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3
/ 2

分析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

林震宇

珠海大横琴置业有限公司 广东 珠海 519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房地产行业需要面对国内和国外的竞争,因此,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从当前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的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依旧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房地产工程的设计策划不够合理、房地产工程规划不够明确、房地产工程成本控制不够完善等,要想使得房地产工程能够更好地稳定长远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新时期房地产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措施;造价超预算

引言

虽然近年来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但围绕其中的项目成本控制实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各类问题仍较常见,如成本控制意识缺乏、设计工作存在欠缺、动态成本控制不当等。为了有效解决这类问题,本文将围绕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中预算造价控制开展具体研究。

1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中的问题

1.1设计工作存在欠缺

对于房地产工程来说,设计阶段作为项目成本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贯彻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思想,但部分房地产企业存在只关注技术而忽视经济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设计无法实现经济性和合理性。预算前期设计人员没有充分了解设计需求,设计范围,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施工变更、成本失控的问题。如在技术与经济不相符的影响下,图纸设计存在经济标准缺失、方案比选缺失、经济比量缺失、方案论证缺失等问题。而设计部门在审图及对图纸深化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会进一步影响预算成本的准确性。

此外,设计、成本、工程三大部门存在的不同利益侧重点和矛盾,而实际施工阶段质量、进度、成本等因素会导致工程项目的随意变更,如施工过程中修改原方案、忽视设计变更的经济性与合理性论证、设计变更上报洽商滞后,从而就会很容易出现超目标成本问题,其实该类问题在预算阶段进行事前控制对成本控制最为有效。

1.2房地产工程成本预算控制体系不健全

在当下仍有较多的房地产工程管理者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沿用产业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边设计边做预算编制,尽管此种模式仍可满足产业的发展现状,但基于社会经济宏观发展层面分析,此种方式未能充分考虑项目风险,造成后期大量变更签证的出现。综上所述,造成房地产成本控制的原因是多重的,因此在后期管理过程中,也需要从多维度对此展开研究。

2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策略

2.1建立管理标准,优化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管理机制

针对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而言,其在具体工程建设过程当中,需要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标准,而相关管理人员则需要严格按照管理标准来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确保成本控制体系能够与现代化要求相符合。对于在成本控制管理工作当中所存在的漏洞和问题,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及时采取有效对策进行处理和解决,使工程造价得到优化,进一步提升成本控制管理工作质量。从房地产的造价管理人员角度出发,其需要加强和服务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并完善相关组织架构,有效改革房地产造价成本管理体系,从而使房地产工程的造价成本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预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在管理流程上需要做到各部门的各司其职和部门联动,前期部门要做好产品策划、定位,设计要做好多方案设计、完善物料书,成本做好多方案成本比选、目标成本编制,招采和工程做好合约规划、截面划分,为预算编制控制打好基础。只有清楚了要做什么,才能知道自己要控什么。

2.2提升预算执行水平,加强成本管理

预算编制属于预算管理执行的核心内容,要想确保预算结果的精准性与真实性,就需要做好预算执行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并在设定科学化预算审批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预算需求,将其落到实处,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预算作为某一阶段对企业运营活动进行调整的依据,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将预算审批作为基础标准,并不断细化年度预算,划分为月度预算以及季度预算,采用这些形式,以此实现预算目标。另外,企业需要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并确保考核工作到位。结合预算考核的结果,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给予职工相应的激励奖赏,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节约成本支出。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就是做好成本分解、目标成本设置、成本分解等方面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在此过程中,将成本控制细分为前期、中期、后期等几个部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期成本控制。对于大规模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建立以成本为核心的预算管理体系,需要借助成熟的管理经验,引入低成本的战略管控方式,优化预算管理的价值,梳理预算管理流程,进而提升财务管理效率。

2.3工程变更成本控制路径

房地产工程具备不确定性、长期性、复杂性等特点,每次结算需要对结算项目的变更进行复盘,归纳总结现变更,预算编制前对历史项目的无效变更内容在设计、工程、成本各方进行复核,避免重复犯错。使得变更问题的出现有迹可循,降低后期施工过程的变更风险。为强化工程变更成本控制,笔者建议施工图设计阶段即可引入BIM 技术应用,以此来降低设计缺陷导致的变更风险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各部门联合审图,对图纸存在的缺陷进行提问完善,预算过程中针对设计质量、外观的材料需要设计完善物料书和品牌范围,以免后期由于设计不明确或品牌不清晰的原因造成变更调整。

跨专业之间的图纸容易有做法的缺漏,如缺节点大样,或者是本应画在安装专业的做法,画在的土建专业,设计交底不明确,特别施工做法、材料做法不清晰,容易造成后期新增单价、调整单价的情况。以上问题只要在预算阶段完善好了,才能有效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

2.4加强施工签证的控制

预算阶段尽可能地做到完善项目特征,合同风险条款,针对签证的办理条件,申报签证要求要描述清晰。以便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方法、技术应用、设备的使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发生设计变更或者经济签证类问题,这类问题得到有效的管理。以事前准备去应对施工过程中的签证情况。

结语

对于工程造价超预算控制来说,需要综合考量多种影响因素,既要重视市场价格因素,还需要增强造价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对市场信息展开有效地预测,结合企业的发展实际展开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增强工程造价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为房地产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并促进建筑行业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及控制策略分析[J].门窗,2019(06):11-12.

[2]宋亿.刍议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及控制策略[J].建材与装饰,2018(35):122-123.

[3]沈红群.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与控制策略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43(5):141-142.

[4]吴实林.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动态管理控制要点与策略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