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重型柴油机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6-02
/ 2

满足重型柴油机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

王建龙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 537000


摘要:根据CARB的预测,即使所有在用车辆都符合美国环保局(EPA)发布的2010年法规要求,加州与PM和O3相关的污染物仍达不到美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NAAQS)。因此, CARB率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降低重型车辆排放的白皮书,进一步限制污染物(NOx、PM、N2O、CH4、CO2等)的排放。

关键词:重型柴油机;排放法规;后处理;颗粒物;NOx;

针对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技术要求,全球相关机构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和试验工作,有效推动了排放控制技术的升级。从发动机后处理零部件的角度,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提出发动机和后处理技术需联动升级,在加强发动机热管理的同时,降低原机NOx排放。重点介绍了潜在的后处理技术解决方案,如NOx吸附脱附技术和紧耦合SCR技术等控制低温NOx排放的关键技术,灰分管理和PN控制相关的DPF控制技术,以及电加热催化器和燃烧器等可能应用于后处理系统的热管理技术,并对相关技术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

一、重型柴油车排放控制技术路线

通过综合CARB、EU6和国六等全球相关排放法规,汇总出未来重型柴油车需满足的排放限值,满足现阶段EPA2010、EU6和国六等排放法规的主流技术路线有2条:废气再循环(EGR)路线和高效SCR路线。2条路线的区别在于发动机是否采用EGR技术降低NOx原机排放,以及后处理SCR控制的复杂度。二者的选择,基于不同市场背景下对发动机油耗和尿素消耗量的平衡,对应于柴油价格和尿素价格。相较于国五发动机,增加了EGR和节流阀。通过EGR的控制,将发动机的原排降低到较低水平(5 g/(kW·h)以下),这样后处理的控制相对简单,DPF一般采用主动再生。但是EGR阀的故障率较高,控制及维护难度偏高,且此类发动机的燃油耗量高,尿素消耗较低,是美国市场的主流技术。另外一种技术路线主要来自于欧洲的高效SCR技术,以Scania、IVECO等OEM为主导,通过取消EGR,将NOx原排控制在8 g/(kW·h)及以上,该路线中后处理的NOx转化效率达到97%以上,需要采用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模型进行精确控制,对后处理系统的鲁棒性挑战很高,OBD控制难度大。该技术通过增加尿素消耗来平衡发动机的油耗,在中国、欧洲等尿素价格相对便宜的地区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相比现有法规的排放控制技术,CARB的超低排放法规主要加严了冷启动及低负荷工况下的NOx排放控制。

二、满足柴油机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

1.NOx吸附与脱附技术。当发动机原机排放和热管理方案明确后,如何在后处理还原剂喷射之前对NOx的排放进行控制,是降低低温下NOx排放的思路之一。PNA技术即是将低温下的NOx进行吸附,并在高温时进行脱附的技术。PNA主要在250℃以下温度区间内工作,将PNA技术与SCR技术相结合,可以将NOx排放的控制窗口从200℃降低到100℃左右,能有效降低低温下的NOx排放。在美国西南研究院(SwRI)的前期研究成果中,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PNA、微型燃烧器(MB)、SCRF等技术,对不同PNA老化程度对NOx排放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在未老化情况下的NOx排放为0.015 g/(kW·h),但是最终老化后的系统,NOx排放无法满足0.027 g/(kW·h)的限值要求。但是该技术的贵金属涂覆量过多,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与SCR性能的紧密配合控制难度大等特点。

2.SCR技术。在超低排放技术方案中,通过喷射还原剂来降低NOx的技术发展关键点主要有SCRF和紧耦合SCR技术,二者的目标都是将SCR放置在距离发动机较近的位置,促使SCR快速起燃,提升后处理系统低温下的NOx转化效率。SCRF相较于传统的DPF+SCR,能够减少后处理载体热容损失,使SCR快速起燃,但是SCRF整体的转化效率受DPF内碳载量的影响,需要在后方增加1块SCR才能保证高效的NOx转化。不同温度下SCRF和SCRF+SCR的NOx转化效率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

