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林木育种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强化林木育种推进林业工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刘跃成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有限公司 黑龙江鹤岗 154212

摘要:造林绿化是我国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环境,林木育种是造林绿化的技术手段。林木育种可以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优良苗木,提高林木质量,使林木品种更加多样化,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开展林木育种,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育种工作。

关键词:林木育种;晋升;林业工程建设;路径;探索;分析

1加强林木育种的必要性

1.1提高造林成活率。

在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砍伐问题严重,不仅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气候形势频繁变化,而且影响到人们生活的环境,它对社会生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加强植树造林,保护森林资源刻不容缓,已成为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我国虽然在各地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森林砍伐问题的造林行动,但由于造林成活率低,造成“投入大、收益小”的现象,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林业工程建设中,加强林木繁育工作,全面调查造林区域环境,选择适宜树种,优化苗木质量,可以保证林木的生长环境,进而提高造林成活率。

1.2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从专业角度看,林业工程建设是否成功,林木育种占据了绝大多数因素。换言之,为了保证林业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优化林木育种质量,为森林资源打下良好的基础。造林绿化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内容,林木繁育技术决定着造林工作的质量。只有保证造林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质量化,才能成为林业工程建设的基础,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同时,加强林木育种工作,加强育种技术研究,不仅可以保证林木建设质量,提高植树成活率,而且可以提高我国林木育种水平,为生态社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我国林木育种现状

2.1林木育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以来,我国林木育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科研项目。然而,由于经费的限制和发展规划的变化,实验材料的长期效果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大部分研究成果都集中在短期内可以发挥作用的工业林上,而忽略了周期较长的生态树种的遗传性和珍贵树种的资源性,因此,国内林业育种工作已不能适应多样化造林发展的需要。而在已建立的育种基地中,育种管理投入不够,育种研究人员不够,试验林没有得到完整的保存和破坏。

2.2林木育种发展显著。

改革发展以来,在地方政府对林业部门的支持下,林木育种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日益突出。通过增加林业工程实施面积,采取扶持政策措施,引进国外先进林木种苗和典型经验技术,建设了一大批林木育种基地。目前,我国已引进40多个学科的200多个树种,并在不同森林气候条件下种植了优良树种,获得了繁殖生长。此外,优良树种的引入改善了林业基础,促进了生态资源的持续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2.3林木育种的未来发展前景。

在林业建设中,林业育种工作将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我国林木育种需要关注不同的林木需求,获得遗传改良的均衡发展,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中长期林木育种发展规划。此外,要有效收集整理育种资源,确保林木种苗多样性顺利开展,严格病虫害防治,解决苗木质量与管理体制的矛盾,提高数量和效益。

3提高林木育种质量的具体措施

3.1积极利用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的林业育种技术虽然成熟,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要与时俱进,吸收现有的先进技术,才能逐步提高育种质量。近年来生物技术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在林业育种中的应用必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目前,相关科研机构对分子技术用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行了研究,但还不够完善。有关人员在进行林业育种研究时,无论是苗木选择,还是后期产量等,都应加强这方面的认识,吸收和借鉴现代生物技术。这样的综合研究可以促进育种的各个环节逐步成熟,更加科学合理化,同时也使育种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持,质量将逐步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要形成育种工作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意识,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使育种技术更加先进。

3.2短期繁殖和长期繁殖。

树木的生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的呵护和培育。在推进林业工程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善于经营,要看到长远利益。一棵树的生长通常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和很长的时间来测试。短期育苗主要是对苗木质量进行筛选和培育。为了解林业的实际需要,应根据现状选择苗木品种。后来在苗木培育项目中,还引进了多种技术对苗木进行改良。选种不能一成不变,而必须在发展苗木长远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更新换代,以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对部分树种进行优化,在杂交研究中,要准确选择,培育优质杂交品种。人工调整栽培工艺,适当缩短栽培时间,优化林业结构。

3.3加强树种遗传问题的改良。

在林木生长过程中,受树种遗传问题的影响,病虫害等问题时有发生,苗木发育不完全,不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长。因此,在林木育种阶段,一定要注意树种的遗传改良,定期对树种进行检查和观察,判断是否存在病虫害隐患,发展是否良好。如果在育种期间,种子出现轻微的病虫害症状,可以采取一些病虫害防治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对种子的危害。同时,如果发现种子发育不好,针对具体的不良症状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一些发育不合格的苗木进行控制选择,避免苗木流入种植环节。比如,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干燥,林木育种应选择抗寒性强的树种,结合其生长周期,合理搭配不同树种,既保证育种和种植的科学性,又提高造林的经济效益。同时,在同一种植面积内,可以培育出生长条件相似、功能不同的树木,如:抗灾、抗寒、净化空气等,充分发挥植树造林的社会价值。这样既可以提高林木育种的品种,保证林木育种的科学性,又可以保证林业工程的质量,促进林业工程的持续稳定发展。

3.4科学经营养殖。

我国的造林工作是在春季进行的,主要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其间气温逐渐开始上升,积雪融化,种植面积土壤温度上升,符合树苗生长条件。种苗时要明确其生长规律是先生根后发芽,因此工作人员在种苗过程中要注意树苗的根系,挖土洞的深度要适当。同时,各地天气条件各不相同,种植前工作人员应对地表温度和土壤深度进行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造林。栽植时间太早,土壤深度和地表温度不能满足苗木生长的要求;播种时间太迟,气温升高会使土壤水分减少,导致苗木成活率降低。一般情况下,植树宜早不宜晚,但一旦发生冰冻灾害,可适当推迟植树。在苗木的培育上,不仅要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种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合理规划,然后再进行培育。种植前,相关工作人员应调查种植区的土地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地点,然后根据树苗大小挖洞,提高树苗成活率。种植前确保植物阳光充足,以确保获得足够的光照。苗木根部可伸长,避免根系缠绕现象。如果根系过长,可以适当切断一部分。当土壤覆盖了2/3的根系后,轻轻地将幼苗向上提起,确保根系向下。当秧苗的深度达到生长所需的深度时,用脚把土夯实,填满整个土腔后,再把土夯实,浇足水分,在浇水的地方铺一层土,以减缓水分的流失,为秧苗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分。

4结论

总之,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要重视林木育种环节,不断优化育种技术和方法,保证林木育种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通过分析林木育种的重要价值,总结出做好林木育种的前期准备工作、树种遗传改良、提高树种培育水平、组建专业林业队伍等对策,确保林木育种科学有序发展,提高了林业工程建设质量,促进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育苗技术要点研究[J].江西农业,2017(15):3.

[2]张鹏冲,李娜.探讨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林木种苗的培育技术[J].花卉,2017(14):145-146.

[3]刘斌.浅谈如何加强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及其发展对策[J].花卉,2017(14):174-175.

[4]张黎.新形势下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绿色科技,2017(13):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