及其特征

2.1 低碳建筑的概念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能源消耗日益增长。据统计,中国每建造1平方米房屋,约释放0.8吨碳。“低碳”概念源于生活,二氧化碳的增多,使全球变暖,因此低碳建筑应运而生。低碳建筑是指在建筑材料与设备制造、施工建造和建筑物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提高能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目前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2.2 低碳建筑的特征

低碳建筑的特征概述如下:

(1)外部特点明显。低碳建筑项目能够减少温室气体的实际排放量,其外部性特征明显,因其主要受益者始终是社会公众。

(2)目标复杂。低碳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在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其中涉及规划设施、工程施工、工程竣工等多个方面,整个过程比较复杂。同时,还包括延长建筑的实际使用寿命,保证建筑运营维护这一阶段的低碳效果等。

(3)技术复杂。低碳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工艺比较复杂,需要运用的技术比较广泛,包括设备技术、材料技术、运营技术、维护技术、设计技术等,技术的运用会使低碳建筑在施工时遇到阻碍。

(4)投资成本大。建筑初期往往需投入大量资金,资金主要运用于设备和材料比如低耗能设备、隔热材料以及保温材料等的购买。

3、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3.1树立低碳施工理念

低碳施工是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和环境保护)的建筑工程施工活动。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首先要保证施工人员对建筑施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培养施工人员的低碳施工意识,并且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而不断加强对低碳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为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传递低碳施工的理念。只有当全体施工人员都能够正确地认识并执行低碳施工时,他们才能肩负起低碳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重担,并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由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人员普遍学历较低,缺少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以及低碳环保观念,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要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向其讲解低碳施工技术以及注意事项。最后,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将低碳施工纳入业绩考核当中,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对表现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违反低碳施工规定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批评,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惩罚,起到监督和促进作用。

3.2制定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计划

低碳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计划要结合工程实际以及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制订,低碳施工质量控制计划在制订过程中要避免模板式的套用,应该根据工程施工的特点进行有效调整。其中,控制计划在编写前要查阅大量的施工文献、图纸和工程实例,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施工质量控制计划,深入了解计划中涉及到的低碳建筑施工方案与施工技术的应用,掌握更多的、有效的低碳建筑施工质量监督规范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认清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以及控制手段。制定施工质量控制计划,要充分考虑到工程实际、施工特点以及施工企业、建设单位等实际工程情况制订完整、科学的质量控制计划,并将其下发给各个施工参与部门,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低碳施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制定低碳施工的目标,编制低碳施工方案,根据策划和方案以及目标等进行现场实施。2)认真检查低碳建筑施工图纸是否完整,施工工艺的应用是否明确,施工图纸是否获得批准并加盖合格章等;3)施工企业是否签订正式的工程承包合同,是否存在分包、外包等现象,分包企业是否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以及施工能力;4)低碳建筑施工的工程设计及其施工内容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质量要求,对低碳施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充分分析。

3.3加强低碳建筑施工的现场监督

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既要保证传统的建筑施工要点得到强化控制,又要加强对低碳建筑施工方面的要点控制,尤其是节能减排、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低碳控制。低碳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求相关的质量监督人员具有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以及低碳建筑施工的先进意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计划要结合项目工程的特点编写,要避免模板式套用。

首先,质量监督人员要根据施工图纸的规划,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材料进行全面的抽检,抽检的内容包括施工材料的型号、质量、性能以及数量等,并对建好的分部分项工程进行质量检验,确认所使用的混凝土、钢筋、保温材料以及各种结构配件是否满足建筑要求,型号、质量、规格是否严格按照施工要求使用,是否具有正规的合格证书,是否满足低碳环保的要求,并与施工图纸一致。其次,质量监督人员要对施工现场的施工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是否出现擅自变更施工方案或者滥用施工工艺等现象。最后,质量监督人员要对低碳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低碳原料进行检查,保证材料的规格和型号能够满足施工要求,材料的选用要保证其低碳环保的可行性。同时要对低碳施工技术进行抽查,保证低碳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起到低碳施工的作用。

由于建筑施工规模比较大,施工现场的施工设备数量众多、型号各异、功能齐全,如要有效加强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就要做好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施工现场的设备主要包括通风设备、供暖设备、供电设备、给排水设备、监控设备以及电气设备等,低碳建筑施工质量监督人员在对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的同时,也要对施工现场的各种设备进行检查。一方面要严格检查设备的质量和性能,一方面要对其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高效、稳定地为低碳建筑施工提供保障。另外,质量监督人员在施工团队入场之前,要提前对施工现场的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运行的稳定和安全,以免造成安全事故隐患。

4、低碳建筑样板工程实例验证

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为了保证施工质量,会在正式施工开始之前预制样板工程实例,通过样板工程的建筑施工来验证施工公寓与材料的具体应用,并且从中找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施工问题,做出应对措施,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率与质量。

为此,在开展低碳建筑施工之前,施工企业应该根据施工预制和施工方案开展样板工程的施工试验,通过对样板工程的墙壁、门窗、地面等基本结构的检验,确定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预制样板间工程所用的材料、施工工艺、施工方案要与低碳建筑工程保持一致,同时样板工程施工人员要在样板工程完工后,对其进行送检,检查的内容包括:1)样板间所使用的材料、工艺是否满足低碳建筑的要求;2)样板工程的用料和建筑构件是否有正规的合格证书,用量与用法是否合理,能否达到低碳施工要求;3)样板工程的整体结构是否满足低碳建筑的设计标准,达到安全使用的要求,是否存在篡改施工图纸的行为;4)样板工程的施工参数、施工细节处理是否规范、合理。

5、结论

综上所述,低碳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施工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低碳施工理念,创新低碳施工技术,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并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与监督,推动低碳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进一步发展,满足低碳建筑的实际需求,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应志成. 绿色低碳建筑及其发展——评《绿色建筑节能工程设计》[J]. 环境工程, 2019, 37(10):232-232.

[2]白一飞, 刘加平, 张伟荣,等. 以城市街区建筑为对象的低碳技术方法[J]. 工业建筑, 2020(7):46-48.

[3]刘俊伶, 项启昕, 王克,等. 中国建筑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J]. 资源科学, 2019, 41(03):97-108.

[4]薛凡, 申玲, 钱经. 绿色住宅建筑增量成本影响因素[J].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9, 36(01):198-204.

[5]周祥, 梁淑贤. 基于小街区理念营造低碳岭南山水城市空间[J]. 工业建筑, 2020(2):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