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学硕和专硕选择的影响因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10
/ 3


医学生学硕和专硕选择的影响因素

李志鹏 马立强 陆赫 闵婕 *

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为更好地了解医学生考研方向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自编“医学生考研方向选择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河北医科大学197名医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医学生未来考研更倾向于专业型硕士;年级和父母意见对医学生考研方向选择均有影响,而父母意见的影响更显著。医学院校应引导医学生进行对自己兴趣进行的深刻评估,对考研的选择上进一步加深对不同专业之间区别的了解,帮助医学生选择正确的考研方向。

关键词:考研;医学类学术型硕士;医学类专业型硕士;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961.9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执业要求的不断提高,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医学生希望通过考研提升自己的就业实力[1]。考研的方向主要包括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二者处于同一层次,但培养目标有明显差异: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主导,更注重理论和研究层面,旨在培养高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专业型硕士以专业实践为总方向,更注重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和临床医学技术的应用,旨在培养受过正规、高水平训练的专业高层次人才。本文通过问卷对河北医科大学在校生考研方向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希望了解影响医学生考研方向选择的因素,为医学生合理选择考研方向提供参考及引导。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从河北医科大学随机抽取 197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大一53人,大二41人,大三23人,大四23人,大五57人;男生67人,女生130人。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自编“医学生考研方向选择及影响因素”问卷,共有21项题目,包括基本信息、考研态度及选择方向、考研原因及影响因素三部分。

(三)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Wilcxon检验、Kruscall-Wal-lis H检验、多重线性回归、二元逻辑回归分析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考研态度

对考研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打算考研的有191人,占97.0%;不打算考研的6人,占3.0%。反映了在当前的社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医学生想通过考研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竞争力,来应对就业压力。

(二)考研方向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学硕方向的有54人,占27.4%;选择专硕的有143人,占72.6%。说明大部分医学生在未来专业选择方面更倾向于选择专业型硕士。

(三)医学生对考研的了解情况

表1医学生对考研的了解情况

名称

您的专业(%)

总计

χ²

p


临床

医学影像技术

口腔

康复

护理

麻醉


一般

53(53.54)

9(31.03)

9(64.29)

4(66.67)

7(33.33)

6(46.15)

88(48.35)

41.896

0.000***


不了解

21(21.21)

19(65.52)

2(14.29)

2(33.33)

14(66.67)

3(23.08)

61(33.52)


了解

20(20.20)

0(0.00)

2(14.29)

0(0.00)

0(0.00)

4(30.77)

26(14.29)


非常了解

5(5.05)

1(3.45)

1(7.14)

0(0.00)

0(0.00)

0(0.00)

7(3.85)


总计

99

29

14

6

21

13

182





利用卡方检验(交叉分析)研究不同专业医学生对学专硕差异的了解,可以看出其存在显著差异 (p<0.05),可见不同专业医学生对专学硕的差异的了解不一。大部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已将考研视为本科毕业的首选出路,所以该专业学生对于考研相关信息较为了解;对于护理、影像等专业来说,由于本科就业相对轻松,学生考研需求没有临床医学专业高,自然对考研相关信息了解较少[2]

(四)影响考研方向选择的因素

在了解医学生考研初步意向之后,本研究继续从年级、性别、专业、生源地、家庭经济情况、父母意向及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其对学生考研方向选择的影响。

不同年级学生对考研方向的选择存在差异,大一大二学生偏向于选择学硕,大三大四大五学生偏向于专硕。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增加,选择专硕的比例逐渐增加,通过与表1所得进行关联,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学生们对专学硕之间的差别认识会更加清晰,从而导致学生选择专硕的人数增加。

通过卡方检验研究性别对于考研选择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性别对考研的选择存在一定影响,男生更高比例选择专硕,女生更高比例选择学硕,但无论男女,选择专硕的比例都高于学硕,且男生选择专硕的比例高于女生。

表2性别对选择的影响

名称

您的性别(%)

总计

χ²

p



专硕

86(66.15)

57(85.07)

143(72.59)

7.955

0.005**


学硕

44(33.85)

10(14.93)

54(27.41)


总计

130

67

197





通过频数分析可以看到,临床、麻醉、口腔专业倾向于选择专硕;影像、康复、护理专业倾向于选择学硕;不论家庭所在地是在农村还是城市,学生选择专硕的比例均高于学硕;不论哪种经济状况,选择专硕的学生均高于学硕,但家境普通的学生选择专硕的概率高于平均值,而家境富裕的学生选择学硕的概率高于平均值。

