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校园设计探析——溧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3


特殊教育校园设计探析——溧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实践

李胜

上海尤安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439

摘要:阐述了当代中国特殊教育的现状与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空间的现状与新需求。具体分析了特殊学校在规划与空间设计上的特殊需求与应对,从规划、功能与布局、空间与配套设施等多角度分析特殊教育学校的设计要点,本文通过溧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尝试阐述特殊教育学校在规划设计中的要点和方法。

关键词:特殊教育;特殊性;联动性;安全性;归属感

1、当代中国特殊教育概述及现状

1.1、特殊教育概述

首先,特殊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青少年群体,采用的是特殊的教育方法与形式,因此开展教学活动的空间与设备也是有其特殊性需求的;

其次,特殊教育面对的对象通常指的是视听残疾、肢体残疾、智力超常与低常、语言行为障碍、精神疾病、学习障碍、有过犯罪行为等特殊青少年群体;本案中的特殊教育学校针对的是智力低常、视力、听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疾病、行为、学习障碍等多种残疾学生,不含智力超常及有过犯罪行为的特殊青少年,同时也包含部分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


1.2、特殊教育现状

根据《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的要求,明确提出给残疾学生提供扶助和保障,提升残疾人整体受教育水平,截止2019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192所,特殊教育在校生79.5万人;因此,我国目前特殊教育现状是受众群体大,设施及教育师资落后,对于特殊教育学校需求量大,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升级需求迫切,同时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也对特殊学校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更为细致的要求。

2、特殊学校教学空间现状与需求

2.1、教学空间现状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用房构成与普通学校基本一致,但是每种教学用房又有自己特殊的需求和配置要求,一般也是由教学及生活辅组、行政用房组成,但是特殊教育学校还需要有康复用房、训练用房、生活模拟空间用房等,其中教学用房除了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外还需要有能为残障儿童提供服务的特殊配套功能空间。

普通教室以功能复合型为主,但是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教学方式改善与科学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我国目前大多数的教学空间难以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

首先,教室空间不足,特别是早期建设和通过普通学校改造而成的特殊教育学校,学校总面积或生均面积都不满足当下的需求,教学布置及格局都是常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阶段对分组教学、互动交流式教学、影响型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需求。

其次,应为早期建设与改造的原因,受学校教学空间限制,教室功能单一无明确分区,无辅助配套用房与设施,通常仅仅由教师授课讲台区和教学区组成,并没有小组学习等交流空间和独立的游戏区,受到面积限制也很难改造和重新规划出新型的教学空间,无法满足当下多样、丰富的教学方式需求。

最后,校园规划形式单一,大多采用普通义务教育校园的长走廊串联各教学与行政辅助用房的布局方式,因此缺少交流与公共活动空间,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更加需要大量的交流与课下活动空间,他们更需要在交流与互相影响得到提高,目前走廊宽度只是基本的交通功能,不能成为学生交流与游戏的场所,并且通廊式的空间对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管理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也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实际需求。

2.2、教学空间需求

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极大改善以及特殊学校在教育改革和学科发展的新趋势驱动下,对教学空间提出了更为细致和个性化的要求,教育教学手段的快速升级与更新也对教学空间提出了适应性与弹性化的要求;

首先,特殊学校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行为活动的人性化,需要更为宽松的教学空间,目前特殊学校的传统教学方式单一,采用常规的讲授式教学,较少产生师生互动与交流型的学习方式,课桌椅以阵列状排布,室内面积较小,没有其他可以活动和共享的空间,随着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教学更人性化,教学方式更多样化,游戏、互助式学习、兴趣小组型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因此,教室空间需求也变的更大更加需要灵活性,在实际设计中应满足教学发展的新需求,同时也预留后期教学拓展的需要。

其次,随着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视,也对教学的空间和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认知障碍学生在对情绪和行为控制上的欠缺,会导致他们突然做出攻击、破坏等激烈反应,因此室内应有处理过激行为的配套空间或者分区用来缓解此类学生过激情绪,还有些行为障碍的学生,对于自己的排泄行为管理失常,因此也需要及时清洁与处理学生衣物,也需要配备适量的清洁与洗浴空间,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与护工的工作强度和减少对其他学生的影响。

