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单村供水长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8
/ 2

农村单村供水长效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王牧野

杭州滨江水务 310000

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全市区域面积2321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街道),总人口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9万人。市境内多山,山势陡峻,相对高差达400米~600米,坡度常为30~40度,自然条件受限,农业人口居多,山区水质不达标,是建德市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路上一个重大的难题。

近年来,建德市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思路,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全力以赴干在前、抓落实。

高标准推进、优质化供水、精细化服务,以历时一年的“建德速度”,实现了26.9万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目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饮用水三年达标提标任务,被列为农村清洁供水数字化管理省级试点县。

  1. 农村单村供水工程运行历史

2007年以来建德市共有在用农村饮用水工程378处,原有多数供水工程建设标准低,技术设施比较落后,农村供水的基础设施十分薄弱,饮水困难长期存在。截至2017年底,全市仍有6.1万在册农村居民需要单村供水站供水,原有单村供水站点多、路远、地偏,设计标准低,设施设备简陋、管网材质使用年限短,破损滴漏严重,饮用水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是实现农饮水达标提标的重难点。

  1. 农村单村供水工程运行现状

2018年建德市针对农村饮用水实际,因地制宜,对标对表,拉高标杆,适度超前规划,明确并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目标,坚持把农饮水安全工程作为全市民生重点实施项目来抓,为顺利推进农村饮用水三年行动奠定坚实基础。

2018-2020年,全市实施城市管网工程25处,乡镇水厂提升和管网延伸工程12处,单村新建供水站8处,提升115处,农村饮用水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7%、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达到95%、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达到90%,全市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88%以上,完善以市级供水管网为主、镇级管网为辅、单村供水站为补充的供水格局。

面对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方面的困境,建德市按照省水利厅统一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农村供水工程县级统管体制机制改革,立足实际制定出台了《建德市农村饮用水市级统管实施意见》,建立长效长效运营管理机制,采取“企业运营、部门监管、镇村协作”总体思路,实现县域城乡供水“同标、同质、同服务”。

  1. 主要亮点

1.凝心聚力,率先完成项目建设。

对标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城镇水厂监管经验,实地勘察、绿色选址,对原有供水站点坚持“六个有”标准化建设,每个单村供水站内都有“围墙、管理房、消毒间、过滤设备、视频监控和专人管护”,实现了“六个一”信息化提升改造,全部配置“一套在线水质检测仪、一套自动加药消毒设备、一套自动计量装置、一套远程控制器、一套饮水安防系统、一套水厂监控视频”,为实现供水数字化远程管理提供基础支撑。

2.创新管理,强力推进市级统管。

落实农村饮用水管理“三个责任”、完善工程运行管理“三项制度”,成立农村饮用水运营中心,筹建精干力量组成服务团队,下设综合管理、技术工程、抢修维护、运行控制中心和110服务中心等科室,专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日常管理和数字化平台管理。设立农饮水“110”热线,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饮水问题。实施党建引领农饮水安全管理工程,建立“市级统管、镇村包干”党员联系管护机制,每个单村供水站都设立一名党员支援巡查员,通过建立“一点、一站、一制”护好饮水安全“最后一公里”。坚持政府补贴和市场化收费相结合,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对低收入农户等特殊对象实行水费优惠支持,解决了53位低收入农户饮水的安全问题,并对农村饮用水工程未覆盖的农户采取加装净水器等措施,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

  1. 智能报警,创建农饮水智慧化管理平台。

打造城乡饮用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整、高效、现代化的指挥调度、智能信息处理中心,实时掌握各环节数据及调度控制。2020年2月28日,全省水利局长视频会上,建德以《创新开展数字管理,助推城乡清洁供水》作全省典型经验交流,把建德作为全省城乡清洁供水平台的试点。

高起点对应高要求,市水务公司负责对全市单村供水站实行统一专业化管护,公司紧扣城乡供水使用、服务、监管各个环节,积极推进“城乡饮用水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建立集实时监控、互动服务、协同监管、扩展提升的四位一体的智慧平台,实现了城乡供水与数字化技术的有机融合,推动了城乡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3.1 数字+监控

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安装饮水安防设施(监控摄像头、电子围栏、远程门禁),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保障供水站安全供水。通过远程监控、远程调控,远程调度等功能,确保水源地原水、制水、管网、末端4个环节的全程监管,凭借数字赋能实现“三远四环节”,真正做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监管。全市123处单村供水站

借助数字化技术解决“看”的问题的同时还可以解决“干”的难点,通过自动预警和次氯酸钠加药系统,运用后台自动控制技术,平台会根据目标余氯值自动投加药剂量,农饮水运维团队可以及时发现处理故障,降低了运维成本,提高了运维效率。

3.2 数字+服务

建立“农饮水110”响应机制,开通饮水安全问题和服务问题热线受理电话,形成饮水安全“答疑、督办、维护”一体化受理、一站式服务,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读取平台报警信息,形成问题“及时发现、实时预警、专业处置”的闭环服务。24小时在线值班,随时记录,随时报漏,随时抢修,第一时间解决农村用水中的困难,为农饮水工程建设引入了一双社会的“眼睛”,确保把这一项民生工程变成“民心”工程。

3.3 数字+监管

平台设计中系统自动生成历史用水量和增长变化曲线,结合公司运营技术人员的管理经验,准确预测短期和中期的用水需求,提前做好保障措施和调度准备,保证供水充足。建设自动化控制调度监控系统,实现24小时在线水质检测、远程自动加药、远程监控、远程调控和远程调度等功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人员成本,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程监管。实时监测进水流量数据,结合天气及季节变化,找出报警原因,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保障供水不间断。

建议

结合建德市实际情况,在现有建德市农村饮用水良好的数字化平台基础上,对“十四五”期间建德市农村供水安全工作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大农村饮用水运营投资,强化水源地保护,加大老旧管网改造,确保水费收缴全覆盖,进一步实现规模化集中供水解决农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大数字平台场景研究,做大“水数据库”,完善水源水量预警模型,根据模型推算,科学分析研判可供水趋势,为旱情预警、监测和分析提供有力的参考借鉴。三是聚焦民生服务主责,打通农饮水运营中心、水厂、用水居民主体之间的服务流程断点、数据断点,通过数字平台集成化运作,实现了更多民生服务功能。四是完善供水运行服务模块,与钉钉、微信、短信等通讯APP对接提前发布计划停水、限时供水等信息,提升居民用水幸福感。五是打破水利、环保、住建、卫健等各主管部门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整合相关部门之间数据交换服务,实现部门全面监管的同时为解决复杂民生问题提供更多数字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