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在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1
/ 2

PDCA循环在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的效果分析

刘义君 李廷明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402160

摘要:目的 分析PDCA循环在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62例儿科规培护士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应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对比学习效果。结果 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实验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满意评价,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儿科;规培护士;带教;PDCA循环教学模式;护理;

随着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不断完善,人们更加关注培训质量。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学习方式,教学内容死板,且教学方法单一,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继而影响学生学习成绩,不利于培养综合思维[1]。当前,人们深入研究教学管理有关知识,多种新型教学方案广泛应用于临床,如PDCA循环教学模式。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结合客观规律所总结出的一个循环体系,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优点,广发应用于临床[2]。当前,临床儿科规培护士实施PDCA循环教学模式的有关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将选取62例学生为对象,探究PDCA循环在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2例儿科规培护士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11月-2020年11月,分为参照组31例与研究组31例。参照组护士中,其中参照组,均为女性,年龄为20-22岁,平均年龄为(21.87±0.19)岁;均为大专学历。研究组护士,均为女性,年龄为20-23岁,年龄平均值为(21.92±0.16)岁;均为大专学历。两组实习生一般资料对比分析,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由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采用灌输式教学,对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均需向学生重点讲述及示教,确保学生对学科知识准确把握,进而掌信息握所学知识与操作技能。

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1)计划:成立专项教学管理小组,制定PDCA教学方案并培训到每位带教老师,以掌握此教学法。在带教过程中,根据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并定期评估,对存在问题:比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差、内容枯燥等;收集有关资料信息,教学组分析其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2)执行:所有规培生在本科室轮转时间为三个月,其中前一个月初期,第二个月为中期,第三个月为晚期,初期教学阐明学习目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并掌握专科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各项技术规范和流程等;中期教学重点为进一步掌握相关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后期教学重点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如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方式,培养护培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各阶段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要求护培生掌握专科护理常规。教学各阶段结束收集反馈信息及存在的问题,做为下一阶段改进的依据,各期结束评价上期改进的效果。整个轮转结束通过考试分析、师生联席会等方式总体收集反馈信息及问题汇总,作为下一轮整改的依据,如此PDCA循环往复,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带教中对于未完成的内容查找原因并重点强调。每月组织座谈会,倾听带教老师及学生想法,寻找教学存在问题,及时修正。在培养学生职业道德时,由学生作为主导,重视培养学生仁爱之心,进行必要的组织活动,激发学生工作热情。(3)检查:教学管理小组,定期进行考核,在月末综合测评,对操作规范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4)落实:组织质量分析会,对教学中存在问题认真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进一步完善修订教学方案。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学生进行实验成绩考核,共100分,分数越高成绩越好;考核学生的理论成绩,共100分,分数越高理论成绩越好。随后,使用调查问卷,评估学生的主观感受,包含学习兴趣、识记能力、知识理解、分析能力。最后,评估满意度,使用满意度量表综合评估,分为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意义

使用SPSS21.5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T检验,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参照组护士应用常规教学在教学以后,理论成绩为(83.12±5.64),操作成绩为(85.38±5.78);研究组护士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理论成绩为(90.78±6.69),实验成绩为(92.17±6.34)

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操作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T=7.9564,T=8.0945)。

2.2 两组学生综合能力对比

参照组护士应用常规教学在教学以后,兴趣评分是(85.53±4.17)分,识记能力评分是(80.03±4.21)分,知识理解评分是(91.34±4.52)分,分析能力评分是(86.65±5.34)分。研究组护士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兴趣评分是(91.64±4.56)分,识记能力评分是(86.79±4.82)分,知识理解评分是(98.53±4.65)分,分析能力评分是(92.56±5.41)分。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45,T=5.3263,T=7.5232,T=6.8945)。

2.3 两组学生满意度比较

参照组护士应用常规教学在教学以后,满意度为25(80.65%),其中13例学生表示十分满意(41.94%),12例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8.71%),不满意6例(19.35%)。研究组护士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满意度为30(96.77%),其中19例学生表示十分满意(61.29%),11例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5.48%),不满意1例(3.23%)。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X2=4.8923)。

3 讨论

当前,国外个体化教学理念受到更多人的关注,随后,我国引入个性化教学理念,并开展系列研究[3]。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一种连续性、统一性、完整性管理方式,其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分别为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属于大环套小环,小环套大环的反复循环过程,表现为螺旋上升式,并非简单重复的过程[4]。大量临床实践表明,在临床护理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应用效果显著[5-6]。PDCA循环教学模式为持续改进过程,在执行阶段中始终贯穿检查,对执行情况随时检查,及时纠偏[7]。在儿科规培护士带教过程中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可及时发现新问题,整改问题,结合学生个性特点、学习需求,制定教学目标,有助于引导教师采用具体、针对性教学活动,促使教师责任感不断增强[8]。在PDCA循环教学模式中,临床带教由以往的经验化转变为科学化,带教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同时还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差异选择学习方案与学习目标,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调动起来,取得显著学习效果[9]。本次研究中,两组学生应用不同教学模式,结果可见,研究组理论成绩(90.78±6.69)、操作成绩(92.17±6.34)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学习兴趣评分、识记能力评分、知识理解评分、分析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各指标,P<0.05。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P<0.05。

综上,儿科规培护士带教中应用PDCA循环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满意评价,应用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龚永书.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养生保健指南,2019,(15):242.

[2]汪春霞,陈亚玲,陈肖宇.儿科护理带教中角色体验法结合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研究[J].家庭医药,2018,(12):276.

[3]刘林.PDCA循环管理法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8):282.

[4]周迎春,张春梅,贾玉双.远程视频辅助PDCA循环教学在护士带教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12):94,134.

[5]邹盼盼.PDCA循环法在儿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15):229-230.

[6]饶玲,粟绍洁.浅析PDCA循环系统应用于小儿矫形外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228.

[7]林枫枫,邓英梅.PDCA循环理论在新生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41-42.

[8]黄晓菱.PDCA循环法提高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分析[J].智慧健康,2019,5(17):35-36,41.

[9]罗小娟,丁明,刘芙蓉, 等.探讨PDCA循环在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2018,2(3):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