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8
/ 2

关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的思考

魏丽娟

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农业水务局


摘要:农田灌溉渠道在我国农业,尤其是缺水、水质不佳地区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解决缺水、水质差等问题,农田灌溉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也需要说明政府对此的重视。针对目前灌溉渠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优化灌溉渠道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字:农田水利渠道;对策研究;水源水质

引言:农田灌溉渠道是农业生产中最关键的一步,由于各地区水资源条件不同,农田灌溉渠道经常出现无法满足作物需要的情况,导致作物产量下降的事件频繁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粮食供应问题。其原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低效的水源和低效的灌溉技术,要想真正改变这种现象,就需农业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共同发力,提高工作水平。

1.农田水利渠道工作中的不足

1.1农田灌溉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不足已成为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合理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条件,可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科学、合理地管理农民灌溉,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农民缺水问题,避免农民用水纠纷和用水矛盾。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必须做好灌溉用水的规划管理。农田灌溉管理就是利用水源对农田进行灌溉,保证作物及时、高效的灌溉,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有效提高我国山区农业用水的水平,解决水资源的管理问题。对农田灌溉缺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业用水问题。优质合理的灌溉管理,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合理运用灌溉技术,可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满足农业生产发展需要。

1.2对农田水利渠道工作重视程度不足

优质农田灌溉管理策略是地区性灌溉有效发展的保证。现有的地区性灌溉管理政策存在一定的缺陷,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例如在灌区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灌溉管理制度,导致灌溉工作不彻底、不及时。部分地区由于政策、体制等原因,普遍把水利投入农业生产,使农民灌溉面积增加,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目前我国水利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实施节水灌溉管理,任何地区都需要节水的资金支持。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用水不断增加,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水利投入不断减少。由于管理资金不足,无法及时修复和维护农田供水和灌溉基础设施,农业灌溉效率低下。灌区管理者的工资不能得到保证,他们的管理积极性就会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田灌溉的质量和效益。

1.3农田水利渠道的技术及硬件不到位

目前我国水利部门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未能及时有效地制定科学合理的水利基本建设计划。虽然做了详细的场地规划,但是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的实用性,不能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实践。此外,管理团队成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在理论与技术上也存在着一些矛盾。我国从事景观保护和灌溉管理的工作人员几乎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节水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达不到标准。因此,节水灌溉管理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必然不高,在这种管理水平下,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就很难保证。另外,参与灌溉的工作人员多为当地农民,虽有较丰富的灌溉经验,但对水源的利用不够重视,易造成灌溉水源的浪费,不注意水源的保护问题,也很容易造成水源污染,从而对后期农田水利渠道工作产生相应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农田水利灌溉工作人员与工作岗位之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知识割裂的矛盾。在农田灌溉方面,具有水源保护、水源合理利用理论知识的人才经验不足,具有丰富农田灌溉管理经验的地方工作人员缺乏水源保护理论知识,造成农田水利渠道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精确化的农田水利渠道管理难以开展,物尽其用,无法发挥各种自然资源的有效作用。

2.针对于灌溉管理问题过程中问题的对策

2.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田水利渠道工作重视程度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的关键在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革有关农田水利建设与管理体制。我国应根据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切实可行的修改。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建立处罚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落实相关制度,严明纪律,严格执法,发挥规章制度的作用。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奖励制度。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优秀员工奖励。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明确工作重点,加强宣传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抓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此外,还应改革相关的农田水利工程制度,认识其性质,由农民自己组织,以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市场化发展。当前我国灌溉及灌溉管理资金严重短缺,对灌区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实施节水灌溉制度后,节水灌溉工程和灌排工程效果不佳。农田灌溉管理水平相对落后,主要原因是不同项目组合不合理。对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工作,完善融资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大型农田水利建设中,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资金的投入能够保证相关部门一系列生产活动的有序进行。为有效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应完善资金管理措施,合理分配和调整灌溉用水。为有效利用和加强资金管理,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缺水状况。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工作中,同样要高度重视农田管理对节水灌溉效益的影响。

2.2加强农田水利渠道工程的验收标准和工程监督

农田灌溉工程验收是整个工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结合了高要求和高标准,可以提高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首先,应当对监督巡视工作流程进行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巡视工作流程,在实际巡视工作的基础上,对实际的农田水利渠道工程提供技术指导;其次,在巡视工作中,不能仅仅依靠查、摸、捏等手段进行检查。要从多维度、多角度进行观察、测量、检验;在施工过程中,除严格检查外,对日常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有效方法。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和相应的处罚机制,很容易导致监管工作在建设中出现混乱。要充分发挥建设工程监理的作用,就必须完善建设工程监理机制。对监理活动中发现的违规问题采取明确的处理措施,使违规问题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2.3结合新型技术促进农业现代化

伴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和数字化控制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机械在农业上得到应用。对新灌溉技术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灌溉用水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关部门要重视技术层面的优化与更新。首先,通过使用预测灌溉和大数据,可以对作物生长的实际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综合分析区域气候和水文条件,根据作物需水量的增长趋势,预测作物未来生长情况。利用上述资料和结论,可提供合理灌溉用水。二是精确灌水技术,通过利用和管理作物的实际生长状况,实时控制灌水时机,把握精确灌水的优势和作用,达到作物健康生长和增产。

3.结语

农业水平的提升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保证,而农田水利渠道工作是农业水平提升的关键,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农业水平。在农田水利渠道工作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各级单位通过采取一定的改善措施保证农田水利渠道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建波.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低碳世界,2019(6)

[2]刘青.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与灌排效果评价——以四川大学崇州现代农业基地为例[J].地下水,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