最后,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认知与行为的特殊需求到智慧校园、生态人文校园的转变,都需要教学空间的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安全性,空间尺度需求不断增加,以满足空间构成要素丰富、多样型的配置需求,空间拓展更加具有弹性,最大程度地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变化与发展需要,随着各类科技手段与人工智能的普及也对校园建设提出了智慧化型转变的需求,对建筑空间和工程建设标准的要求也更高。

3、溧阳特殊学校的规划

3.1、设计概况

溧阳特殊学校项目规划用地面积为2624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4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6475平方米,最大建筑高度为19米,由教学楼、行政楼、综合训练楼、宿舍、风雨操场、食堂等组成;溧阳特殊教育学校,设计规模为24个班(264人),学前教育3个班(盲班1个,聋班1个,孤独症班1个),高中2个班(盲班1个,聋班1个),职业培训1个班。

总体规划布局要求高、功能齐备、技术先进,校园规划合宜紧凑、集中,学校的主要建筑之间设有风雨廊,作为联系与拓展活动与交流的空间,为特殊学生提供更为宽敞舒适的交流与活动场所;校园校舍规划整体性强,交通便捷,也是从特殊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增加活动能力欠缺学生的便捷需求,建筑群局部架空,为塑造内外一体的康复与生活模拟场所创作有利空间条件。


3.2、规划设计

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重点是处理好外部交流与内部教学之间,内部教学与生活之间以及不同属性的使用空间之间的过渡与管理的方式等需求问题;

首先,要切身体会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需求的特殊性,满足这些身心残缺的孩子对空间与环境的特殊需要,规划空间要为教学与学生成长服务,要能从根本上解决各类残缺学生的物质与精神上的需求,通过对学校硬件的研究与探索,提供更为优质与合适的校园空间环境,让校园更安全,环境更舒适,更加符合教学与康复等活动的开展,塑造更为多样与场景化的体验型空间,在本案中特设街道生活模拟角,比通常的室内场景模拟更为真实,带入感更强,也更符合室外空间与环境的真实性塑造,街道模拟角规划有城市十字路口等各种城市市政设施,模拟交通通行等城市主要生活场景,沿城市道路还设有各种店铺门面模拟,如药店,超市,快递收发,门卫值班,派出所,银行,邮局等,同时完善各店铺的室内陈设与使用场景的模拟,尽量做到合理、真实。规划与城市总体关系如图1所示。规划应注重与城市关系的构建,针对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定位,同时依据城市区域整体规划布局形态,融合建筑群落、山体景观等城市构成要素,塑造契合城市特点的弧形交流共享通廊,提供具有切合环境特色的共享与交流的场所,建筑依托长廊布局,结合山体地势特征,形成台地建筑与长廊空间相互穿插且融为一体的空间格局,塑造具备课外交流、公共活动、游戏、休憩,课下教学等诸多活动的丰富空间,与对面的义务教育学校形成一体,通过外部公共活动公园形成融合,为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教育学生公同成长与交流创造便利的场所与实现的可能;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与空间组织与普通学校规划最大的差异就是服务的对象不同,特殊教育学校面对的对象是一些特殊的儿童,规划设计需要具有针对性,以特殊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满足特殊学生对环境、空间、交通、康复、安全等的特殊需求。

60e676a0c4ea8_html_1a770152081905af.jpg

1规划与城市总体关系

其次,规划中需要针对校园进行整体规划,将校园定义为外部与内部区域的不同属性的环境空间,车行为外围,内部为纯人行安全管制区域,内外通过软景等多种方式形成隔离,使得的户外康复与模拟环境更为独立,不受外部流线的干扰,同时外部流线综合组织日程车行、后勤、外部参观等功能,在满足各种外部及内部需求的同时学生的日常教学不受干扰,避免外部扰动因素对特殊学生造成心里影响;人性化的环境配置、清晰的空间组织形式,目的是能够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对活动场所的特殊需求,形成一个安全、有归属感的家园,让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下成长与进步,生活技能得到提高,各种不足得到康复,最终适应并成功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最后,对校园各功能组团进行合理划分,功能分区遵循“属性分离、空间融合”的设计理念,完全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不同区域需要进行正对性管理的需求为出发点,比如教学组团是针对有组织活动行为进行的空间设定与管理,配套及服务组团是针对教师及工作人员联系及外部人员观览联系等不同方式进行组织,生活组团是群体性活动空间,需要具有相应安全设施及陪护场所的设置等不同需求形成属性分离状,考虑的实际使用需求,再各分离功能状态下采用空间融合的方式形成可控制的互通与互动性,比如辅助组团与教学组团形成限制联系的方式满足不同联系需求,生活组团与教学组团通过分层联系的方式与教学区域进行对接,形成不同阶段的学生单独通道的方式以因对聚集性管理需求等,应注重校园与社会及外部条件的对接需求,特殊教育学校是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及家长关注的场所,需要满足不同关注与对外交流的需求,基地南侧结合入口前广场,为对外进行交流的主要场所,行政用房也设置与南侧,方便组织各种社会交流与参观活动,满足家长各种探视要求,从而形成由南往北为公共活动区、教学区、生活区的功能过渡。(动-静,外-内)。规划总平面如图2所示。

