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30
/ 2

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

刘晓娟

武警某部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并对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探究。方法: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抽取20例部队官兵训练伤患者(实验组)与20例部队官兵训练未受伤者(对照组)进行研究,对以上40名部队官兵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分析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经调查表明,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结论:经分析,发现引发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不良心理有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会对康复产生一定的影响,故而采取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提升康复效果。

关键词:部队官兵;训练伤;心理因素;护理干预措施


部队官兵在训练时,出现训练伤属于最常见的一种症状,根据受伤程度,他们的心理变化也不同。在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配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不良心理,使其重新回归训练,减少再受伤率[1]。本文就以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探究相关护理措施,内容作如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抽取20例部队官兵训练伤患者(实验组)与20例部队官兵训练未受伤者(对照组)进行研究。实验组年龄19-25岁,年龄中位数为(22.55±1.26)岁。对照组年龄18-26岁,年龄中位数为(23.05±1.22)岁。由于患者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分析训练训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

心理因素分析:应用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官兵受伤恢复期时的影响心理因素,以此为依据,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改善官兵受伤恢复期时的不良心理。

心理护理:对官兵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训练期间受伤,会导致官兵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心理,如自我否定,故需要在护理时采取角度交换法与患者进行交流,拉近与其之间的距离,引导他们倾诉内心的疑虑与烦闷,并对其兴趣、爱好进行了解,为其提供相应的书籍与音乐,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信心,促进康复,从而提升训练信心。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普及相关知识,让其可以了解伤痛与自身情绪之间的关系,使患者可以积极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此外,强化个体化的护理,因官兵个体差异的不同,再加上不同的入伍时间,无法正确对训练伤进行定位,故此时结合病情,为其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配合度,使其能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提升护理质量。在出院前实施健康教育,官兵在回到部队后,需要接受训练,而训练伤的出现会增加训练恐惧心理,故需要实施健康指导,让其认识到恐惧训练属于负面心理,如恐惧训练或是躲避训练,会增加二次受伤率,采取鼓励的方式,让其以积极的心态接受训练,保证良好的训练心理,降低或是预防再受伤率。

1.3观察指标

分析训练训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对比两组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4.0分析,若有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1. 结果

2.1两组不良心理比较

经调查表明,观察组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不良心理比较(60dc0f280e6fb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组别

焦虑(分)

抑郁(分)

恐怖(分)

偏执(分)

人际关系(分)

观察组

1.6±0.8

2.0±0.5

1.7±0.5

1.9±0.3

2.0±0.5

对照组

1.2±0.4

1.2±0.4

1.2±0.2

1.2±0.5

1.6±0.4

2.2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

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心理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见表2。

表2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60dc0f280e6fb_html_a45627bcf20975f4.gif

时段

焦虑(分)

抑郁(分)

恐怖(分)

偏执(分)

人际关系(分)

护理前

1.6±0.8

2.0±0.5

1.7±0.5

1.9±0.3

2.0±0.5

护理后

1.5±0.5

1.3±0.3

1.1±0.3

1.3±0.4

1.5±0.2


  1. 讨论

随着强军梦、强国梦的广泛推广,使部队实战化军事训练广泛开展,在训练中,官兵参与训练时无法避免受伤,需要及时为其开展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干预,以此来保证身心健康。而身体及心理因素、带伤训练、官兵争强好胜心理等均是引发官兵训练伤的主要原因[2]。而在恢复期,部分训练伤官兵会出现不良心理,如恐惧、焦虑、抑郁等,从而对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对训练伤官兵心理因素进行分析,之后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减轻不良心理的同时使其可以在伤好后尽快融入到训练中。经分析,焦虑、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属于引发不良心理的主要原因,故在护理中,以心理疏导方式,帮助患者减轻不良心理,提高治疗及训练信心,并配合科学的健康教育,让其可以正确认识训练伤,明白如何预防训练伤,在减轻不良心理的同时减少再次损伤率。


参考文献:

[1]李菁. 部队官兵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8, 12(005):243.

[2]朱洪玲. 部队官宾训练伤恢复期心理因素的分析及心理干预[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 18(17):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