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6
/ 2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探讨

徐友莲 1 刘绍绍 2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山东 济南 250118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的经营体制也在发生转变,保证变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电力尤为重要,但是定期检修已经不能达到电力部门的这一要求,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转变检修观念,将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相结合,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定期检修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将状态检修结合到检修工作中的具体实施要求。

关键词: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变电设备;管理


定期计划检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检修的问题,但是随着电力系统中微机继电保护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器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提高,开展状态检修模式已经成为变电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它能够很好地解决定期检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电力体制的改进。

1、定期检修的不足

定期检修指的是对设备实施定期的预防性试验,定期进行检查修护。定期检修能够消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定期体制缺乏科学性,在这种检修制度下,检修人员不管电气设备的初始状态、环境差异和运行状况,一律到期必修,对设备的安全运转产生影响;其次,定期检修缺乏经济性,在电网迅速发展的今天,检修任务越来越繁杂,供电企业无法承受这,采用定期检修的方法不仅会增加财力支出,还不能保证设备的完好无损,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也很有可能导致设备完全损坏,造成一大笔损失;最后,定期检修缺乏周期合理性,通常在这一检修模式中,可能会出现维修过度或维修不足的情况,这种盲目的检修方式难以根除隐患,不能满足对电力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要求。

2、状态检修的实施

状态检修指的是通过对设备主要参数的在线监测或带电抽样检测的方式,在设备状态评价的基础上,把预测设备状态发展趋势作为依据,安排检修时间和项目,并主动实施的检修。随着近年来电压等级的提高和电网设备容量的增大,状态检修已经成为高压电气设备检修的发展方向,它为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全性能以及优质的运转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和管理保障。状态检修具有以下优点:状态检修具备节省大量维修费用,提高电力设备可用系数,增加供电能力,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发供电的可靠性,降低维修成本等优点。

2.1、管理人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状态检修

实施状态检修需要改变人们传统的预防性检修思维方式,同时又要逐步解决目前在技术及管理上的问题。客观地认识到改革传统的检修制度不可能快速地一次性地解决所有的问题,检修制度的改革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因此实施状态检修既要有长远发展目标,又要扎实稳妥的分布实施,在试点取得一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为全面实施状态检修奠定良好基础。

2.2、完善基础工作

为每台设备的基础技术信息资料和运行资料建立档案,例如设备的出厂合格证、出厂试验记录、设备说明书、设备技术改造、设备安装技术资料、设备的修理记录以及定期的实验报告,都要记录到设备的档案中,搜集和整理设备缺陷整改记录,建立全面有效的查询系统,为状态检修提供可靠的技术资料。将带电测试手段、在线监测技术和离线信息采集结合在一起,增加设备的信息源。在日常生活中对设备进行测试,可以使用红外成像技术、变压器油气像色谱测试技术,对设备的电流、电压、功率、温度、绝缘、机械性能等物理运行状态表现进行实时监测,同时要注意做好设备原始记录、图纸以及设备的运行、检修、试验数据资料的加工整理工作,将在线检测技术与离线信息采集相结合以达到消除状态信息采集上盲点的目的。

2.3、应用先进技术

状态检修与定期检修的到期必修不同,它讲求的是该修必修,对老化、落后或者故障率高的电气设备利用先进技术或性能优良的电气设备进行改造以保证电网设备供电的连续可靠性。例如,利用复合绝缘硅胶绝缘子来代替瓷式绝缘子,用ZN真空开关替代老式的多油或少油的开关,既能节省人力又能节约维修费用。

2.4、改革现有的生产管理系统

变电设备的运行与检修、试验、继电保护、调度和安全监察等环节都包含在生产管理系统中,涉及到送电设备运行和检修管理、变电运行管理、变电设备管理和保护装置的检修计划制定、各类操作票和工作票管理、设备耐压试验管理、设备缺陷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将这些工作做好,能够为日后状态检修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3优化变电检修管理流程研究

3.1、建立设备台账,做好缺陷隐患管理

针对变电检修工作中存在的管理混乱等问题,电力企业可通过建立设备台账,做好对设备缺陷和隐患信息的有效管理,使复杂和繁琐的检修工作可以更具条理性,从而可以有效避免检修过期、漏检、重检等现象的发生,同时对于变电设备的问题和隐患也可做到提前预防,并在发生故障后可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处理。此外,对检修工作应重新进行分工和划分责任,按照一次、二次设备运行管理以及大小修和日常维护等工作要求,建立检修人员负责制。为各班组分配具体检修任务时,应在各班组进行各项检修操作前,对其详细讲解技术说明和工作目标、规范,以具体班组和负责人员为基础,确保检修工作伴随运行条件、环境、设备变动、各项需要等进行同步变化与更新。

3.2、加强对检修现场秩序管理与安全管理

检修过程中必须确保现场工作的安全性,必须要做好现场秩序的管理工作,明确所有检修人员的职责,实施岗位责任制,以提升检修技术人员对检修工作的重视度。在变电检修过程中,检修技术人员是主体,强化与各专业的配合,落实好安全文明施工。在检修现场还需设立安全质量监查小组,对检修现场定期进行督查和监督工作,若发现检修人员出现错误,应及时进行指明和纠正。在完成检修后,应立刻开展验收工作,检查设备是否保持正常稳定运行状态,确保检修质量,若依旧存在问题的设备,应督促其立刻返工重新检修,保证检修工作的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3.3、更新管理模式,提升检修工作安全和效率

检修工作安全和效率的有效提高,应摒弃传统检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创新管理模式和优化检修流程,如可采取整站、整段母线停电的方式,分设备、分节点的开展综合检修工作,提高检修工作安全和效率。同时也要对检修过程进行科学调整,注重对检修细节的优化,如传统的变电检修模式会按照地方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员工检修区域范围进行规划,有的地区会存在3-5个人检修相同地区的情况,但这3-5个人多数情况会身兼数职,工作量较大的现场开展后因人员不足而造成设备检修效率低等问题。所以,为了提升检修效率,可通过不同地区人员的协同配合开展协作,从而保证检修质量的提高。

3.4、构建技能培训机制,做好检修人才的储备工作

为了推动变电检修的不断发展,应构建健全的技能培训机制,积极培养检修专业人才。当前,在变电检修管理中技术全面的人才十分短缺,为了改变该状况,需不断提升检修人员的个人素质,并积极利用多专业的老员工的经验丰富等优点,重视现场多方面的培训,以确保人才储备工作的有效落实。构建技能培训机制,可使有丰富经验的老员工对年轻人员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从而使年轻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累积经验,有效防止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同时加强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也可使老员工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积极性,以更好的开展变电设备检修工作。此外,还应强化培训考核,以及时了解培训人员的工作状况,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以确保年轻检修人员素质水平的不断提升。

4、总结

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的目的都是为了对变电设备进行检修,使设备良好运转以预防电力事故的发生。总之,随着变电设备技术的改造,要变更观念,更加积极地创新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完善状态检修,从而达到真正提高变电设备检修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文婷,潘李兴,吴江.试析变电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设备维护方法[J].机电信息,2012(33)

[2]陈玉斌.浅析110kV以内变电设备的应用与维护[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10(9)

[3]梁文焰,黄蔚.建设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信息系统的建议[J].广西电力,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