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1
/ 2

论述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罗玉卿

广西警察学院 530029

摘要:我国城镇化发展新时期主要是以新型城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并且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就地就近城镇化与我国的人口流动规律相符,并且对传统城镇化发展当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可以进行高效解决。到目前为止,我国的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展了就地就近城镇化,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肯定,同时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个主要渠道。

关键词:就近就地 城镇化 重要性 策略

就地就近城镇化对农村的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但是一定要从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深入挖掘就地就近城镇化发展状况,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良好的解决措施,使得就地就近城镇化得到不断的发展和进步。我国要不断拓宽就地就近城镇化渠道,为以后的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必要性

1.1我国国情的特殊性需要发展就地就近城镇化

由于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发展的步伐,使得城镇的规模得到了不断的扩大,水平也不断的提升,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例如,大城市的人口过多且密集,中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出现严重的经济衰落现象,这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大城市来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进行带动,同时也需要城市自身的不断进步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1}。农村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组成环节。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历史文化背景、区域的差异化,使得就地就近城镇化成为我国农村城镇发展的一个主要渠道。

1.2各地就近就地城镇化的实践探索经验

在我国各个地区进行小城镇战略实施的时候,曾经对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方案和布局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并在我国东部率先对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比如珠三角模式、温州模式、苏南模式等。其中,苏南模式是经过政府支持和市场推动双方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城镇化模式;温州模式主要是通过私人经济发展来带动乡镇企业的城镇化模式;珠三角模式主要是借助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优势和资源上的优势使其走上了工业发展的道路。

2、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面临的困难

2.1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在我国,土地是国家的,农村的土地是集体的,农民的利益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得到了较大的保障。农民不愿意放弃土地,是因为农村户口有着较大的优势,然而,从当前的土地流转状况来看,政府制定土地流转制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但在实际时执行的过程当中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土地流转中的纠纷问题,农民对土地政策缺乏全面的了解,这一点只有在出现问题时才会进行关注,最终的结果就是使得土地流转被迫终止,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土地的浪费,使土地流转失去了持续性。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只有少数的农民愿意放弃土地经营权。对于农民来说,土地不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他们的社会保障。因此,即使国家推出了较大的惠农政策,在土地流转市场不健全的状态下,农民依然不愿意放弃土地的经营权。

2.2产业支撑力薄弱

产业的发展是支持就地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然而,从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来看,就地就近城镇化水平并不高,而且还缺少必要的产业支持。首先,农村自身的工业基础较差,没有形成规模,因此,规模效应较低;农村的产业具有较弱的凝聚力,不能充分吸引剩余劳动力,所以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其次,农村的特色产业规模普遍偏小,有的乡镇即使发展了特色产业,但是没有制定正规的产业指导制度,再加上自身的落后性,使得乡镇企业不能形成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优势产业。比如,河南的乡镇企业就有着较弱的基础,不仅布局分散,而且规模较小,不能充分吸引相关的就业人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缺乏,导致企业发展停滞不前,没有一个较大的龙头企业引领和支持,使得它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也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

2.3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实践探索过程当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就设施建设与城镇建设的步调不一致,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需要人来完成,这就需要对相关的社会服务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这也是吸引农村人口的一个主要方面。然而,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实际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建设能力,对城镇化发展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缺乏足够的能力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

3、促进我国就地就近城镇化的策略

3.1对土地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要想使得就地就近城镇化得到高效的发展,就需要对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进行保护,使他们可以没有后顾之忧的进行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还可以鼓励农户把生产经营规模进行扩大,防止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要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作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使得农业的发展向着规模性方向迈进

{2}。对农村的产权交易市场进行完善,让农民对土地流转有着主动权;还要提高调解能力和服务水平。在对农村的土地制度问题进行解决时,主要内容是土地流转要保持其连续性,所以,在确保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要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用权、流转收益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解决,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防止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

3.2加大投资力度鼓励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政府要对城镇建设加大投资力度,为其设定一个专项的投资资金,并且,建立一个完善的投资机制,使得更多的民间资本可以投入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对政府资金起到一个缓解的作用,同时,还能有效解决政府投资能力和城镇建设成本之间的矛盾。可以把民营企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适当的引入其中,并进行收益的合理分配,使得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投资主体也得到不断的扩充,进而确保就地就近城镇化建设资金得到长期的供应。

3.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落后,不能对人们的生活需求进行满足。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提高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对中心城镇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对农村道路进行改善,为人民走出去提供更多的机会;要提高对农村的垃圾处理问题,提高环境质量,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使得城镇的综合服务能力得到提升{4}。其次,要提高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能力。最后,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大数据等建设智慧型政府,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并建立一个共享平台,使人们可以通过平台获取自己想要得到的数据信息。例如,在丰县就对老城区进行大力改造,对新城区的城市品质进行不断的提升,积极建设具有特色和配套齐全的小城镇。在依据大数据的背景下,使得教育、交通、医疗等民生体系得到不断的健全和完善,民生管理更加趋于智能化。同时,还加强了农村的网络建设,拓宽了农民与外界沟通的渠道,充分利用网络优势优势提高农民收入。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在对城镇化道路和模式进行选择的过程当中,要对就地就近城镇化给予高度的重视,把它的优势和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通过点和面相结合来促使城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对农村的生活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从土地改革、公共服务等方面使广大农民乐于参与到城镇化建设当中。

参考文献:

[1]刘国斌,陆健.新时代就地就近城镇化产业培育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9,44(01):63-69.

[2]李强. 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N]. 北京日报,2019-02-25(018).

[3]马海韵,李梦楠.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理论述评与实践进路[J].江海学刊,2018(06):105-111.

[4]李梦楠. 就地就近城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