利用卡方检验研究发现父母意向显著影响子女考研方向选择(P>0.05)。

从表3可见,国家政策会影响学生考研方向,如果国家出台的决定对选择专硕的学生产生影响,那么学生们会更偏向于转变为学硕的学习。选择学硕的学生受政策影响更小,选择专硕的学生受政策影响更大

表3国家政策对考研方向的影响

题目

名称

国家对医学生培养的相关政策对你的决定是否有影响(%)

总计

χ²

p

您以后打算从业的方向

专硕

28(59.57)

115(76.67)

143(72.59)

5.254

0.022*

学硕

19(40.43)

35(23.33)

54(27.41)

总计

47

150

197



三、讨论与建议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医学生的考研意向较为普遍,特别是临床、麻醉等专业学生,他们之中选择专硕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学硕,这也是医学生基于目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日渐增高的求职门槛下的选择,这种选择不受家庭所在地和家庭经济情况的显著影响,而受专业特点、家长意向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并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发生从学硕到专硕的变化。

对于年级方面:学校应积极并且尽早尽快地开展考研指导,避免因为宣传不到位引起学生们对专业选择认识的不全面,尽早地对学生们开展专硕学硕专题教育,学校也应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开展对应的考研讲座,普及考研相关知识,提供考研咨询服务,也能让学生们在之后的大学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全面认识自己并且做出正确的适合自己能力的择业判断,避免或者减少因为信息闭塞导致对专业方面了解不全,导致学生们在进入研究生阶段发生厌学,甚至弃学而造成人才和资源的不必要浪费以及毁坏学生们的从医生涯的事件的发生,并且学校应该综合分析国家人才培养政策并且结合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剖析自身条件,评估自身综合能力,让学生明确考研方向。且由于不同专业学生考研相关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正确的方向性指导

[4]

在父母的意见方面:笔者认为如果学生们的父母不是从医或是与医学类相关的职业,那么必然对医学专业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大部分非从事医学类职业的父母都是依据个人经验和他人口耳相传对孩子们的从业做出指导,这样是不全面的并且不利于国家医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在父母方面,身为父母应该去通过更专业的渠道例如讲座、咨询专业人士、咨询学校等去了解医学的各个专业,再对孩子们进行引导,而且国家和学校也应该依据自身需求行业需求对父母进行相应引导,避免某些专业门可罗雀有些专业却人满为患的不均衡发展现象的出现。

国家政策方面,虽然影响的程度不及以上两点,但是国家可以依据自身需求和行业现状出台相应政策,从国家层面对医学生们的从业方向进行引导,依据国家自身需要提出大政方针和政策引导,从而满足各个专业的人才均衡。如在专硕方面国家出台建立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及“四证合一”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招考复试和培养目标进行改革,影响显著。在学硕方面,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伴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各种慢性病、各种肿瘤的高发,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新药和原研药的渴求,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苦钻研。所以在未来因为薪酬等问题导致的人才不均衡和人才流失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考研日趋流行的大趋势下,学生应当找准自己的方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教育者应通过实施系统科学的考研相关教育和政策,引导医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认知,对考研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考研方向。参考文献:

[1]冯晓云,周彩霞,孔浩.民办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考研现状分析——以齐鲁医药学院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10):153-154.

[2]易恽,胡煌,闫聪敏,靳展,陶东阁,申家字.“考研热”对医学独立院校学生考研意向的影响——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8(01):52-54.

[3]苏纯惠,郑建中,张持晨,梁东荣,胡伟红.医学生考研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8):245-247.

[4]张仟,张思涵,林滟舒,朱春红,王涛.医学生考研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其意愿调查——以南充市川北医学院为例[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5):7079-7080.

[5]田梗,姜文国,杨春华,米佳,李雅娜.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196-200.

项目:2019年5月20日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2019年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主导医学生学硕和专硕选择的影响因素”项目编号:CXSY2019028。

作者简介:李志鹏(2000.07-),男,汉族,黑龙江双鸭山市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学生,本科生,临床;

马立强(1998.09-),男,汉,山西省运城市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学生,本科生,临床;陆赫(1998.12-),男,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学院学生,本科生,临床。

通讯作者:闵婕(1986.7-),女,汉族,江西省南昌人,河北医科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