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5
/ 2


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凌川

中外建华诚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400

摘要: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的发展进程,使得我国提前进入现代化科学技术发展阶段。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是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加强城市规划、城市创新、城市管理,对城市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给予了我国各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加速我国基础建设的发展速度。城市规划管理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各级政府给予该项工作执行情况较高重视,并通过法律规定使该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但是客观上讲,规划管理工作在推进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则不利于城市的全面发展进步。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意义

社会经济日益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所在,在此社会背景下,城市规划的好坏不仅关系着眼前的生活,更关系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若规划不合理,容易给未来的发展带来问题。城市规划主要以城市的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为基础,设计出整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交给当地政府进行审核后,进行实际建设工作。而规划管理工作,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各个方面,对于城市规划是否落实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决定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速度,因此应当加强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城市发展的平稳进行。在国家整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建设需跟紧步伐,如此,只有坚持城市规划的管理工作,才能做好城市的统筹规划,切实有效地推动城市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真正达到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居民身心需求、统筹城市运行的管理目的。

2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突发事件暴露城市应急能力不足

现代城市易面临各类突发事件,城市应具备一定的应急管理能力,可及时、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避免带来更大影响。突发事件的发生,暴露了我国大部分城市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城市公共信息发布层面,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加剧了城市管理和后续治理的难度。在城市服务设施公共配套层面,若发生大规模的突发事件,各类资源将进入匮乏状态,各服务机构人满为患,公共服务设施压力极大,因信息不对称性造成民众紧张不安,也让各类应急事件处理和救援工作难度更大。在城市综合防灾和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层面,突发状况应对及防护设备可能出现短缺,救援人员自身也会遭遇资源紧缺的问题,承担巨大风险。

2.2编制城市规划缺乏民众意见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城市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没有考虑过民众的意见,且在城市规划编制过程中缺乏民众监督和公众参与。这样不光不符合我国民主政策,也不符合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基本态度。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规划的编制不能将人民排除在外。由于缺乏民众的参与,没有认真考虑群众意见,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闹出许多低级错误,比如各地频频出现的“最丑建筑”和“反人类设计”。

3城市规划管理应对策略

3.1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在应对突发事件层面上,智慧城市可以利用高科技智能设备协助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包括各类软硬件设备设施。智能化平台或设施可以有效提升人口流动监控、服务设备设施及技术的研发、智慧城市数据更新、城市生活安全措施宣传等工作的效率,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在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信息层面上,如信息公开、媒体传播、社区防护、特定人群追踪等方面,也将发挥高效作用。

3.2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推出相关政策

各级各部门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性,这是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建设智慧城市也绝不是空喊口号,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和相应的支持系统来有序推进。除了政策先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模式,始终坚持将一张蓝图绘制到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3.3充分尊重群众意见

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在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政绩,一味地以基础设施数量和城市的美观程度论英雄。要以人为中心,打造宜居性更强的城市。在可见的未来,城市规划必然会经历一个以“城市”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评价标准也将不再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而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幸福程度。城市规划管理必须从之前的“粗放型”做出改变,要对细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更关注步行道、菜市场等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政府要扮演好服务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潜移默化地提高居民素质。城市规划要在民生领域下额外的功夫,改善居民的生活。一方面是城市规划要解决人民群众呼声较高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要为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质量。除此之外,城市的规划还需要联动周围村镇的发展,谋划城乡协调发展。

3.4规划环境保护指导方案

设计并制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方案,需紧密贴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路径,立足于城市的不同需求与未来发展趋势,确保保护措施与治理方法的科学性与可行性。除此以外,在目前我国的城市体系建设中,环境保护总体规划体系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是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关键所在。当前,坚持经济发展建设依然是大部分城市环境规划的核心指导思想,将环保理念与治理工作融入到体系建设中,意在推进环保工作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统一与协调发展,构建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新模式,一方面保证城市发展建设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成效。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对未来发展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3.5建设健全规划管理体制

首先,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为了能实现全面、科学、规范的规划管理,一般是在政府机构监督、指导下进行的,为了能使规划管理内容更符合城市社会现实状况,应尽早打破政府单个部门全权指导负责的常规,鼓励其他部门积极参与,相关部门相关牵连、制约、帮助,只有这样方能使政府相关部门在开展规划管理阶段,做到思路清晰、方法科学合理,确保具体执行过程有更高的实用性。其次,要尽早制定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对规划管理部门业务推进过程形成有效规范,形成较强的约束力,这样各项规划管理工作内容执行及措施实施阶段将会有更可靠的依据。再者,也要创建出更为合理的职能部门结构,针对既往城市规划管理中部门多、类别繁杂的现象进行精简处理,在此基础上完善监察管理队伍建设,有针对性创新现有的管理监督方法,及时发现城市建设阶段那些违规、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儆效尤,使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合理、规范,开辟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创造出更多的综合效益。最后,结合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的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这样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相关管理措施方能有法可依。

结语

规划管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与发展阶段需落实的重要内容之一,相关部门应从思想上认识到两者的相关性,明确当下该项工作推进阶段存在的问题,正视问题,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问题成因,在先进理念、完善制度及高端信息化技术等支撑下,促进规划管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不仅能协助城市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也能帮助其在运营阶段创造出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彩霞.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规划设计的影响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787(09):31-32.

[2]陈冬梅,杨晓东.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管理[J].砖瓦,2020,23(07):74+76.

[3]王园.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78(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