60e676a0c4ea8_html_4f859ef5fafda924.jpg

2规划总平面图

4、建筑功能

4.1、功能与布局

结合总体规划布局充分理解与思考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需求,采用以人为本,动静分离的原则,整体塑造南动北静的大格局,也为主要的生活与教育区域争取最佳风向与日照条件,将校园划分为行政与展示,教学实践,体育与生活后勤三大功能板块,通过公共空间将各个功能彼此联系起来,共同构建一个形态及功能丰富又统一的校园环境,使得交通简洁顺畅、安全高效,在管理上满足特殊教育学校分区管控,适度联系的特殊需求,采用不同年级分层连接,底层架空塑造交流互助、共享联动空间等不同方式,有效应对交流与分离教学的精细化需求。

4.2、公共空间与配套设施

公共空间配套设施主要是满足特殊学生的交流与康复需求,在空间规划中将这一功能空间设置于底层区域,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层面,同时注重内外联动的方式进行规划,避免常规特殊学校的室内共享康复与交流环境闭塞、场景失真的弊病,通过室内外联动的方式提高环境真实度与复杂度,通过设施及环境的安全性措施使得外部环境成为内部空间有效的拓展,提高共享交流与康复模拟的真实度与环境品质;在不同的功能性院落内,根据不同学生的训练要求,提供不同的室外环境与模拟康复设施,如街道模拟场所,城市认知场所,听音设施,日程生活场景模拟等,与位于西北角的康复区域联动一体,满足多种教学与康复训练需求。外部模拟与配套空间如图3所示。

60e676a0c4ea8_html_75272f54bb97b4e5.jpg

3外部模拟与配套图

5、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体现现代教育人文内涵与时代特色,绿化、环境应结合外部空间康复与模拟等诉求,充分体现特殊教育学校在形象与色彩,空间与个性化需求上的差异,形式及空间语音简单统一,联系流畅,外部环境安全,看护便利等特殊需求;

整体建筑为三层,局部为二层,立面设计采用简洁且富有张力的建筑形式,与周边风景区的形象相协调,将多组建筑组合形成流畅的群体形态,塑造动感且具有活力的校园建筑群,使人能够从总体上体会到建筑与环境起落之间的呼应,摒弃了常规学校过多体量穿插与组合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建筑形象更容易被学生感知和认同,建筑围合成的庭院空间也追求简洁与联通性,是特殊学校在造型层面的思考与尝试。

6、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与科技的需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中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发展水平显得尤为重要,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与设计要与时俱进,重视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的建设与设计研究,不断提升与改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整体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设计与普通学校设计最大的不同是所面对的对象是特殊儿童,规划设计需要通过有效的空间组织,合理是功能分区,灵活的交通联通与管控,适宜的环境塑造,有序的内外空间整合,构筑一个安全,有归属感的人性化校园;

设计应为各类特殊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服务空间,通过互助、互帮、交流与生态型校园环境的塑造,通过构建各类特殊学生需求的康复训练设施、模拟场景、多种学习、游戏、自修、交流活动和教学场所与空间,促使进一步开发特殊学生潜力,发展自身的优势,培养并塑造自信、自尊的健全人格,在校园里使得各项生活技能得到培养与成长,最终让学生妥善地回归社会,积极的融入日常生活打下坚实基础,这也是特殊教育学校规划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标准》【JGJ 76-2019】2020年3月1日实施

[2]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华夏出版社.2006出版

[3]张翼汤朝晖.特殊学校普通教学空间构成浅析

[4]中国教育概况——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教育部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