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9
/ 2

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措施探讨

李忠华

玉树州江西林场 青海,玉树 815000

摘要: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的地形地貌、植被种类都是不同的。相对而言,北方地区的林业种植面积较大,在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种植与养护工作的难度。我国北方地区林业种植及养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本文先是阐述了北方地区常见的林业种植模式,又详细探究了北方地区的林业养护措施,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养护措施

1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

1.1直播造林模式

当前,我国对于植被的利用率降低是阻碍北方地区林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要加大植被利用率的重视度,在短期内实现大面积植被种植。为了推进北方地区造林速度,北方地区造林普遍使用的方法就是直播造林,在规定的种植范围内直接撒播种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林木种子的发芽和成长,直到种子成材。直播种植的优势为:可以最大程度缩短林木的种植时间。相较于移植种植的幼苗,其幼苗根系会更加完整,进而保障苗木对于北方地区土壤和气候环境的适应;此外,苗木种植成本降低,因此,直播种植比较适用于大面积的林木种植。但直播种植也有非常显著的缺点,如:当地种植区域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林木种子的成活率。另外,等到林木成长到一定程度时,在林木管理和维护上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多,需要更多的人员对其开展养护和管理工作。

1.2植苗造林模式

植苗造林是林业种植常用的模式之一,植苗造林具体指先进行林木撒种,当长成幼苗时,将幼苗进行移植造林。其能够有效降低幼苗浪费,克服环境影响,提升幼苗成活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成林。植苗造林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具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植苗造林的模式对土壤环境要求较低,能够适应土质较差、较为贫瘠的环境,极大地提升了幼苗的成活率[1]。但是幼苗的培育是植苗造林成功的关键,要想提升植苗造林的效率与质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培育幼苗,才能实现植苗造林的目标。

1.3分殖种植

分殖种植其实也是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普遍使用的方法,分殖种植是将树干、树枝以及植物根系等属于成熟树木的一部分,利用合理的方法将其进行种植,等到种植的枝干重新发出新芽后再生长。分殖种植的造林方法与其他种植方法相比操作简单,种植成本低且林木的成活率高。但分殖种植也存在缺陷,对树木种类的要求很高,适用范围广,较适用于无性繁殖的树木种类,无性繁殖树种有:柳树、杨树和石榴等。因此,分殖种植对于林木类型的选择有局限性。

2北方地区林业养护措施

2.1优化北方地区林业种植结构

相较而言,我国北方地区的林业种植模式与林业产品较为单一,林业行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难以实现长远持续发展。因此,北方地区的林业部门要不断优化林业种植模式,具体而言:第一,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区域实际地理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条件、适宜林业产品等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林业产品,不断优化树种育苗工作,构建一整套完善的北方地区林业种植结构,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关注外来物种是否会对本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在提升林业种植成活率的同时保证当地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2]。第二,林业部门还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市场对林业产品的需求,积极拓展林业产品的种类,实现林业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切实提升北方林业在整个林业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2.2不断丰富林业养护方式

传统的林业种植养护方式,主要依靠林业部门。我国北方林业资源广阔,仅仅凭借林业部门进行养护,不能全面、有效覆盖全部的林业范围,因为林业部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有限的,导致林业养护效率与质量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所以,为了确保我国北方林业种植的平稳、健康发展,应不断优化、丰富林业养护方式,积极与社会组织、团体、个人进行合作,拓宽林业养护的主体,为林业养护提供专业人才、先进设备支持,全面地覆盖林业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林业管理水平,更能构建一套完备的林业养护方式。

2.3切实做好林业防护性工作

林业防护工作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防火灾、防病虫害。首先,做好林业火灾防护工作极其重要,我国北方天气变化较快、温差较大,尤其是在森林中,当天气较为干燥时,发生森林火灾的概率急剧上升。森林面积广阔,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短时间内无法扑灭,不仅造成林木资源的浪费,更不利于维持生态平衡。所以,在进行林业养护时,应该重视防火工作,严禁携带容易引起火灾的危险物品进入森林,同时可以在森林中设置防火监控点,并进行严密监控,一旦发现有发生火灾的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造成严重的资源消耗。做好防病虫害工作,对于林业防护来说也极为重要[3]

随着气候的变化,林业病虫害问题出现的概率也逐渐增大。要想做好病虫害防护工作,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林业防护部门可以加强与气象部门之间的沟通,深入分析、掌握病虫害出现的时间和规律,能够做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病虫害问题的出现;其次,一旦出现林业病虫害问题,应及时进行农药喷洒。在选择农药时,尽量选择含毒性较低的农药产品,结合林业病虫害问题的严重程度,科学控制农药使用的剂量,避免影响生态环境。

2.4完善施肥养护管理制度

想要快速提升树木生长时间、增强树木的质量,就要重点关注林木施肥养护管理工作。在施肥养护工作中,首先要考虑施肥树木的生长特点,适量施肥。另外,初春时期是我国北方地区林木生长速度最快的时间,因此需要大量施具有氮元素的肥料,以促进林木的快速生长。需注意,氮肥在林木生长后期就不会发挥其作用,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施肥,同时要划定氮肥停止的时间。林木已经进入到果实发育期或者开花期时,要施撒磷肥和钾肥。在施撒磷肥和钾肥时,要严格掌控其比例,避免施肥过量产生其他副作用。

结语

总而言之,林业的发展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北方地区的林业部门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地区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种植模式,选择最佳的养护方法,做好林木的施肥、防火、防病虫害等工作,定期对林业养护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构建完善的林业种植养护管理体系,有效提升林木的中职种植成活率,促进北方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世聪. 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措施[J]. 种子科技,2020,38(03):42-43.

[2]齐倩. 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措施[J]. 种子科技,2020,38(10):46+48.

[3]史丽君. 北方地区林业种植模式及养护措施[J]. 现代园艺,2019(2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