60b74b0c766c0_html_5a4f0f00ff87706e.png

图1 SCRF性能评估

此外,SCRF技术存在涂覆工艺复杂、系统背压大、PN排放控制困难、控制策略复杂等问题,除了部分非道路产品,暂时没有重型车领域的商业化应用。紧耦合SCR技术在传统的DOC+DPF+SCR/ASC系统的基础上,将整块的SCR拆分成2部分:紧耦合SCR和第2级SCR,将cc-SCR布置在紧靠发动机涡轮后,采用2套还原剂喷射系统间歇或同时喷射,使后处理系统能够兼顾低温和高温下的NOx转化效率。采用紧耦合SCR技术的后处理系统布置方式主要有2种。考虑到紧耦合SCR的位置,需考虑催化剂在硫中毒、碳氢中毒等情况下的性能恢复问题,因此紧耦合SCR前可以采用有DOC或者没有DOC的设计,。该系统的紧耦合SCR通常采用低温起燃性能良好的催化剂,高温性能要求较低,第2级SCR需要满足较高的转化效率要求,两级SCR互相配合使整体的NOx排放量进一步降低。双喷射SCR系统是在现有国六后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传统部件满足超低排放较为理想的方案,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DPF技术。DPF主要用于捕集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满足法规对PM和PN的要求。目前DPF载体材料主要有堇青石、碳化硅、钛酸铝等,考虑到被动再生等因素,重型车一般采用堇青石作为DPF载体,但是在某些市区等低温应用工况下,被动再生实现困难时,也会采用碳化硅或者钛酸铝作为载体以提升后处理的鲁棒性。DPF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压力损失、再生控制、PM/PN过滤效率等因素。在目前的排放控制阶段,DPF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灰分的管理以及PN的排放控制等方面。不同的再控制方式下,灰分分布的不同,直接影响了DPF内碳载量的分布,并间接影响了压差传感器的测量精度。随着重型车排放法规中PN排放控制要求的引入,近几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发现,在发动机冷启动、被动再生、主动再生等情况下,由于DPF载体表面没有足够量均匀的碳层或灰层,仅依赖DPF的载体结构和催化剂涂层,PN排放超标的问题屡屡出现。在DPF被动再生效果明显的整车工况下,PN排放超标问题非常严重。类似问题已经成为国内外各大主机厂关注的重点,在目前技术水平下,足够的预处理过程是保证PN排放满足法规要求的保障手段之一,载体技术、催化剂技术、发动机及后处理控制技术的联动发展是彻底解决该问题的唯一途径。

4.后处理热管理技术。后处理系统温度的提升,除了依赖发动机的热管理技术外,还可以在后处理系统上,通过涡前取气、电加热、燃烧器、管路保温等方式进行短期的温度提升。例如研究成果中,燃烧器能够快速提升SCRF前的温度,不受发动机涡后排温的影响。也能通过电加热功能,实现对后处理温度的提升,同时EHC上可以涂覆催化剂,使其具有DOC或SCR的功能。燃烧器由于直接在后处理中喷射柴油,因此热效率相较于EHC更高一些,但其可控性、鲁棒性和可维护性等方面的性能偏低,失控的风险较大。在24 V系统中应用EHC技术,功率一般较小,因此EHC技术在48 V系统中应用的可能性更高。对于发动机热管理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后处理热管理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排温低、被动再生效率低、尿素起喷晚等问题,可有效降低冷启动过程中的NOx排放。但是类似技术,通常有成本高、可靠性无法保证、控制困难等问题,因此目前只局限于在用车改造等领域,在未来的48 V系统应用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之,双喷射技术在低温排放控制、降低尿素结晶、降低OBD控制难度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是目前全球研发关注的重点;EHC或燃烧器技术,由于能耗、可靠性等方面,目前都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后处理系统的热管理技术,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红.浅谈满足重型柴油机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现状与展望.2020.

[2]吴芳,柴油车排放法规及后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020.